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盛夏時節(jié),烈日灼心,但未曾消減六實小名師工作室成員們高漲的學習熱情。為了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能力,安陽市內(nèi)黃縣第六實驗小學名師工作室組織成員們齊聚線上,在主持人張九丁副校長校長的帶動下,進行了“名師優(yōu)課”觀摩研討活動。</p> <p class="ql-block">本次我們觀摩交流的分別是王崧舟老師的《去年的樹》以及國賽一等獎《楊氏之子》。</p> <p class="ql-block">人生自有詩意,詩意美在學習。最美的姿態(tài)是認真學習的背影,最誠摯的模樣是汲汲求學的面孔。老師們早早的在屏幕前自行學習,認真觀看、記錄,寫下學后的心得體會。</p> <p class="ql-block">孔子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過后,7月5日晚上,在張九丁副校長的帶領(lǐng)下,老師們在微信群中暢談學習收獲和感想,在交流分享中對學習內(nèi)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p> 去年的樹 <p class="ql-block">王崧舟老師曾說:“有什么樣的語文教育理念和信念,就會有什么樣的語文教育實踐和反思。”他認為,語文教育的任務(wù)是喚醒學生的精神生命,語文教育的過程,是為學生的完滿人生和詩意棲居打下基礎(chǔ)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在《去年的樹》這一堂觀摩課上,王崧舟老師通過發(fā)現(xiàn)空白、沉入詞語、挖掘內(nèi)涵解讀文本語言,以教師語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巧妙設(shè)問,并關(guān)注學生語言中極為重要的誦讀環(huán)節(jié)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別出心裁地以“平淡”編織詩意課堂,幾近完美地詮釋了“詩意語文”的教育理念,令我們深受啟發(fā),獲益良多。</p> 楊氏之子 <p class="ql-block">文言文一直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晦澀難懂,特別是學生,更是很懼怕這類文章,甚至連讀起來都覺得非常困難。老師們對于古詩和文言文的教學也一直是存在著一種能躲就躲的心理,其實也就是說,白話文還沒學會呢,怎么去學文言文?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雖然小學階段的文言文相對來說難度不大,但是也一直是工作中的一個難點,一直不知道到底文言文應(yīng)該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今天有幸聽了國賽一等獎的文言文教學,真是“如聽仙樂耳暫明”,讓我們刷新了自己對于文言文教學的認識。</p> <p class="ql-block">學習文言文是繼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生命力的主要體現(xiàn)。要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更好地傳承民族的文化基因,那么從孩子小時候就學起是十分必要的。老師們在交流中也表示,將會積極探究新的文言文教學模式,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愛好。</p> <p class="ql-block">活動最后,張九丁副校長也對此次線上交流活動進行了總結(jié)。她強調(diào)“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裆茝闹俏覀兘涣饔懻摰淖非?,在碰撞中解除疑惑,獲得新知是我們交流討論的目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每一個教學片段,每一個恰當?shù)姆e極追問,都是思維的噴涌;每一個學生的真實反應(yīng),每一個學生的落筆生花,都是思維的產(chǎn)生。</p> <p class="ql-block">教師們用心聆聽,認真記錄,奮筆疾書下顯示出的雖然是不同的字體,但不同字體下顯示出的卻是老師們共同的學習愿望,是對自我提升的要求,是對學生的負責。</p> <p class="ql-block">相信每一次的學習都能把我們帶到更美的遠方,帶給我們更強大的動力和勇氣,向青草更青處漫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