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p> <p class="ql-block"> 元上都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正藍旗政府所在地的上都鎮(zhèn),在北京的正北方,是十三至十四世紀游牧民族文明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 元上都是我國56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內蒙古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 元上都是元王朝的夏都,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孫忽必烈于公元十三世紀中葉,在中國北方草原上建立的都城與元大都(今北京)共同構成元朝兩大首都,是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元王朝在1256年—1358年統(tǒng)治的百年間,成為橫跨歐亞的強大帝國,征服了四十國,據(jù)史書和各種野史記載,元朝在最鼎盛時期國土面積一度達到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人類歷史上產生的影響是空前的。</p> <p class="ql-block"> 元上都一座富麗堂皇的大都城,在1358年被農民起義軍焚毀,之后又幾經戰(zhàn)亂,最終成為“一座廢墟”,盡管這座古城已被戰(zhàn)火焚毀,但它在各方面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對于研究元朝史及蒙元文化具有歷史和科學價值。</p><p class="ql-block">元朝的11位皇帝中,有6位皇帝是在上都登基的。</p> <p class="ql-block">斷壁殘垣、歷史更迭,時間不語卻在回答著一切。</p> <p class="ql-block"> 元上都雖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但仍然基本保留了原貌,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中軸線指向元上都的遺址。這種說法是2004年中國原測繪研究院發(fā)現(xiàn)的,最終結論指出,北京中軸線向北延伸270多公里,正好是元上都遺址所在地——古開平,元大都在規(guī)劃的時候,特意將中軸線指向元上都,這很可能是當時忽必烈的意愿。當年忽必烈就是從元上都遷都到元大都的。1267年2月25日,元世祖忽必烈由上都遷都到位于中原的中都(后改名為大都),定中都為首都,將上都作為陪都。</p> <p class="ql-block">遠方的山、茫茫的草原、生生不息的金蓮花見證著這里的崛起與繁榮、興衰與變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