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圣境甘南,是一個去過又想去的地方, 在自然地理多樣性方面,甘肅是中國最牛的省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高原四大地理單元甘肅全部占有,他是藏漢文化交匯處,長江黃河兩河流域補給區(qū),青藏黃土兩大高原接替帶,甘、青、川三省交界處。全州分為三個自然類型區(qū),南部為岷迭山區(qū),氣候溫和是全國六大綠色寶庫之一;東部為丘陵山地,農(nóng)牧交融;西部為廣闊的草甸草原是全國五大牧區(qū)之一。甘南自治州轄夏河、碌曲,瑪曲、迭部、舟曲、臨潭、卓尼縣、合作市。七縣一市,共99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國土面積4.5平方公里,境內(nèi)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區(qū)在3000千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我們2023年6月17日從吉林出發(fā),第1個景點6月18日太原古縣城。也稱明清太原縣城,位于太原市西南部晉源境內(nèi),最早始建于明洪武八年,距今已有630余年。距市中心20公里,它是建立在晉陽古城遺址之上的明、清時期的太原縣舊城。因整體格局如同頭北尾南振翅高翔的鳳凰,故俗稱“鳳凰城”。</p> <p class="ql-block">6月19日第2天,山西太原永和乾坤灣黃河蛇曲。位于黃河東岸永和縣南莊鄉(xiāng)、打石腰鄉(xiāng)、擱底鄉(xiāng)、面積210平方公里,以黃河干流晉陜大峽谷中5個巨大的河流蛇曲為主體,仍保持自然狀態(tài)。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質(zhì)演化歷史,保存了從中生代三疊紀。新生代第4季及黃河形成等地質(zhì)演化記錄,其地層中的巖石特征,沉積構造及所保存的化石,展現(xiàn)了鄂爾多斯地塊的古河湖相環(huán)境及古地理演化特點。</p> <p class="ql-block">6月20日第3天,陜西志丹縣永寧鎮(zhèn)永寧山,因其兀然聳立似一座通天塔,因此被古人稱為石樓臺山寨,山寨西鄰洛河。建于石樓臺山巔,北臨小石樓臺山。清嘉慶本《延安府志》卷九載:“石樓臺山,縣城西南七十里。在洛水之隈,奇峰突兀,峭壁陡絕,下臨重淵,土人筑寨于此。又于崖際鑿石窯居之。北為小石樓,南為大石樓”。永寧山海拔1312米,東西走向,長2.2公里,寬1.5公里。巖石裸露暴突,呈褚紅色,從遠處看像一座銹跡斑斑的古鐘立于洛河邊上。古時為躲避戰(zhàn)亂,永寧山下的居民登上山頂,用繩索將人吊于半空在山上鑿出一些石窯,俗稱窨子,用來躲避戰(zhàn)亂.。石洞分為上下三層,每一層成為一個獨立的山寨,山寨與山寨之間有石橋連通。劉志丹于1928年在這里秘密建立起保安縣第1個黨支部一一中共永寧山黨支部。</p> <p class="ql-block">6月21日第4天,崆峒山。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傳說被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曾親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yǎng)生之術,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崆峒武術被譽為中華五大武術流派之一。崆峒山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huán)抱,交匯于望架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667.5米,主峰海拔2123.3米。</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21日,這是我第1次游甘南。官鵝溝位于甘肅省隴南市,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與西秦嶺,岷山兩大山系支脈交錯地帶。</p> <p class="ql-block">鵝嫚溝天池,是一幅畫卷,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云霧繚繞,時隱時現(xiàn),美不勝收的水墨畫。</p> <p class="ql-block">6月22日第5天。西狹頌位于甘肅成縣天井山,《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峽頌》,亦稱《李子翕頌》《黃龍碑》。</p><p class="ql-block">《西峽頌》《郙閣頌》《石門頌》被稱為“漢代摩崖三頌”。巜西峽頌》是“三頌”中保存最完好的,至今一字不損。雖然是隸書成熟時代的作品,但又帶有較濃的篆書意味,所以有人說它“結(jié)體在篆、隸之間”。</p> <p class="ql-block">6月23日第6天,九寨溝位于四川省北部岷山山脈南段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境內(nèi)。被世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故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之說。</p><p class="ql-block">九寨溝的得名來自于景區(qū)內(nèi)的9個藏族寨子,這九個寨子又稱為“和藥九寨”,故名為“九寨溝”。</p><p class="ql-block">下面叁張照片是2014年10月份第1次到九寨溝。那時的九寨溝,人行步道及大巴車道還沒有完全修好,九寨溝大門也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的闊氣,地震后的九寨溝景色沒有多大變化,諾日朗瀑布有一些變化,其他景色也都變化不大。</p> <p class="ql-block">與下圖九寨溝大門之對比。</p> <p class="ql-block">6月24日第7天,黃龍景區(qū)位于青藏高原南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岷山主峰雪寶頂下,總面積1830平方公里。由黃龍本部和牟尼溝兩部分組成。</p><p class="ql-block">“黃龍”之名的由來:黃龍景區(qū)中壯觀的地表鈣化流蜿蜒于原始林海,酷似一條金色巨龍,騰飛天地,顧名“黃龍”。</p><p class="ql-block">黃龍地理狀況的復雜多樣,其鈣化景觀不僅規(guī)模宏大,結(jié)構奇巧,色彩豐艷,環(huán)境原始,鈣化邊石壩彩池、鈣化灘、 鈣化扇、鈣化湖、鈣化塌陷坑以及鈣化瀑布、鈣化洞穴、鈣化臺、鈣化盆景等一應俱全,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鈣化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014年我第1次到黃龍時,需要翻過寶頂雪山,寶頂雪山海拔5588米,下兩張圖是我2014年10月路過此地時拍攝的照片?,F(xiàn)在雪山梁隧道已修好,從九寨溝到黃龍再不用爬雪山了,路途近了也安全多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松潘,古稱松州,位于四川省阿壩州東北部的松潘縣靜安鎮(zhèn),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古城有東門(覲見陽門)、南門(延薰門)、西門(威遠門)、北門(鎮(zhèn)羌門)。城墻所用青磚,長50厘米、厚12厘米,每塊磚重達30公斤,所用灰漿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因此城墻異常堅固,城墻高12.5米,厚12米,長 6200米是中國苜屈一指的古城墻遺址。</p> <p class="ql-block">川主寺,簡稱“卓侖貢巴”,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建于1270年,是通往九寨溝景區(qū)、黃龍景區(qū)及川西大草原的必經(jīng)之路。川主寺是一座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6月25第8天,紅原大草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是一個藏族聚居的純牧業(yè)縣份,當年紅軍長征時經(jīng)過這片草原,并在此休息駐扎,為了紀念當年紅軍長征經(jīng)過這里以及對這片草原開墾和建設,國務院把它命名為紅原縣。</p> <p class="ql-block">瓦切塔林,位于四川省紅原縣瓦切鄉(xiāng),瓦切塔林藏語意為“大帳篷”,這里有紀念第十世班禪大師誦經(jīng)祈福之地瓦切塔林。</p> <p class="ql-block">格爾登寺院,位于四川省阿壩縣,始建于清同治9年間(1870年),寺院建筑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是一所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經(jīng)過百余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安多藏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6月26日第9天,蓮寶葉則地處川、甘、青三省結(jié)合部,屬巴顏克拉山南段支脈。距阿壩縣城僅39公里,蓮寶葉則是一個、氣勢雄渾、奇峰異石變幻莫測、深奧無限,水奇湖秀、是一座雄偉的石頭城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張是我2019年6月27日第1次到此一游,現(xiàn)在的公路比那時好的多,已經(jīng)修到山頂了,去湖邊也修了公路。</p> <p class="ql-block">6月27日第10天,黃河九曲第一灣,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黃河在此橫切徑為300米,白河橫切徑為400米。黃河于此段流程中,為四川與甘肅之界河,河西為甘肅,河東為四川。黃河至甘肅一側(cè)來,白河至黃河第一彎彎頂匯入,型如“S”型,黃河之水猶如仙女的飄帶,自天邊緩緩飄來,在四川邊上輕輕撫了一下又轉(zhuǎn)身飄回青海,故此稱九曲黃河第一灣。</p><p class="ql-block">這是我第2次來到這里,與第1次相比,沒有太大變化。</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25月,黃河九曲第一灣。</p> <p class="ql-block">若爾蓋花湖,又名麥朵湖。位于若爾蓋縣北部區(qū)域,西北部熱爾大草原腹心,隸屬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若爾蓋花湖面積約6.7平方公里,是“中國最美的濕地”,“中國黑頸鶴之鄉(xiāng)”。這次來花湖比2019年來有所不同的是道路修的比原先好,倒站車直接進入景區(qū) ,從新修建了景區(qū)大門,景區(qū)還有非常多海鷗,上次來沒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2019年6月24日第1次到若爾蓋花湖。</p> <p class="ql-block">6月28第11天,扎尕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鄉(xiāng),“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有“閻王殿”之稱,地形似天然巖石壁構筑的一座完整古城。</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23日到過這里,那時人行棧道沒有像現(xiàn)起修得這樣好,沒有倒站車,下三圖就是那時拍的。</p> <p class="ql-block">6月29號第12天,朗木寺古稱南番中心,全稱德合倉郎木,意為虎穴天女,又名格爾登寺院,由世格爾登始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位于甘、青、川交界處。郎木寺小鎮(zhèn)一鎮(zhèn)跨兩省,以白龍江為界,白龍江西北一側(cè)屬于甘肅省管轄叫“郎木寺”鎮(zhèn)。白龍江東南一側(cè)屬四川省管轄叫“納木寺”鎮(zhèn)。</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24郎木寺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6月30日第13天,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瑯”,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28日攝</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位于甘肅省臨夏市,臨夏古稱河州,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qū),有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專員巷、大南巷、仁義巷、細巷、雍正路、鐵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組成。街巷結(jié)構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臨夏傳統(tǒng)建筑的主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蘭州水車博覽園。</p> <p class="ql-block">7月1日第14天,蘭州水墨丹霞位于黃河之畔,坐中兩縣兩區(qū),(永登縣、皋蘭縣、西固區(qū)、安寧區(qū))距市區(qū)13公里,是國內(nèi)距離主城區(qū)最近的丹霞地貌群。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大約在幾億年前,這里還是汪洋大海,隨著一次次地質(zhì)運動,慢慢露出海面,據(jù)專家考證,蘭州水墨丹霞地貌,發(fā)育于白堊紀至第三紀時期,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fā)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jīng)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質(zhì)奇觀。</p> <p class="ql-block">7月2日第15天,黃河石林飲馬溝大峽谷,位于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中泉鄉(xiāng)龍灣村,黃河石林是恒古曠世的獨特地貌奇觀,它是由燕山運動、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風化、雨蝕、重力坍塌等地質(zhì)作用形成的以黃色砂礫巖為主的造型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地貌。各種神奇的石峰,猶如生動的泥塑,漫步景區(qū)曲徑通幽,如入迷宮,是中華的自然奇觀。</p> <p class="ql-block">7月3日第16天,陜西省榆林市佳縣是《東方紅》的故鄉(xiāng),1942年佳縣張家莊村人民歌手李有源懷著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比感激,無限熱愛的心情編唱了《東方紅》。</p> <p class="ql-block">7月4月第17天。佳縣香爐寺,位于郟縣縣城東200米的香爐峰峰定,東臨黃河、三面絕空、僅西北面以一狹經(jīng)與縣城古城門相通。峰前有直徑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與主峰間隔兩米高足香爐、故而得寺名,素有佳縣八景之一“香爐晚照”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陜西榆林佳縣白云山。位于佳縣城南五公里處黃河之濱,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嶺,雄踞滔滔黃河西岸,山上松柏蒼郁,重巖疊嶂。夏秋之際常有白云飄繞其間,遠遠望去若隱若現(xiàn),素以“關西名勝”聞名于世。白云山道觀始建于宋元,從明萬歷33年,(公元1605年)開始擴建,經(jīng)過400余年不斷修繕,形成今日規(guī)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