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稱:正揚</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6477492</p><p class="ql-block"> 雨花臺位于南京城南中華門外,占地153點7公頃,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級烈士陵園。記得上小學(xué)時,每年清明節(jié),學(xué)校都會組織我們前去掃墓,有時上勞動課也會組織我們?nèi)ビ昊ㄅ_掃地、拔草,總之,每次去雨花臺心情都很激動,因為雨花臺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走進雨花臺南大門不遠處,就看見 忠魂亭了,她位于中軸線最南端,在忠魂亭北坡草坪上有個漂亮的花鐘,它不僅能準確計時,每天還會湊響《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的歌曲,可能因為這里出產(chǎn)雨花石而被入選的。</p> <p class="ql-block"> 雨花臺革命烈士的英雄形象從小在我腦子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說我們這一代是受雨花臺革命傳統(tǒng)教育長大的。</p> <p class="ql-block">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來過數(shù)次,里面的展品如數(shù)家珍,現(xiàn)在的紀念館是國家一級愽物館,造型古樸典雅,風(fēng)格簡潔莊重,門庭南北兩側(cè)均雕有"日月同輝"花崗石浮雕,象征著烈士精神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這也是紀念館的館徽。</p> <p class="ql-block"> 站在倒影池北面向南看,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全部映入水中,真的是與日月同輝。</p> <p class="ql-block"> 東西兩側(cè)側(cè)有兩位相對而立的花崗巖紀念雕塑,東側(cè)是托帽持鋼槍的戰(zhàn)士,意思是繼承烈士的遺志,永將革命進行到底。</p> <p class="ql-block"> 西側(cè)是一位默哀的女性,刻畫出緬懷先烈的主題,就是一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 倒影池巧妙地運用了物理學(xué)折光原理,將紀念碑倒影于其中,讓天地來見證雨花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高聳在雨花臺主峰的紀念碑高42點3米,隱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正面是鄧小平手書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餾金大字,碑座前豎立一尊主題為"掙開繚銬"的青銅雕塑,象征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烈士就義群雕位于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最北端,是當(dāng)年革命烈士就義的地方,群雕塑造了9位共產(chǎn)黨人、革命志士英雄就義前的不屈形象,9是為大為多的含義,也是成千上萬烈士形象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面前這條路,很熟悉,是一條陪伴我走過童年的路,60年前,路還是這條路,就是現(xiàn)在樹長粗長高了,過去來雨花臺撿雨花石主要就在這條路的兩傍,要想找到漂亮的雨花石就得用小鏟去挖,都說紅色的雨花石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看到紅色的雨花石都是用布小心依依的包起來,但每次來,收獲都是滿滿的。</p> <p class="ql-block"> 看見甘露亭,就想起我上學(xué)的年代,那時光有水井,沒有亭子,記得水井的南面是烈士史料陳列館,水井北面是鋪著草皮的大廣場,我們上勞動課,都是上午上完兩節(jié)課后,自帶干糧排隊步行到雨花臺,主要是撥草、掃地,到了午飯時間,就圍坐在這塊草地上象小鳥一樣快樂的分享美食。</p> <p class="ql-block"> 江南第二泉是雨花臺的老景點了,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南宋陸游到四川任職肘途徑建康,登雨花臺游覽,用此處泉水沏茶,備加贊賞,品為二泉。現(xiàn)在的"江南第二泉"是當(dāng)代著名的書法家蕭嫻題寫的。</p> <p class="ql-block"> 雨花臺歷史久遠,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nóng)算起,雨花臺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到明、清兩代,景區(qū)內(nèi)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fēng)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雨花臺還是登高攬勝的佳地,最佳觀景點莫過于雨花閣了,雨花閣坐落于云光法師講經(jīng)說法的高臺遺址上,三疊重樓,飛檐脊首,古色古香,登上雨花閣真有一種深山出奇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老鄰居陳暁推薦,梅崗值得一游,所以到雨花臺來尋找梅崗去看個究竟。</p> <p class="ql-block"> 梅崗位于雨花閣后山,也就是雨花臺的東北面。</p> <p class="ql-block"> 進入梅崗上山小道,兩側(cè)都是盛開的梅花,仿佛進了梅園。</p> <p class="ql-block"> 據(jù)史書記載:東晉初年,外兵壓境,都城南迀,豫章太守梅頤帶兵扺抗,屯營于此,誓死不降,成了南京首位守城英雄。</p> <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梅頤將軍,后人在崗上建梅將軍廟,廣植梅花,遂稱梅崗。</p> <p class="ql-block"> 到明清時,這里已形成梅海,與鐘山腳下的梅花山成為南京東郊、南郊兩大賞梅勝地。</p> <p class="ql-block"> 梅崗的梅花林不大,但小巧玲瓏,環(huán)境優(yōu)美,配合周邊曲拆回廊,賞花成了一件非常雅致的情調(diào)。</p> <p class="ql-block"> 到梅崗來玩,先進"訪梅亭",再去"問梅閣",然后在"寒香軒"聞香。</p> <p class="ql-block"> 最后沿著曲廊走到梅花窗留個影,算是到梅崗來賞花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梅崗的"訪梅亭"、"問梅閣"都是以梅花來做文章,而梅花又是南京市花,所以梅花在梅崗格外受到尊重。</p> <p class="ql-block"> 梅崗在雨花臺僅占小部分,另外還有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點,這次沒有去,因為這次是紅色之旅,賞梅還能沾上一點邊,尤其在烈士陵園,梅花起了很大作用,對于其它的景點,留著以后來慢慢欣賞。</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這里成了南京的重要賞梅之地,也是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jié)的重要分會場。</p> <p class="ql-block"> 梅花在梅崗是重頭戲,尤其它以樹齡長樹高大為驕傲。</p> <p class="ql-block"> 梅花沒有玫瑰般艷麗,卻能在風(fēng)雪中傲立,所以人見人愛。</p> <p class="ql-block"> 從近處看,朵朵盛開的梅花更加美麗,梅花香冷返冰魂,往事茫茫跡未論。</p> <p class="ql-block"> 梅花傲然怒放,一朵朵五彩繽紛、積極向上花朵,粉的如霞。</p> <p class="ql-block"> 梅花以它的商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志奮發(fā)的激勵,它與松、竹生長在一起,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暑盡冬來,迎風(fēng)斗寒,侄霜雪而不凋,很受人喜歡,也為雨花臺烈士陵園增加了"紅色之旅"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梅崗位于雨花臺東崗之巔,如在古代,坐在長廊里不僅可以賞梅,還可以向北遠眺鐘山,西能遙望長江,向下則可以俯瞰古城金陵。</p> <p class="ql-block"> 最后提醒,來到雨花臺別忘了這里的特產(chǎn)雨花石,據(jù)說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云光法師在南京南郊講經(jīng)說法,感動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為石,故稱雨花石,講經(jīng)處遂更名雨花臺,成語"天花亂墜"正由此傳說而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里的紅色雨花石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看到雨花石,就想起雨花臺,想起雨花臺,就不忘革命先烈,現(xiàn)在雨花臺,不但本地人來,外地來南京的都會到雨花臺來瞻仰一下,已經(jīng)成為南京的紅色之旅打卡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