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舉國上下隆重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2周年之際,寧夏詩詞學會于2023年7月2日上午,在銀川市興慶區(qū)鳳凰北街崇安社區(qū)多媒體黨群活動室,隆重舉辦了詞曲創(chuàng)作公益講堂結業(yè)典禮。</p><p class="ql-block">寧夏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嵩、寧夏詩詞學會副會長閆立嶺出席典禮。典禮由閆立嶺副會長主持。詞曲公益講堂全體講師、學員共29人參加了現(xiàn)場典禮。另有10名學員線上觀摩了典禮。</p> <p class="ql-block">典禮首先由寧夏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寧夏詩詞學會常務理事、詞曲講師于衛(wèi)東,對詞曲公益講堂教學情況進行了總結匯報。</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張嵩副會長、閆立嶺副會長、陳愛梅書記、各位學員:</p><p class="ql-block">上午好!</p><p class="ql-block">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p><p class="ql-block">在寧夏詩詞學會的正確領導下,在崇安社區(qū)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學員的密切配合下,寧夏詩詞學會詞曲公益講堂圓滿地完成了教學計劃。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張嵩副會長、閆立嶺副會長多次指導講堂教學工作,并協(xié)調各種事宜。陳愛梅書記為講堂提供了線下教學場地、設備和具體服務工作。在此,我謹代表全體學員向張嵩副會長、閆立嶺副會長、陳愛梅書記、王武軍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向全體學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各位優(yōu)秀學員和優(yōu)秀班干部表示祝賀!</p><p class="ql-block">詞曲講堂兩個學期,講授了詞、散曲基礎知識,詞牌28首,散曲小令4首,帶過曲1首,散套1首。學員通過學習理論和課后作業(yè)的練習和實踐,基本掌握了填詞作曲的方法。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作者和優(yōu)秀詞曲作品。</p><p class="ql-block">學員認真學習熱情和態(tài)度令我感動,李修偉先生年近八十,可他學習特別認真,勤學苦練,作品精煉;畢長錄先生負責班級的管理工作,他多次到社區(qū)聯(lián)系教學場地,并牽頭成立了崇安詩社,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夏麗女士主動承擔了學員作業(yè)收錄工作,并把點評后的作業(yè)制作成美篇,深受歡迎,擴大了詞曲講堂的社會影響。</p><p class="ql-block">在教學過程中,我從許多學員那里看到了刻苦鉆研,潛心推敲字詞,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精彩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淺。讓我真正懂得教學相長的道理,我為了講好每節(jié)課,所講授的詞曲至少創(chuàng)作兩首以上,加深了對詞牌曲牌的理解。通過詞曲教學,使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詩詞曲更加崇敬。</p><p class="ql-block">第一學期共進行了17次講座,聽課1161人次;891人次提交作業(yè)1069首,點評學員作業(yè)907首,評出優(yōu)秀作品作者178人次。</p><p class="ql-block">第二學期截止第16次,聽課801人次,提交作業(yè)(截止第33次)507首,點評(截止第33次)461首,優(yōu)秀作品(截止第33次)105首。</p><p class="ql-block">兩學期聽課人數(shù)1962人次(未統(tǒng)計第34講),1352人次提交作業(yè)1576首(未統(tǒng)計第34講),點評作業(yè)1368首(未統(tǒng)計第34講),評優(yōu)秀作品283首(未統(tǒng)計第34講)。</p><p class="ql-block">希望學員在今后,以繼承弘揚光大詩詞曲為己任,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作品來。</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賀寧夏詩詞學會詞曲公益講堂圓滿收官</p><p class="ql-block">于衛(wèi)東</p><p class="ql-block">寶庫尋珠漸入迷,推敲潤色費深思。</p><p class="ql-block">冬藏夏長繁生季,春播秋豐收獲時。</p><p class="ql-block">精耕曲,巧填詞。佳言警句令心馳。</p><p class="ql-block">中華文化明珠靚,散曲詩詞聚大旗。</p> <p class="ql-block">閆立嶺副會長宣布詞曲講堂優(yōu)秀學員、班干部名單。</p><p class="ql-block">根據(jù)學員的學習態(tài)度、出勤率、提交作業(yè)次數(shù)、優(yōu)秀作品次數(shù)等綜合因素,詞曲講堂經(jīng)報請寧夏詩詞學會批準,表彰優(yōu)秀學員16名、優(yōu)秀班干部1名。名單如下:</p><p class="ql-block">詞曲講堂優(yōu)秀學員(16人):</p><p class="ql-block">許宗金、潘萬虎、黃桂琴、錢利、王舒、李學玲、陸鳳賢、朱華、張耀堂、徐莎莎、馬存玉、李修偉、夏麗、時毓智、于國勇、王艷芳</p><p class="ql-block">優(yōu)秀班干部(1人):畢長錄</p> <p class="ql-block">寧夏詩詞學會領導為優(yōu)秀學員、優(yōu)秀班干部頒發(fā)獲獎證書和獎品。</p> <p class="ql-block">優(yōu)秀學員代表許宗金發(fā)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張嵩副會長、閆立嶺副會長、陳愛梅書記,尊敬的于老師,尊敬的各位學員朋友們:</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有幸代表詞曲講堂的學員朋友們發(fā)言,我非常榮幸!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學員向寧夏詩詞學會、向我們尊敬的于老師、向為同學提供組織服務及編發(fā)美篇的畢長錄班長、夏麗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 </p><p class="ql-block">感謝寧夏詩詞學會為我們搭建了詞曲講堂這個平臺,使我們有機會系統(tǒng)學習詞曲,有機會從臺下走上了臺上。感謝于衛(wèi)東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學,使我們從詩詞曲的門外”小白",成長為詩詞創(chuàng)作的行家"里手"。感謝畢長錄班長、夏麗同學的辛勤付出,使我們的作品以美篇等形式展現(xiàn)在不同平臺。感謝這個難得的機緣,使我們從不同地方、不同崗位凝聚在一起,共同學習交流詩詞,傳承中華文化。 </p><p class="ql-block"> 在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系統(tǒng)學習了詞曲方面的相關知識。于老師在給我們精心授課的同時,給大家進行填詞制曲示范,并對同學們的三十余次一千三百余首習作進行指導點評,把大家從門外拉到門里,使同學們不僅學會了欣賞,而且學會了創(chuàng)作。每一位學員的進步和成長都凝聚著于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全體學員,再次向于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p><p class="ql-block">在座的各位大多是退休的老同志。共同的愛好和志趣使我們走在了一起。通過詞曲學習和創(chuàng)作,使我們走上了一條文明高雅的文化之路。我們雖然已經(jīng)退休,但不褪色;我們雖然出身平凡,但不俗氣;我們雖然學歷不高,但有文化!愿我們師生友誼長在,同學緣聚長在,詩詞雅韻長在!在這里向大家獻上一首近期拙作,與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行香子·結業(yè)</p><p class="ql-block">許宗金 </p><p class="ql-block">新秀吟詩,老樹萌芽。看退休學子如娃。書鄉(xiāng)含韻,詩海無涯。賦心中夢,船頭曲,海邊霞。 懷仁守節(jié),親民存善。淡功名利祿如茶。詩文著彩,筆墨生花。卻不驕傲,不氣餒,不浮夸。</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在聽取了許宗金同學的發(fā)言后,閆立嶺副會長對許宗金《行香子·結業(yè)》中的詞句“不驕傲,不氣餒,不浮夸”表示贊賞,同時,認為李學玲同學《行香子·詞曲課堂結業(yè)有寄》中的詞句“詞牌曲調,音律和聲。得全心教,用心學,費心評”,寫得也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李學玲原詞</p><p class="ql-block">行香子·詞曲課堂結業(yè)有寄</p><p class="ql-block">李學玲 </p><p class="ql-block">半百人生,一點詩情。拜師于塞上湖城。詞牌曲調,音律和聲。得全心教,用心學,費心評。 歷經(jīng)寒暑,無論冬夏,韻海詩田把犁耕??嘀杏袠?,夢里多情。特謝恩師,贊詩友,結賢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寧夏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嵩講話。</p><p class="ql-block">充分肯定詞曲公益講堂近一年來所作的工作,對今天獲得表彰的優(yōu)秀學員和班干部表示祝賀,對于衛(wèi)東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給予表揚。接著講了寧夏詩詞學會與先進省份比較的短板,鼓勵學員堅持創(chuàng)作,堅信自己只要喜歡,一定能夠寫好詩詞。著重談了自己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的幾點體會:</p><p class="ql-block">一是詩詞創(chuàng)作要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發(fā)展就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非常重要。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一是連續(xù)性,二是創(chuàng)新性,三是統(tǒng)一性,四是包容性,五是和平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性。關注時代的發(fā)展,要把握時代的脈搏,模仿就沒有創(chuàng)新,關注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創(chuàng)新必須打上時代的烙印,這就是它的時代性??鬃又v興觀群怨,怨就是諷喻,使當政者從中受到啟示,反映訴求很重要。詩人首先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更多體現(xiàn)社會功能和社會性,要與時代合拍?,F(xiàn)在詩詞創(chuàng)作比較多,要推陳出新。時代呼喚能夠反映時代的一些東西,這叫推陳出新、守正創(chuàng)新、返本開新,創(chuàng)新要不斷開拓前行和發(fā)展。魯迅先生講,“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圣’,大可不必動手”,實際上,魯迅恰恰是引雜文入詩,這也是創(chuàng)新。他寫的東西就像雜文一樣,投槍如匕首,非常有戰(zhàn)斗力。你一讀他的作品,“橫眉冷對千夫指”,“怒向刀叢覓小詩”,“于無聲處聽驚雷”,“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不是非常有力量?現(xiàn)代古體詩詞創(chuàng)新人聶紺弩先生,寫的詩淡而有味,他在“蹲牛棚”、下放勞動時,以詩為樂,嘻笑怒罵,“人生不幸詩生幸,詩到貧時最易工”。所以,自己要不斷感悟學習,在創(chuàng)新上要出自己的東西。總書記講,當代作家、詩人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p><p class="ql-block">二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詩詞形式非常重要,格是什么?律是什么?格,就是格調、境界、格局、氣象;律就是平仄、押韻、對仗的東西,要遵守。毛主席講,格律不能隨便突破,這是約定俗成的。你如果把格律都破壞了,那還能叫格律詩嗎?不押韻,不講究平仄,連順口溜都談不上。這個東西,只要你掌握了格律,雖然看起來難,一旦你進入后,你才能運用自如,最后才能達到自由,達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更高的一個境界。所以,只要你進得去,你把它悟透了,這實際上是一個門檻,最基本的東西。一般講詩詞,這些東西都不用講,起碼的這些東西你要具備,這是格律的問題,這就是形式。那么,最重要的是內容,內容決定形式。你寫的詩詞,經(jīng)檢測完全符合格律,就自以為滿足了,挺好的,其實不然,最重要的是內容??!什么立意,什么題材,反映一個什么東西,寄托一個情志,那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不行,形式再好,也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要在內容上下功夫。所以,“詩言志”?。 霸谛臑橹?,發(fā)言為詩,動于中而形于言”。很多東西,你看到了樹,那樹是有生命力的,但沒有感情,為什么他寫的有感情呢?用我們的感情去寄托,借抒情志表明態(tài)度。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命流動,我就歌詠春天;夏天來了,草木茂盛,生命旺盛,我歌頌生命的力量;秋天來了,收獲季節(jié),我寄托的感情,面對累累果實抒發(fā)感情;冬天來了,天氣寒冷,我寄托感情,“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但看你以什么角度去寫這個東西。在任何情況下,除了贊美,要寄托情思,這就是所謂情懷。永遠要記住,景再好,雖然情景交融,寫詩詞體現(xiàn)的是性情必須大于景。</p><p class="ql-block">三是質量與數(shù)量的關系?,F(xiàn)創(chuàng)作的詩詞數(shù)量很多,包括中華詩詞、當代詩詞,每天產(chǎn)生的詩詞數(shù)十萬首,比《全唐詩》還要多。包括個人創(chuàng)作,有人一天寫幾首詩,最重要的是要在質量上下功夫?!皟删淙甑茫灰麟p淚流”,“好詩不怕百回改”,“一詩千改始心安”。寫詩還要講技巧。態(tài)度要認真,要尊敬文學,崇敬文學,當你的詩詞改不下去時,叫其他詩友幫著改,不要急于寫出來就發(fā)出去,不能圖數(shù)量,最重要的是要圖質量,你不能一天寫好幾首詩,要認真的對待。要成為詩人,從自發(fā)到自覺的過程,一定要注意。</p><p class="ql-block">四是寫作與修養(yǎng)的關系。詩詞寫作者,要有社會責任,要讓后人為之而自豪,是功夫在室外,加強基礎方面的修養(yǎng)。要寫好詩詞,沒有20年的國學積累,沒有讀大量的書籍,沒有融會貫通,那你的視野開闊不了,胸襟廣大不了。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短短20個字,你從少年時代把它記下來,青年時代、中年時代、老年時代,每個時期的感受體會是不一樣的。其中“欲窮千里目”是境界,“更上一層樓”是格局。古人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看詩詞理論方面的書籍,看看《詩話》,古代的《詩話》多得很,能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感悟,才能突破。毛主席講,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詩詞不能沒有方向,一定要加強詩詞理論修養(yǎng)?!白髟姛o古今,唯造平淡雅”。詩詞追求的平淡,但不是平庸,平淡,平中有淡,但不是淡而無味。孔子講興觀群怨,“興”,對這個東西感興趣,非常重要,你覺得這個東西有感而發(fā),你要寫詩,起碼要有興趣,不能自己“擠牙膏”?!坝^”,要觀察?!叭骸?,就是大家在一起要相互交流,不能閉門造車?!霸埂?,也就是過去講的“美刺”,婉轉地表達出來,《毛詩序》講,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你只要通過詩寫出來,給我們提供有益的東西,提供參考,就達到目的。</p><p class="ql-block">最后,張會長希望大家多寫好作品,以便從中發(fā)現(xiàn)人才,用我們的刊物登出來。以后于老師公益講堂這種事情還要擴大,包括從學員中講得好的,發(fā)現(xiàn)也相互再來講,包括你們周邊的愛好詩詞的人,也把他們介紹進來,使我們的隊伍進一步壯大。也介紹加入我們的寧夏詩詞學會,一步一步參與到公益事業(yè)當中來。有組織的總比沒組織的強,建議大家以后創(chuàng)作到一定程度后,加入到我們寧夏詩詞學會中來,有些事情我們共同來做來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閆立嶺副會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剛才張會長對開辦的詞曲公益講堂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充分肯定了詞曲公益講堂所作的工作,對于衛(wèi)東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給予了表揚,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專門的希望,一個是與省份之間的比較,言外之意還是小省份作大文化,希望能體現(xiàn)詩詞的作用。同時也對詩詞創(chuàng)作指明了語重心長的、也是發(fā)自肺腑的四個方面的努力方向,一是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二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三是質量與數(shù)量的關系,四是寫作與修養(yǎng)的關系。應該說,說出了創(chuàng)新要打上時代的烙印,從形式與內容方面,應該由自由到約束,然后再到自由的這么一個過程,實現(xiàn)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tǒng)一,要求咱們尊重文學,尊重詩詞。同時在寫作與修養(yǎng)方面,說到要自發(fā)到自覺、格律到格局,加強修養(yǎng),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希望我們把結業(yè)典禮當成一個新的起點,當成創(chuàng)作豐收的起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的一個講話,叫“第二個結合”的重要講話,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用咱們火一樣的熱情、無私奉獻的精神,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更無愧于自己的好作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我們新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學員代表向于衛(wèi)東老師敬獻鮮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體與會人員合影留念。</p> 光榮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教先進個人、詩詞名師:</p><p class="ql-block">于衛(wèi)東,網(wǎng)名東山沛水,男,漢族,1960年10月出生,山東沂水人,研究生學歷。寧夏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寧夏詩詞學會、西夏詩詞學會、西夏散曲社會員?,F(xiàn)在是寧夏老年大學詩詞創(chuàng)作班教師。愛好文學藝術,在《中華詩詞》《中華散曲》《朔方》《夏風》《寧夏日報》《共產(chǎn)黨人》《寧夏廣播電視報》《銀川文藝界》《新消息報》各類媒體上發(fā)表新詩、格律詩詞、散文等三百余首(篇);詩詞作品收錄在《寧夏新十景詩詞集》《<夏風>詩詞選》《塞上詩鄉(xiāng)西夏雅韻》《鳳鳴曲苑》《蘭山抒懷》等詩詞曲集上。著有《東山沛水詩詞集》。在全國、寧夏組織的各類詩詞賽事上,獲得多個獎項。熱心于格律詩詩教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自2016年以來先后給詩詞愛好者舉辦詩詞基礎講座五十多場次,受到歡迎。被寧夏詩詞學會授予詩教先進個人,被銀川市西夏區(qū)授予詩詞名師稱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優(yōu)秀班干部:</p><p class="ql-block">畢長錄,男,漢族,籍貫寧夏中寧縣,生于1951年1月,中共黨員,高中文化。退休前曾任寧夏農(nóng)墾塑編廠廠長、書記,進行過七項技術革新,榮立三等功,1983年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授予全區(qū)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退休后參加寧夏老年大學詩詞班,連任班長十年至今?,F(xiàn)任寧夏詩詞學會會員、銀川市詩詞學會會員、寧夏老干部詩聯(lián)學會會員、寧夏老年大學詩詞學會會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優(yōu)秀學員:</p><p class="ql-block">許宗金,男,生于1959年。1977年4月參加工作,199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在西夏區(qū)黨、政及人大、政協(xié)相關部門工作,2009年被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9年在西夏區(qū)司法局退休?,F(xiàn)為銀川詩詞學會、寧夏詩詞學會會員。作品在《夏風》《寧夏文史》《長渠古韻》《石嘴山日報》等多有刊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潘萬虎,男,1957年9月生于寧夏中衛(wèi)。長期從事行政管理工作至退休。高級經(jīng)濟師、土地估價師?,F(xiàn)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寧夏詩詞學會會員、顧問。詩詞作品散見于近年《夏風》《黃河文學》《六盤山》《大地文學》《朔方》《詩刊》《中華辭賦》《九州散曲》及《寧夏日報》《中國國土資源報》等刊報,并被《夏風詩詞選》《寧夏新十景詩詞集》《長渠流韻》《花明林草碧》《絲綢之路》《必由之路——詩頌改革開放四十年》《草原情》《黃河情》《長江情》《歌詠感動中國人物》等多部詩詞曲書收錄,著有《花甲拾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桂琴,女,1964年11月生,醫(yī)生,現(xiàn)已退休,寧夏老年大學2021級詩詞班學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錢利,女,漢族,1965年12月出生,大學文化。2021年從建設銀行寧夏區(qū)分行退休。喜好文學、朗誦、旅行。2021年7月在寧夏老年大學詩詞班學習格律詩創(chuàng)作。2022年8月在于衛(wèi)東老師的《公益詞曲講堂》中獲益非淺,有部分作品發(fā)表在《夏風》、網(wǎng)絡微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舒,女,漢族,1971年出生。寧夏老年大學2022級詩詞班學員。2022年9月加入寧夏詩詞學會詞曲講堂,在于衛(wèi)東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填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學玲,女,漢族,1970年生,大學本科,寧夏平羅縣人。系石嘴山、銀川、平羅縣和西夏區(qū)詩詞學會會員?,F(xiàn)供職于石嘴山市信訪局。</p><p class="ql-block"> 2018年以來創(chuàng)作詩詞作品400余首,分別被《夏風》《賀蘭山》《西夏詩詞》《大武口文藝》《西吉詩聯(lián)》《平羅詩苑》《黃河詩詞》《石嘴山報》等刊物以及《西夏詩詞》《星海詩詞》《黃河詩詞》等微刊平臺及眾多公眾號刊用。</p><p class="ql-block"> 2019年以來,詩詞作品先后榮獲各類征文比賽優(yōu)秀獎4次,三等獎4次。個人榮獲平羅縣詩詞學會成立20周年及《平羅詩苑》創(chuàng)刊15周年“發(fā)表作品先進個人”、寧夏詩詞學會“詞曲創(chuàng)作班優(yōu)秀學員”、石嘴山市詩詞學會“2020年度先進個人”。2019—2021年連續(xù)三年被銀川市西夏區(qū)文聯(lián)和西夏詩詞學會評為年度“優(yōu)秀編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陸鳳賢,女,1959年生,中共黨員。1975年下鄉(xiāng),1980年入職銀川二毛廠工作至企業(yè)破產(chǎn)提前退休。后應聘社區(qū)居委會、民營企業(yè)至2010年二次退休。崇尚國學熱愛詩詞,2020年進入寧夏老年大學詩詞班學習,并參加于衛(wèi)東老師的詞曲公益講堂學習,完成了全部三十四講練習作業(yè)。部份自由體詩歌和詞曲在《寧夏日報》副刊、《夏風》《作家平臺》《中國愛情詩刊》《微文美刊》《悅芽》等報刊和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華,女,出生于1945年3月25日,1968年蘭州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yè)。曾在青銅峽鋁廠化驗室、區(qū)科技信息研究所、農(nóng)科院信息所從事科技及外文翻譯工作,正譯審。2000年從農(nóng)科院退休。2016年至今,在區(qū)老年大學詩詞班學習,也參加了三期于衛(wèi)東老師主講的詩詞培訓課,使自己從“小白”邁進了詩詞創(chuàng)作的大門。作為區(qū)老年大學詩詞學會的會員,以前僅局限于校內投稿,以后當提高作品質量,做一些開拓工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耀堂,筆名原野,男,1945年生,漢族,家住銀川市興慶區(qū)。1983年開始在《寧夏日報》副刊發(fā)表作品。2011年進入寧夏老年大學學習詩詞文學。現(xiàn)為銀川市黃河詩詞學會、寧夏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華當代文學學會會員。作品入選《中華詩詞500家》《詩詞世界》《中國散文網(wǎng)》《夏風》《黃河詩詞微刊》等媒體及書刊。個人著有《原野詩文圖像集》兩部。2014年榮獲寧夏老年大學建校30周年詩詞文學創(chuàng)作三等獎及優(yōu)秀獎;2015年榮獲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寧夏新十景”推薦詩詞優(yōu)秀獎;2016年榮獲杭州市老年藝術節(jié)壽詩壽聯(lián)征集活動金獎。2021年獲寧夏老年大學“建黨100周年”詩詞作品優(yōu)秀獎;律詩《長城贊》獲《詩詞世界》雜志社2021年度評比一等獎;《我愛你,塞北的雪》獲中國書畫家網(wǎng)、中國散文網(wǎng)、北京華夏國際文化交流中心2022年一等獎;《偉人之路——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參評詩詞入編《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全國優(yōu)秀詩詞作品集》,榮膺一等獎并受邀參加2023年全國優(yōu)秀詩詞作者瀟湘采風頒獎典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莎莎,女,1990年生,寧夏中衛(wèi)人,中共黨員,工程師,目前從事工程造價工作。寧夏詩詞學會會員,詩詞愛好者,詩詞作品曾在《夏風》上刊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存玉,筆名西玉,男,1957年7月生于寧夏西吉縣,回族,籍貫甘肅張家川縣。1972年10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退休干部;系自治區(qū)政協(xié)原九屆、十屆委員,提案委員會原專職副主任。自2021年參加老年大學詩詞創(chuàng)作班以來,在《夏風》《華興時報》等刊物發(fā)表詩詞數(shù)十首。同時,2022年參加寧夏詩詞學會詞曲創(chuàng)作輔導公益講堂,2023年7月結業(yè)時被評為優(yōu)秀學員。</p> <p class="ql-block">李修偉,男,山東省蓬萊縣人。1943年10月生。1962年入伍。1966年入黨。1968年解放軍獸醫(yī)大學本科畢業(yè)。1998年從寧夏軍區(qū)退休。副師職,大校銜。2016年入寧夏老年大學詩詞班學習,曾任老年大學詩詞學會副會長。寧夏詩詞學會會員,銀川詩詞學會會員,寧夏老干部詩聯(lián)學會會員。有百余首詩詞曲作品在報刊發(fā)表或編入詩詞集,並有獲獎作品。連續(xù)三期,在于衛(wèi)東老師的“寧夏詩詞學會詩詞創(chuàng)作公益講堂”學習,進步顯著,并評為優(yōu)秀學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麗,女,寧夏銀川人。1978年9月生。詩詞愛好者,熱愛文學,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文學給人以生命的力量、啟迪智慧、開闊胸襟、陶冶性情,讓我們更勇敢地承擔人生的使命。2008年 9月,考入北京大學成人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2018年9月,參加銀川市格律詩詞培訓班學習。</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9日,入銀川市黃河詩詞學會。</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參加寧夏老干部局詩詞創(chuàng)作中級班。2021年9月—2022年10月,塞上風詩學院研修格律詩畢業(yè)。2022年9月至今,中華詩詞函授班學習。作品曾在多個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并有詩詞作品刊見于《大銀川》《夏風》《黃河詩詞》《百城詩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毓智,男,漢族,生于1960年11月。畢業(yè)于東華大學。退休后,于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在寧夏老年大學學習古典詩詞,得遇于衛(wèi)東先生教誨,同時,又在于老師開設的詞曲講堂學習了三十四期,興致盎然,獲益匪淺。本人在格律詩寫作方面還是個小學生,希望今后能得到師長、同學、詩友的鼓勵與鞭策,取得更大成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國勇,男,1958年生,山東海陽人,中共黨員,寧夏銀保監(jiān)局退休干部,寧夏老年大學學員,寧夏詩詞學會會員,銀川黃河詩詞學會會員,詩詞愛好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艷芳,女,漢族,1958年生,寧夏大學退休教師,中共黨員。寧夏老年大學詩詞學會會員,寧夏老年大學詩詞班學員,詩詞愛好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年的詞曲創(chuàng)作公益講堂告一段落。對于老師最欣慰的事,莫過于看見每一位學生一天天的進步,從詞曲“小白”到寫出優(yōu)美的詞和散曲。</p><p class="ql-block"> 對于學生最幸運的事,遇到一個滿腹經(jīng)綸、通今博古的好老師,并與老師風雨兼程,艱難跋涉,并肩走過一程,一年的記憶是難忘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感謝于衛(wèi)東老師!您用百倍的耕耘換來了滿園春色!您就是那一抹最溫暖、最明媚的陽光!</p><p class="ql-block"> 感謝寧夏詩詞學會!感謝崇安社區(qū)!為學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詞曲學習和創(chuàng)作平臺及優(yōu)美完善的學習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 期待著暑假過后,能夠再次聚集在詞曲學習的課堂,聆聽于老師的諄諄教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劉燕鳴</p><p class="ql-block">審 核:畢長錄</p><p class="ql-block">攝 影:劉燕鳴、孫志文、</p><p class="ql-block"> 折玉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