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記陸志軒老師</p><p class="ql-block"> (上)</p><p class="ql-block"> 姚開忠</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過去,我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之師大多作古,音容笑貌已消逝在時間和記憶的長河里,能記得的已經(jīng)很少了,且多為任課久的班主任、語文、數(shù)學老師,但陸志軒老師是個例外。</p><p class="ql-block"> 七一年的下學期,我們從解放路小學的帶帽初中轉到綦江中學,第二年的上學期開學沒有多久,教我們思想政治課的老師突然病了,需住院醫(yī)治。恰遇陸志軒老師剛從學習班解放出來,沒安排工作,于是他便臨時成為我們初一連五排的思想政治課老師(是當時老師最不愿講的課)。他只給我們代了大半個學期的課,時間就三、四個月,新學期他就成了革委會主任,沒多久就調(diào)到重慶六中(四川省重點中學現(xiàn)在的《求精中學》)當校長、書記,我和他從此再無交集,甚至他壓根就不知道有我這個學生。然事隔五十年我還能記得他那尖鼻、尖臉、尖下巴,干瘦、干瘦、矮小、矮小的個子,說話細聲細氣,帶一副老光眼鏡其貌不揚。然而是他的的道德文章、學識與素養(yǎng)、機鋒與才華讓我記住了他。</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他的《黃桷樹》是我第一次讀到的,認識的人寫的,印為書的文字。雖然沒有象課文那樣背誦,因為第一,因為深刻,因為哲理,因為教誨,所以有些句子、意思五十年后的今天依稀記得:</p><p class="ql-block"> 有人贊美白楊的高大挺拔……有人贊美松樹迎風傲雪……</p><p class="ql-block"> 我贊美黃桷樹,它的主干常達十圍,枝葉覆蓋一兩畝地,其枝葉下形成人們休息的場地……</p><p class="ql-block"> 黃桷樹枝葉的繁茂在于它根部深鉆的精神,其根不僅能鉆進的泥土,而且能穿裂堅硬的巨石。根的長度常十幾倍于樹身。其枝葉之繁茂乃因根部之深遠……</p><p class="ql-block"> 人之為學,如鉆研精神如其根,其成就亦必將如其枝葉……。</p><p class="ql-block"> 我?guī)资旰蟛琶靼?,人的一生聽的、看的、讀的哲理、箴言、坐右銘無數(shù),而終究還是一事無成。那是因為人的懶惰;因為享樂;因為做人做事缺乏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精神;因為意外。假如你能將一條哲理、箴言、座右銘長期不懈的踐行,你的人生將大不同。一本書讀十年,你會成為該書的專家。一項工作持之以恒的精雕細琢,你會成為大國工匠。</p><p class="ql-block"> 我雖然沒有黃桷樹那種深鉆、深研的精神,能讀到陸老師的這篇文章,也是品讀了難得的勵志美文。</p><p class="ql-block"> 少年心性特別喜歡神話故事,我曾在小學四、五年級時讀過民間故事《黃桷樹的傳說》。故事講的是三兄弟的家鄉(xiāng)連續(xù)遇到天災無法生存,外出逃難求生,走了很久也沒找到可以活命的地方。一天他們走到三岔路口,大哥說:“歇歇吧”三兄弟便在路邊的大石包坐下歇氣。</p><p class="ql-block"> “這樣逃去何時是盡頭,那里是我們活命的地,討來的菜團子就夠吊命,腸子不斷而已,要活下去,就得另想法子。二弟、三弟你們看這樣行嗎?我們兄弟就此三岔路分手,各走一條路,去尋找可開荒種地的宜居之處,我相信只要我們仨肯勤勞苦干不惜汗水與心血就一定有我們生存的地方。今后我們中,不論誰找到豐衣足食的地方就來這里接大家去一道共同生活”。老二、老三聽完大哥的話齊聲說:“好的”。老三接著說道:“我找到豐衣足食的地方,一定來接兄長們一道享福,不然不得好死,必遭千刀萬剮”。老二說:“那我們就發(fā)個誓吧”。于是三兄弟跪在大石包上,面對青天發(fā)誓。誓畢,大哥說:“三年后的今天,我們在此相會,一起到生活條件最好的兄弟那里去居住,共享幸福?!?。于是兄弟們就此過別,各奔前程。</p><p class="ql-block"> 天皇不負有心人,兄弟仨都找到了宜耕的荒地,經(jīng)過三年的辛勤耕耘,他們都過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大哥時常都惦記著倆個弟弟,三年的時間未到就出門去接弟弟到他這里一起生活。經(jīng)過艱難的長途爬涉,回到當年分手的大石包,在那里等候他的弟弟們,可惜到死也沒有等到他的弟弟們。然而弟弟們心想把那兩家人接來勢必降低自己的幸福生活,自私的內(nèi)心讓他們放棄了當年的誓言,沒有到岔路的大石包去接兄弟來過幸福生活。這樣兩個違背誓言的弟弟死后,變成了遭人千刀萬剮的棕樹和黃荊。信守誓言大哥死后變成根深葉茂為人蔽日遮陰休憩的黃桷樹,感謝那些在他等候弟弟們期間幫助過他的人們。 《黃桷樹的傳說》是厚德載物的傳承;《黃桷樹》是勤學深鉆的哲理。一是為人之道,一是為學之道,相得益彰、相互輝映完整地體現(xiàn)了黃桷樹隱含的精神品質。《黃桷樹》和《黃桷樹的傳說》是我?guī)资曜x書生活中僅讀到的兩篇專門以黃桷樹為主要述事對象的文字,映象非常深刻。</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能和陸志軒老師《黃桷樹》相遇,得益于我的田農(nóng)叔叔(父親早年的同事,數(shù)十年兄弟般的朋友),七十年代初他保管著文化大革命抄家來的物品。我當時也不懂什么,一有機會就偷偷地溜進存放這些物品的庫房,順走一些我所喜歡的書。</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在庫房找書時突然眼前一亮,在舊書堆里有一本嶄新的十六開像雜志一樣的書吸引了我,更吸引我的是書名《陸志軒反黨言論集》而且在書的左上角還印有“供批判用”。由青春判逆心理作祟,心想那天你陸老師要是與我過不去,就把你這反黨言論給你亮出來,讓你也難堪。慶幸的是我的這招從來沒有用過,反而讀到一輩子都沒忘的美文。</p><p class="ql-block"> 這本小冊里還有很多作品。其中雜文《子見南子》也是非常有趣的。在文中陸志軒老師秉持“五?四”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的潮流,對孔子極盡嘲諷。 《子見南子》寫了兩個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是“子見南子”。據(jù)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周游列國來到衛(wèi)國都城,寄居在蘧伯玉家。衛(wèi)靈公有個叫南子的夫人,衛(wèi)靈公派人對孔子說:“四方來的君子不以為辱想與寡人結為兄弟的,必定會見我的夫人。我的夫人希望見到你?!笨鬃油妻o謝絕,最后不得已而拜見南子。在南子葛布做的帷帳中,孔子進門,面朝北向南子行禮。南子在帷帳里兩次還禮,帶的玉佩相撞叮當作響??鬃诱f:“我本來是不想見她,即然見了就得行禮”子路不高興。孔子立即辯解說:“我沒做見不得人的事,讓上天殺了我吧!讓上天殺了我吧!”。陸志軒老師在文中詰問:既然沒做見不得人的事,那就坦然待之,何必賭咒發(fā)誓,看來我們的孔圣人是色厲內(nèi)荏了。</p><p class="ql-block"> 二是“三月不知肉味”。據(jù)《論語?述而》講述孔子在齊國聽聞表征舜王德業(yè)的韶樂,渾然忘我,蕩氣回腸,三個月都沉浸在韶樂的意境中,吃飯時連肉的美味都感覺不到。因而贊嘆的說:想不到韶樂這樣美。陸志軒老師調(diào)侃道:孔子講學弟子三千,學費很便宜,敬上束脩即可。然束脩一捆是十條干肉,三千弟子就是三萬條干肉,三個月都感覺不到肉的美味,豈不辜負學生的美意,真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陸志軒老師你太逗。那時的少年的我只知有孔子這個人,卻不知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讀了《子見南子》有了一些具象,僅管是碎片化的,更不知道孔子在中國的影響之大,在世界的影響之大。</p><p class="ql-block"> 在小冊里還有“黑白分明胡豆花,鼓眉鼓眼豌豆花”(《胡豆花?豌豆花》)這樣形象生動接地氣,雋永的詩句。家鄉(xiāng)人常用“鼓眉鼓眼”形容胖嘟嘟、大眼睛的小姑娘。有人告訴,這是晏文宗老師(綦江中學的語文老師)寫的,但我確實是在《陸志軒反黨言論集》中看到的。在本書中還有好幾篇關于教學方法和教改的文章,可惜沒有興趣,也看不懂就沒有讀。</p><p class="ql-block"> 讀了陸志軒老師的文章也就只是大體記住了文章的梗概難免謬誤。誰還有這本書,懇請借之一閱,糾正我記憶的謬誤,更好的還原陸志軒老師的本意,先行謝了。</p><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 陸志軒老師是湖北省均縣人說話帶有很濃的家鄉(xiāng)口音,在給我們講黨的十次路線斗爭時,總是會把路線斗爭讀成“漏線”斗爭,同學們最初對漏線斗爭的讀音感謝到詫意。多上幾節(jié)課后,同學們對老師的陌生感、畏懼感消除,就開始訕笑。一而再三的訕笑,而且一次比一次的聲音大,參與訕笑同學一次比一次多。這嚴重的破壞教學秩序和氛圍,傷害陸志軒老師作為人的尊嚴,引起了他憤怒。當我們班的同學在課堂上又一次訕笑時,看得出陸老師強壓憤怒,但依舊語氣平和說:“我也給你們講個笑話,我才來綦江中學工作就遇到一個女同學向我報告‘老師我鼻子掉了’當時把我嚇一跳,鼻子掉了怎么了得,我趕緊看她的臉,鼻子在好的臉上。我說你的鼻子好好的在你的臉上沒有掉,那同學就更著急了‘老師真的我的筆支子掉了’她這樣反復說了幾次,我才聽明白她說的是老師我的筆支掉了。同學們每個地方都有屬于那個地方的方言,在別人聽來都好笑,其實沒有什么好笑的,聽習慣就好了”。他不無傷感地說:“鄉(xiāng)音難改呀!”從此再無同學訕笑陸老師的“漏線斗爭”。</p><p class="ql-block"> 看來還是我們陸老師急智機鋒、幽默恢諧還和《黃桷樹的傳說》中的大哥一樣厚德,沒有請班主任,用一個笑話將一場師生間的對立消彌于無形,既友善了和同學們的關系,又理順了教學氛圍,難得的好老師!</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和幾個同學又嘲笑過一對夫婦老師,嘲笑過指導我們學工的老師,事情就沒那么簡單了,我們被告到學校、年級和請班主任,寫了檢查才沒有被進一步的處理。我們那時的學生想的是和老師作對,做的是嘲笑老師的事,現(xiàn)在的學生可能覺得不可思議,然而深受文革影響的我們這一代就這樣可悲。這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要走的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吧!.</p> <p class="ql-block">題圖</p> <p class="ql-block">陸老師八十壽誕辰</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李開棣老師</p> <p class="ql-block">陸老師與六四級一斑畢業(yè)記念</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王媛</p> <p class="ql-block">據(jù)當年馬開華老師說:校門題字陸校長</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韓莉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