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 class="ql-block"> 德育育人路,從未停歇。青春護航使命,一直在心里。2023年6月29日下午,由江門市教育局指導、江門市教師發(fā)展中心主辦的江門市“五邑名師大講堂”第十九期活動在江門市恩平黃岡實驗中學舉行。我工作室共11位成員參加學習活動。</p><p class="ql-block"> 本期活動以“探索親子溝通有妙招,賦能家校共育促成長”為主題,采取現(xiàn)場觀看與線上觀摩相結(jié)合的形式,由江門市李月珍名班主任工作室、江門市馮春霞名班主任工作室聯(lián)合承辦,邀請省內(nèi)教育知名專家、教授,通過同課異構(gòu)、教研沙龍、專題報告等環(huán)節(jié),從實踐到理論,深入探討家校共育策略。</p> 一、實踐:同課異構(gòu)探新路 <p class="ql-block"> 首先,本次活動進行了課題為《親子溝通》的同課異構(gòu),分別由李月珍、馮春霞兩位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執(zhí)教。</p><p class="ql-block"> 馮春霞老師以“心的溝通,愛的傳遞”為主題,從一個電影片段引入話題,并通過不同的情景構(gòu)建,讓學生和家長們感受到了溝通在親子相處中的重要性。馮老師指出,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家長們不僅要尊重和信任孩子,還需要采用正確的方法傾聽和表達。同時倡導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盡量使用“我”信息的表達方式。當孩子出現(xiàn)家長不可接受的行為時,家長可以先描述行為事實,再談感受,最后告知具體影響。隨后,馮老師結(jié)合實際案例,讓學生和家長們真切地感受“我”信息表達在親子溝通中的關(guān)鍵性。最后全班合唱《懂你》,更是讓課堂充滿滿滿的感動。</p><p class="ql-block"> 李月珍老師以“提升溝通力,融洽親子情”為主題,構(gòu)思清晰、實用性強。她通過播放讓學生在與父母溝通中感同身受的視頻,自然地引入學生吐槽在與父母溝通中的又愛又恨的“槽點”,進而通過“揉紙團”游戲引出人和人之間存在差異。在承認差異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利用家庭生活中常見的“手機沖突”為例場景重現(xiàn),細致分析讓學生自主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再利用心理學“冰山理論”、“非暴力理論”等理論,分析父母槽點背后的層層深意,通過引導學生不斷感知,自我生成,也在不經(jīng)意間教給學生應該如何全面正確的理解自己的父母,讓學生掌握親子良性溝通的技巧。最后通過要求學生應運良性溝通的技巧給家長的寫“一封家書”,學以致用,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操作中落實理論上的方法,真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能陪伴父母多久”環(huán)節(jié),更是振聾發(fā)聵,令人震驚。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效果相當明顯。</p> 二、爭鳴:沙龍研討抒己見 <p class="ql-block"> 在新時代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如何聚焦親子關(guān)系問題,構(gòu)建高效溝通機制,明確雙方教育邊界,實現(xiàn)更深層次的對話,齊心共育希望,筑夢美好未來。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殷麗萍教授、江門市第一實驗學校楊青蘭老師、佛山市南海區(qū)南海中學孫欽強老師、江門市第一中學李月珍老師、江門市恩平黃岡實驗中學馮春霞老師、江門市恩平教師發(fā)展中心盧惠賢副主任參加本次沙龍活動。</p><p class="ql-block"> 專家們圍繞著“探討親子有效溝通新路徑”、“了解中學階段的親子溝通特點”如何加強親子溝通”等問題各抒己見,為廣大一線班主任解疑答惑。</p><p class="ql-block"> 馮春霞老師指出,中學階段的親子溝通具有對象性、單樣性、矛盾性、差異性等特點,這也是造成親子溝通出現(xiàn)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p><p class="ql-block"> 孫欽強老師提到,學生如何在青春期與父母友好相處,第一,主動,要保持主動性,主動與父母溝通;第二,尊重,要學會尊重父母,學會表達對父母的愛;第三,約定,與父母相互約定;第四,交心,可以采取書信等方式與父母溝通;第五,道歉,要學會主動道歉;第六,積極載體,學會轉(zhuǎn)移視線,讓心情冷靜下來;第七,耐心,學會耐心與父母溝通;第八,妥協(xié),溝通中要學會妥協(xié)。</p><p class="ql-block"> 楊青蘭老師認為,當出現(xiàn)溝通問題或者溝通困難時,家長和學生或許都負有一定的責任。她從家長的角度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首先,家長要學會轉(zhuǎn)變觀念,調(diào)整自己的位置。其次,家長要學會有效陪伴,這對學生的成長相當有意義。第三,家長要學會民主平等。長輩還是朋友需要家長們細細思量。 </p><p class="ql-block"> 李月珍老師認為,家校合作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解決親子溝通障礙。第一,以課程為基礎(chǔ),提升溝通能力。學??梢詮募议L、學生的角度模擬設計一些課程,如理念課程、技巧課程、場景課程等;第二,以活動為載體,營造溝通氛圍。學??梢越M織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切身參與學生的活動,感悟?qū)W生的成長;第三,以個體為導向,制定溝通方案。學??梢酝ㄟ^班主任與家長的聯(lián)系,了解一些特殊學生,制定出個性方案,從而有的放矢,不錯過每一位學生。</p><p class="ql-block"> 楊青蘭老師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個人建議。她認為,班主任應從四個方面展開家校共育工作。首先,應該研究不同主體和客體對教育的訴求,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其次,要肯定班主任和家長的教育作用。家校共育背景下,班主任的指導作用時不可替代的,要提高指導的有效性;第三,班主任和家長開展家校工作時,要同行同向,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第四,班主任要不斷學習新文件、新理念,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實現(xiàn)合理的坡度,多變的角度,合適的速度。</p> 三、理論:專家講座指方向 <p class="ql-block">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殷麗萍教授為本次活動作了題為《深耕家校共育,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專題講座。她從新時代新教育、幸福人生基礎(chǔ)、家庭教育指導、教師溝通能力等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她指出,班主任要在立德樹人的基礎(chǔ)上,正確引導學生正的思想導向與價值判斷。同時為了方便班主任們的理解,殷教授還以自己具體的事例,闡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讓班主任們受益匪淺。</p><p class="ql-block">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最大的收獲是在課堂中不僅僅要關(guān)注自身,更要關(guān)注學生的需求,及時地給予學生引導,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成長帶給學生。</p><p class="ql-block"> 研無教,則無以立足;教無研,則無以長遠。心靈的碰撞,靈感的生發(fā),即是教研的意義所在。本次活動不僅豐富多彩,更是影響廣泛??梢哉f這次活動不僅讓教師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的課堂和教育理念,取長補短,同時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班主任解決新教育模式下所帶來的困惑,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攜手共譜班主任工作篇章。</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撰稿:劉健</p><p class="ql-block">編輯:盧煥英</p><p class="ql-block">審核:盧煥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