<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19日,我和兒子懷著敬畏與朝圣之心從杭州居地輾轉(zhuǎn)兩條長長的地鐵線,歷經(jīng)兩個半小時,來到了魯迅故里。</p> <p class="ql-block">魯迅故里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qū)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占地50公頃,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qū),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p> <p class="ql-block">兩點匆匆辦好辦好入住手續(xù),已是饑腸轆轆,兒子給我們選了最富當?shù)靥厣男【起^咸亨酒店,熟悉吧?</p> <p class="ql-block">咸亨酒店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甲午年(一八九四年),是酒鄉(xiāng)紹興最負盛名的百年老店。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使咸亨酒店聞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紹興菜是富有江南地區(qū)水鄉(xiāng)文化的風味名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紹興菜以淡水魚蝦河鮮及家禽、豆類為烹調(diào)主料,注重香酥綿糯、原湯原汁、輕油忌辣、汁味濃重,而且常用鮮料配以腌臘食品同蒸同燉,配上紹興黃酒,醇香甘甜,回味無窮。其中最為有名的菜品當屬紹三鮮、梅干菜燜肉、油炸臭豆腐、紹興醉雞、紹興鹵鴨等。我點了茴香豆、糟雞、臭豆腐、梅菜扣肉和肉餅河蝦蒸鱸魚,或許是餓了亦或許是很對口,不一會功夫我和兒子風卷殘云,把酒菜一掃而空。</p> <p class="ql-block">看著酒店里孔乙己賒欠酒錢的小黑板,不由得想起那小說中的孔乙己,他是一位落魄的老童生,他在那個時代的夾縫無所適從。他執(zhí)著于自己所謂的身份,卻又活得很卑微。但他也很善良誠實,還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索性這次先來嘗嘗這個下酒菜——茴香豆。</p> <p class="ql-block">其間還有幾位老人家操著難懂的紹興口音在打牌,可見這里的人們生活的閑適與愜意。</p> <p class="ql-block">吃罷飯,行走在魯迅故居的一條街上,青瓦白墻的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墻黛瓦,竹絲臺門,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百草園,三味書屋,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咸亨酒店穿插其間,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前流過,穿插在其間的有各色 各樣獨具紹興飲食特色的小吃,如香味飄散的臭豆腐,茴香豆,龍須糖等等,還有不少民間特色工藝品。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前流過,三三兩兩的烏篷船在河上晃 晃悠悠,別有特色,似乎還在重現(xiàn)昔時的江南水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向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洋溢著濃郁水鄉(xiāng)風情的大幅浮雕。浮雕上鐫刻著魯迅的半身像以及“魯迅故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魯迅像的頭部比壁墻還要高一些,看著魯迅沉思的像,很容易讓人想起先生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p> <p class="ql-block">先生的庭院有好幾進,前后延伸有如縱橫交錯的迷宮,復(fù)古的宮燈在房梁上投下一圈陰暗的光暈。樟腦的香味在木式家具間縈繞,雨聲的隔絕更是令人宛如錯入時空的罅隙。我細細地嗅著,希望從一呼一吸間的草木清香中領(lǐng)悟到先生對我們的囑托。</p> <p class="ql-block">先生手抄祖父治家格言《恒訓(xùn)》</p> <p class="ql-block">周氏族譜</p> <p class="ql-block">1910年7月至1912年2月,魯迅先生回紹興任教,這是他當年的臥室,他第一篇文言小說《懷舊》在此寫就。</p> <p class="ql-block">客堂,紹興俗稱堂前,此為先生家吃飯會客之所,辛亥革命期間,他常在這里接見來訪的親友和學(xué)生。</p> <p class="ql-block">這是先生家堆放雜物所用房</p> <p class="ql-block">此為先生家通往百草園的過道,忙月時章福慶在這里為周家修制竹器家具,東首是章福慶臥室。</p> <p class="ql-block">百草園位于魯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來是新臺門周姓十來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谷。這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常來玩耍嬉戲,品嘗紫紅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墻根一帶捉蟋蟀、拔何首烏,夏天在園內(nèi)納涼,冬日在雪地上捕鳥雀。這些童年趣事,在魯迅先生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還引起他親切的懷念。百草園連同周家新臺門的房產(chǎn)易主之后,園地的南北兩端雖已改變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樣。</p> <p class="ql-block">這是周家汲水澆地之所,童年魯迅常在石井欄上跳玩兒。</p> <p class="ql-block">這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看社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那一艘艘烏篷船,也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一個證明吧,今天恰恰陰天,仿佛“天青色等煙雨”在這里更形象化了。</p> <p class="ql-block">烏篷船很小,小到出乎我的想象。坐在船上,小船陡然增加了重量,兩邊吃水很緊,幾乎要漫進船艙。雨停之后游人漸多,兩邊高出的岸上人聲沸沸,熙來攘往。</p> <p class="ql-block">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nèi)著名私塾,也是先生12歲至17歲求學(xué)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號。塾師壽鏡吾(晚署鏡湖),是一位方正、質(zhì)樸和博學(xué)的人。他的為人和治學(xué)精神,給魯迅留下難忘的印象。壽鏡吾在這里坐館教書達60年,從房屋建筑到室內(nèi)陳設(shè)以至周圍環(huán)境,基本保持當年原面貌。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小堂前</p> <p class="ql-block">壽鏡吾先生臥室</p> <p class="ql-block">壽鏡吾先生書房</p> <p class="ql-block">右手邊是壽鏡吾先生授課后臨時休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東北角是魯迅先生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先生的座位最初在書屋的南墻下,由于別的學(xué)生經(jīng)常出入后園,影響他的學(xué)習(xí),就要求塾師把座位移到東北角。魯迅使用的是一張兩抽屜的硬木書桌,桌面右下角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親手刻下的。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刻下了這一個早字,用以自勉。我注意到這個“早”已不知道被拓印了多少遍。那張松鹿圖還掛在堂中央,只是再也尋不見當年的老師與學(xué)生。</p> <p class="ql-block">畫像是魯迅先生的私塾老師壽鏡吾,他一生厭惡功名,教書認真,對學(xué)生要求嚴格,他的為人和治學(xué)態(tài)度,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魯迅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2004年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shè)計理念建造的富有紹興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現(xiàn)代化展館 —— 紹興魯迅紀念館在魯迅故里落成。</p> <p class="ql-block">這是先生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制作的三到書簽。</p> <p class="ql-block">《少年閏土》我們都耳熟能詳,看看他小時候送給先生的小玩意兒吧。</p> <p class="ql-block">此為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畫像</p> <p class="ql-block">魯迅先生曾用過的筆名</p> <p class="ql-block">參觀了魯迅紀念館,看了看先生描繪童年時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模樣。魯迅先生一生興趣廣泛、思想深刻、勇于擔當,在多個領(lǐng)域都有建樹,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p><p class="ql-block">用先生的話激勵自己追求理想“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p><p class="ql-block">用先生的話激勵自己不斷找尋人生的價值,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p> <p class="ql-block">安然記于2023.7.20日午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