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神州行系列--山西運城篇】

秋蟬視角

2021年10月19日-11月2日,攜友13人從上海飛往山西大同,在山西省作全境深度游。 此行歷時15天,行程5000多公里,足跡遍布山西10個地級市(僅陽泉市未到達),領略了山西好風光。 運城因“鹽運之城”得名,素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的說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女媧補天、黃帝戰(zhàn)蚩尤、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yǎng)蠶、后稷稼穡等傳說均發(fā)生在運城。運城是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xiāng),涌現(xiàn)出了張儀、司馬遷、薛仁貴、王勃、王之渙、王維、柳宗元、司馬光等文武俊秀。<br> 運城文物旅游景點1600余處,其中國保90處、省保57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shù)量最多的地級市。 第十二天,我們驅車前往運城,開始緊張而又收獲滿滿的名勝古跡一日游,把《舜帝陵》、《普救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黃河鐵?!?、道教祖庭《永樂宮》、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等重點景點一網打卡。 <b>一、舜帝陵</b> 山西運城舜帝陵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西端,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舜帝大道、舜帝廣場、舜帝公園、舜帝陵廟四大部分。陵冢啟于禹時,陵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br> 舜是傳說中我國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領袖。堯死后,舜即位,挑選賢人,治理民事。特別是命禹治平水患,使民安居樂業(yè)。故受萬民擁戴。死后葬于鳴條崗。 <b>【舜帝公園彩虹門】</b>相傳舜帝的母親,外出遇見彩虹感應而懷孕生下舜帝。所以傳說舜帝就是彩虹的化身。 【<b>舜帝廣場</b>】的前方擺放著兩尊青石大象,,取意當年舜耕歷山的時候是大象幫他耕地,小鳥幫他播種。同時大象也是世界舜帝后裔宗親聯(lián)誼會的會標,象征著萬象更新,如意吉祥。<br> <b>【舜帝手撫五弦琴吟"南風歌"雕像</b>】為花崗巖材質,高五點一八米,整個雕像具有山的氣勢與宏偉,反映了華夏子孫對虞舜圣帝的尊崇愛戴,對虞舜文化的高山仰止。<div> 在雕像兩側有兩根華表。華表最早緣于堯帝時代的誹謗木,設于交通要道之處,要廣大人民群眾在上面書寫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到了漢代,發(fā)展為道路標志,明清時發(fā)展成為建筑裝飾。在這里設立華表,是帝王皇權的象征。</div> <b>【舜帝陵廟】</b>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分為南外城、陵園、皇城三部分。舜帝陵廟神道兩旁保存有五株樹齡在4000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懷里都抱著一棵死柏,甚為奇特,被稱為"夫妻柏"或"連理柏",東邊一株樹干形似龍爪,樹根形似龍椅,相傳當年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休憩,故這棵樹又稱為龍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樹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00余年歷史,五個主枝形似虬龍,民間稱為"五子登科"。 <b>【神道】</b>長約1000米。神道西邊有一片桃林,稱做桃塢,寓意著舜的出生地姚墟村桃林。 <b>【陵廟山門】</b>是拜謁舜帝陵廟的第一道大門,一座兩層建筑。山門匾額上的"舜帝陵廟"四個大字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沈鵬所書。步入山門可以登樓覽勝景,擊鼓報平安。 【<b>陵園</b>】進陵園大門,在中軸線上座落著甬道、月臺、獻殿、亭廳以及舜帝陵冢。月臺欄板兩邊雕刻了一百幅中國古代孝子的故事,稱為《百孝圖》。月臺是每年祭祀舜帝的活動場所。月臺中央放置的銅香爐長4.2米,象征著四千兩百多年來中華兒女永遠懷念舜帝,高112厘米象征舜帝高壽112歲。月臺之后的建筑是獻殿,建于元代。穿過獻殿便是享廳,享廳為清代建筑。牌匾的內容為"陟方之所",是雍正元年安邑知縣車敏來所題,意思是舜帝升天的地方。穿過享廳,便見到磚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圍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書寫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1塊。陵冢上槐相交翠,郁郁蔥蔥。 <b>二、普救寺</b> 永濟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濟市蒲州古城東,始建于隋初。是我國古典戲曲名著《西廂記》故事的發(fā)生地。這里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雄渾莊嚴。殿宇樓閣,櫛比鱗次,別具一格。寺內主要建筑有山門、大鐘樓、塔院回廊、大雄寶殿、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僧舍、枯木堂、香積廚等,和《西廂記》故事密切相關的張生西軒、梨花深院、書齋院等建筑也穿插其間。寺內的鶯鶯塔,以其奇特的回音效應被譽為我國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b>山門</b>】 <b>【大鐘樓】</b>跨進山門,沿石階而上,即至飛檐翹角、氣勢雄偉的大鐘樓。此樓全高17米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唐建筑。樓上懸匾"大鐘樓",是中國著名書畫大師董壽平先生所書。樓前楹聯(lián)系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衛(wèi)俊秀先生撰寫。 【<b>鼓樓</b>】 <b>【舍利塔、擊蛙臺】</b>永濟普救寺的另一獨特之處為唐建明修的舍利塔。舍利塔又名"鶯鶯塔",是后人為懷念鶯鶯而傳名的。該塔平面呈方形,十三層,高約50米,疊剎出檐,收剎很小,雖經明代重修,但仍保留著明顯的唐代風韻。與別的塔不同的是,當你站在塔前,以石相擊,塔身便會發(fā)出一種酷似蟾鳴的響亮回聲,所站位置不同,所聽回聲也像出自不同塔級。這種聲學效應,實屬罕見,故有人將其與北京天壇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并稱為我國四大回音建筑。 【<b>擊蛙石</b>】 【<b>大雄寶殿</b>】 <b>【梨花深院】</b>又稱"崔居別院"、"鶯鶯院"。它是崔鶯鶯一家人路經河中府借居普救寺的臨時寓所。古樸玲瓏的垂花門上"梨花深院"的匾額引人注目,兩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詩聯(lián),道出這里的典雅幽靜。匾額、詩聯(lián)都是我國著名西學專家王季思先生的真跡?!段鲙洝分?quot;請宴"、"賴婚"、"逾垣"、"拷紅"等戲,皆發(fā)生于此院之中。 梨花園是一座具有中國北方民俗特點的三合小院。 【<b>張生跳墻處</b>】此院之中,最引人入勝是東廂南側一段墻,墻下翠竹環(huán)抱著一塊太湖石。墻外有一株杏樹,枝繁葉茂,這里就是當年張生受鶯鶯之約,半夜踩踏杏樹跳粉墻巧相會的地方。留下了"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千古絕唱。 【<b>張生西軒</b>】 【<b>同心大鎖</b>】寺前廣場有一同心大鎖。一面書"愿天下人終成眷屬",一面書"永結同心"字樣。<br><br> <b>三、鸛雀樓</b>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中國四大名樓之一。始建于北周時期(約557-580年間)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鸛雀樓是現(xiàn)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觀四檐三層,內分六層,總高73.9米,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筑形制上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風格。 鸛雀樓一層主題千古絕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層悠遠流長(華夏根祖文化),三層亙古文明,四層黃土風韻,五層曠世盛榮,六層極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圍和華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鸛雀樓的油漆彩畫是國內失傳的唐代彩畫藝術,經過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多方考察搶救,重新創(chuàng)作設計,是國內唯一采用唐代彩畫藝術恢復的唐代建筑。 鸛雀樓高臺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勝,據柳林之秀,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鸛雀樓立晉望秦,獨立于中州,前瞻中條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氣度關而西入,黃河觸華而東匯,龍踞虎視,下臨八州,吸引了歷代名流登臨作賦。尤以唐代詩人王之渙登樓時有感而發(fā)寫下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膾炙人口。 <b>四、黃河鐵牛</b>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于此處。后因黃河東移,開元鐵牛等沒入水中。1988年發(fā)現(xiàn)并出土。 開元鐵牛是蒲津渡遺址最突出、保存最完整,最具觀賞價值文物。鐵牛每尊高約1.9米,長約3米,寬約1.3米。鐵牛頭西尾東,面河橫向兩排,兩排之間有鐵山。鐵牛造形生動,前腿作蹬狀,后腿作蹲伏狀,矯角、昂首,牛體矯健強壯,兩眼圓睜,呈負重狀,形象逼真。牛尾后均有橫鐵軸一根,長2.33米,用于拴連橋索。四尊鐵牛旁均有一鐵鑄高鼻深目胡人作牽引狀,四牛四人形態(tài)各異。據測算,鐵牛各重約30噸左右,下有底盤和鐵柱,各重約40噸。 黃河鐵牛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傳世之寶,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贊道:"浮橋地錨中,以浦津橋鐵牛錨最為著名"。據史料稱,這四尊龐大鐵牛都是用來栓鐵索之用,鐵索又連舟組成黃河上最早、最長、最大的黃河大浮橋,是溝通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紐帶。是唐代國力強盛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歷史見證。 <b>五、永樂宮</b> 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為紀念八仙之一呂洞賓而建,因地處永樂鎮(zhèn)(呂洞賓出生地),俗稱永樂宮, 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至1965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庫,將永樂宮原物原貌搬遷至縣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國都遺址保存。這項耗時6年的搬遷工程,同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廟”的移筑,并稱為世界文物史上人工搬遷的兩大奇跡。<br> 永樂宮創(chuàng)建于公元1247年至1358年間,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同北京的白云觀、陜西戶縣的重陽宮并稱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 永樂宮是現(xiàn)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是全國最大的道教宮觀,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范例,也是世界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壁畫藝術寶庫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圖》是世界繪畫史上群像構圖發(fā)展的頂峰,是世界罕見的巨制,堪稱國寶。 【<b>三清殿</b>】又稱無極殿,是供奉道教創(chuàng)始人"太清、玉清、上清"的神堂,為永樂宮的主殿。它巍峨壯觀,冠于全宮之首,整座大殿外觀雄渾壯麗、飛檐翹角,殿頂飾以黃、綠、藍三彩琉璃制品,色彩艷麗,造型別致,尤其是正脊上兩只高達3米的龍吻,以孔雀藍釉為底,形象地展示了兩只騰空飛躍的巨龍,堪為琉璃制品登峰造極的代表。<br> 三清殿內四壁滿布壁畫,展現(xiàn)了道教290位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大場面,美術史稱為《朝元圖》,壁畫高4.26米,全長94.68米,面積達403.34平方米,畫中八位主像身高3米,最低的也有1.9米,均超過了真人的高度?!冻獔D》描繪的是群仙朝謁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龍、白虎兩神為前導,南極長壽仙翁和西王母等八個主神的四周,簇擁了雷公、電母、各方星宿神及龍、蛇、猴等多位神君,另有武將、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圖近300個神仙朝著同一個方向行進,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br> 壁畫創(chuàng)作完成于公元1325年,比歐洲文藝復興早了近200年,在用色上,采用了傳統(tǒng)的重彩勾填方法。畫面構圖宏偉,氣勢磅礴,筆法生動傳神,設色富麗堂皇,是壁畫的精華,元代道教壁畫的最高成就,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中國古代人物畫、單幅壁畫中保存最大的一幅作品。在世界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b>純陽殿(又名混成殿、呂祖殿)</b>】,神壇上為呂洞賓塑像。扇面墻后為《鐘離權度呂洞賓圖》,高3.7米,面積16平方米。 <b>【永樂宮秋色】</b> <b>六、解州關帝廟</b> 解(hài)州關帝廟位于山西運城市解州鎮(zhèn)(三國蜀將關羽的原籍),故為武廟之祖。中國古代名言云:山東文圣人,山西武圣人,武圣人以德行著稱于世,被尊為保護商業(yè)的“財神爺”,居于文武財神之首。 解州關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總面積2.6萬多平方米,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軸線,分四大部分有序展開:中軸線的南端為“結義園”,為紀念劉、關、張?zhí)覉@結義而建;中軸線的北端為主廟,是一個層層展開的巨大建筑群落,是進行關公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主廟內的主體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凡,雕梁畫棟而又莊嚴肅穆。 【<b>結義園</b>】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筑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義碑,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艷,竹枝扶疏,構思奇巧,刻技頗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園內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 【<b>正廟</b>】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占地面積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后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鐘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后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圣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余慶宮、歆圣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余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后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tǒng)一,布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b>端門</b>】 【<b>雉門</b>】 【<b>午門</b>】是一座面闊五間,單檐廡殿頂、石雕回廊的廳式建筑。周圍有石欄桿,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彩繪著關羽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 【<b>御書樓</b>】 【<b>崇寧殿</b>】穿過午門,經“山海鐘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筑崇寧殿。殿前蒼松翠柏,郁郁蔥蔥,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桿一雙,月臺寬敞,勾欄曲折,使人頓生敬佩之感。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頂,檐下施雙昂五踩斗拱,額枋雕刻富麗。殿周回廊置雕龍石柱26根,皤龍姿態(tài)各異,個個須眉畢張,活靈活現(xiàn)。下施欄桿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200方,蔚為壯觀。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書。檐下有“萬世人極”匾,是咸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勇猛剛毅,神態(tài)端莊肅穆。龕外雕梁畫棟,儀仗倚列,木雕云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羽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更增崇寧殿莊嚴肅穆的氣氛。 【<b>春秋樓</b>】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卉之間,巍然屹立,大氣磅礴。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世傳春秋樓有三絕:建筑結構奇巧別致,上層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好對著北斗七星的位置,謂之三絕。 注:由于一天行程時間很緊,到達永樂宮時已近黃昏,光線較暗,且永樂宮室內沒有燈光;而到達解州關帝廟時離景區(qū)關門還差半小時,光線更暗,故這兩個景點所攝的照片噪點較大,略有遺憾。 <b>七、運城市內盬(gu)街與關王廟</b> 我們在運城市區(qū)住宿的酒店旁就是關王廟與盬街步行街。第二天清晨去領略了一下關公故里濃濃的武圣文化。<div> 盬,鹽池的意思。盬街步行街位于運城鹽湖區(qū),街道雕塑群以鹽文化、關公文化、根祖文化為主題,設立“忠義春秋”、“千里走單騎”、“五步產鹽法”、“后稷稼穡”、“舜耕歷山”、“嫘祖養(yǎng)蠶”等歷史或傳說故事雕塑,使得盬街成為一條蘊藏著河東文化內涵的風情街。<br></div> <b>天主教堂</b> <b>盬(gu)街(關王廟步行街)</b> <b>關王廟</b> <b>古戲臺</b> <b>關羽手提偃月刀騎赤兔馬的“忠義春秋”塑像</b> <b>桃園三結義塑像</b> <b>關羽夜讀春秋塑像</b> <b>【小貼士】</b>下一集,將分享山西晉城的風光與人文,敬請期待。 <b>【后記】人生旅途,走遍了全國31個?。ㄖ陛犑?、自治區(qū))及港澳臺地區(qū);游覽了幾十個國家,也拍攝了不少照片。擬按《神州行》、《環(huán)球游》兩個系列,用美篇的方式將所攝的照片逐步分享給各位朋友。其中《神州行》按?。ㄖ陛犑?、自治區(qū))歸類編輯,《環(huán)球游》按國家歸類編輯。</b> <b>謝謝觀賞。歡迎關注我的美篇,轉發(fā)、交流、指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