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探訪丹陽南朝齊梁陵墓石刻

借東風(fēng)

<p class="ql-block">  早就知道鎮(zhèn)江丹陽有南朝時期的陵墓石刻,但對它一點也不了解。一直想去,卻未成行。這次終于下了決心,和攝友一道前往丹陽一探究竟。去前,查了導(dǎo)航,目的地設(shè)為“南朝帝陵石刻梁武帝蕭衍神道”,導(dǎo)航反饋出來的信息是“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開放”,這就誤導(dǎo)了我,頭腦中想象為這個神道有圍墻或有遮擋物,有人管理,要在其開放時間才能參觀。所以,特地調(diào)整了出發(fā)時間,以為趕在九點前到達(dá)就行,沒必要早去。</p><p class="ql-block"> 到了導(dǎo)航目的地附近,問了村民,總算找到了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這時才有點醒悟,哪有什么圍墻和遮擋物,就是在石刻外圍用鐵欄桿圍上一圈,以防參觀者直面文物,是一個保護文物的措施,而且知道石刻不在一處,比較分散。隨著探訪的不斷深入,我們將修陵附近的幾個陵墓石刻都找到了,還算幸運,我們到達(dá)之處還是石刻相對較多的地方。通過拍攝的石刻照片,再結(jié)合網(wǎng)上查閱,總算將丹陽南朝陵墓石刻的布局了解清楚了,同時還了解了南朝齊梁時期帝王(特別是我們所看到的陵墓石刻的帝王)的生平,填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我把這次的探訪做了個小結(jié),以美篇的形式記錄下來,有圖有文字,以為自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南朝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p><p class="ql-block"> 梁武帝蕭衍像(取自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達(dá),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東城里(今江蘇丹陽埤城鎮(zhèn)東城村)人。南朝梁開國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南齊丹陽尹蕭順之之子。</p><p class="ql-block"> 蕭衍出身蘭陵蕭氏。南齊時以門蔭入仕。齊明帝時任齊雍州刺史,鎮(zhèn)守襄陽,后乘齊內(nèi)亂,于公元502年起兵奪取帝位,改元天監(jiān)。蕭衍統(tǒng)治初期,留心政務(wù),糾正宋、齊以來的弊政。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換異已、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他尊崇門閥世族,寬待宗室。軍事上抵御北魏南侵,一度在鐘離之戰(zhàn)取勝,維持了南北均勢;后數(shù)次發(fā)動北伐,但戰(zhàn)果不大。在位晚期,隨著年事增高,開始怠于政事。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亂”爆發(fā),次年蕭衍被囚死于建康臺城,享年八十六歲,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于修陵。</p> <p class="ql-block">  蕭衍才思敏捷,博通文史,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即位后,曾令編《通史》六百卷,并親自撰寫贊序。后人認(rèn)為“歷觀古帝王藝能博學(xué),罕或有焉”。他善音律,精書法,奉行以佛治國。在其倡導(dǎo)下,南梁的文學(xué)藝術(shù)得到長足發(fā)展,對南朝的文化發(fā)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修陵為梁武帝及郗后的合葬陵寢。郗后諱徽,武帝為雍州刺史時殂,年32歲,歸葬東城里山(即今三城巷北)。此陵臨近古有皇業(yè)寺,后改名戒珠院。據(jù)元至順《鎮(zhèn)江志》載:“丹陽皇業(yè)寺,今為戒珠院,父老相傳。武皇帝陵墓在其下?!?lt;/p><p class="ql-block"> 修陵東向,南面靠近他父親蕭順之的建陵石刻,北面靠近他兒子蕭綱的莊陵石刻。三座陵墓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這是齊梁皇帝死后的喪葬制度的習(xí)俗。</p> <p class="ql-block">  修陵前僅存天祿1只,是丹陽齊梁陵墓石刻中最完整的一只,保護得最好。此天祿姿勢雄偉,遠(yuǎn)遠(yuǎn)望去,竟像一頭高傲的猛獸,在大地上邁步前進。而且在雕刻上講,刀法純熟,作風(fēng)豪邁。天祿身長3.32米,高2.7米,腰圍2.4米,頸高1.45。姿勢昂首挺胸,欲進不前,雄武有神韻。雙角順顱頂后伏,兩角中部起節(jié)。頜下長須卷曲,垂于胸際。有雙翼,翼面調(diào)飾前為螺紋,后為翎羽,琢刻極洗練,遍體毿毿如蔓,足趾5爪,這于齊朝的天祿只有4爪有明顯的區(qū)別。蟠下有小獸,尾長曳地。1957年從田中扶正,安放在混凝土基礎(chǔ)上。</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國務(wù)院頒發(f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莊陵石刻</p><p class="ql-block"> 梁簡文帝蕭綱像(取自唐家村文化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蕭綱(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字世贊,小字六通,生于建康宮顯陽殿(今江蘇省南京市),南北朝時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文學(xué)家,梁武帝蕭衍第三子,蕭順之的孫子,昭明太子蕭統(tǒng)同母弟,母為貴嬪丁令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封晉安郡王,累遷驃騎將軍、揚州刺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刪封為皇太子。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叛軍攻破臺城。梁武帝蕭衍受囚并餓死后,太清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元549年7月7日),蕭綱即位稱帝,于大寶二年八月十七日(公元551年10月2日),蕭綱被侯景廢黜為晉安王。同年(公元551年11月15日)蕭綱被侯景殺害,時年四十九歲。次年,元帝蕭繹即位后,改元為承圣,追崇蕭綱為簡文帝,廟號太宗,謚號簡文皇帝。四月與簡皇后合葬莊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為南朝文學(xué)家,其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形成“宮體詩”的流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陵東向,已平。陵前保存天祿一只,北向?,F(xiàn)存前軀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張,足下連有石板殘部,厚0.26米。天祿雙翼,揚頸昂首,翼膊上方有兩片羽翅向前翹。稍異于其它齊梁陵墓石刻??诮侨酌剐亻L須及翼部紋飾與齊明帝陵前石獸大體相同。原倒埋在土中,1982年出土扶正,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國務(wù)院頒發(f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南朝梁文帝蕭順之的建陵石刻</p><p class="ql-block"> 梁文帝蕭順之像(取自唐家村文化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蕭順之,字文緯,南蘭陵中都里(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御史蕭道賜之子,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梁武帝蕭衍之父。歷任侍中、衛(wèi)尉、太子詹事,官至領(lǐng)軍將軍、丹陽尹,死后贈鎮(zhèn)北將軍,謚號為懿。蕭順之生前未做過皇帝。其子蕭衍建立南梁,于南梁天監(jiān)元年(502年),追謚蕭順之為文皇帝,廟號太祖。與妻張皇后合葬于建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陵石刻群,是丹陽齊梁陵墓石刻中最多最集中的一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陵石刻位于丹陽市荊林鄉(xiāng)三城巷北,劉家村東,南靠齊明帝蕭鸞興安陵石刻,北靠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陵東向,陵前神道進口依次陳列有石獸,方型石礎(chǔ),石柱,石龜趺各一對。陵墓石刻石質(zhì)為青石。陵前石獸,南為麒麟,北為天祿。兩獸相距約16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麒麟,獨角殘缺,四足已失,身長3.05米,殘高1.25米,體圍2.70米;天祿,雙角及四足盡失,身長3.10米,殘高2.30米,頸高1.50米,體圍2.76米。均為公獸,兩獸均昂首突胸。麒麟上頜已殘,頜下長須蔓卷,垂至胸際。兩翼微翹,翼面雕飾與其它陵墓石獸大體相似,唯翼膊的細(xì)鱗中飾有五瓣小花,獸脊作通貫首尾連珠飾紋。兩獸于1957年提升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型石礎(chǔ)四,位于石獸與神道石柱之間,邊緣有“T”型榫眼,礎(chǔ)上結(jié)構(gòu)已無存。神道石柱二,礎(chǔ)柱上圓下方,方面上雕有一對環(huán)繞相對的螭龍,頭有雙角,口內(nèi)銜珠,四足修尾,柱身作隱陷的直刳棱紋。南柱原來劈為兩爿,尚存南側(cè)的一半,北石柱原來傾倒四段在地。于1990年兩石柱已按原狀修復(fù),并將早在1909年移至他處的兩塊神道石額搬回安裝在神道石柱上端原來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額圓頂?shù)裼猩徎y飾。柱上石額隸書其文曰“太祖皇帝之神道”,石額文字左為正文順讀,右為反文逆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龜趺二,狀如巨龜,左邊完整,南一只頭部殘缺,今已修復(fù)。龜趺又稱赑屃,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喜文好負(fù)重的龍的六子赑屃的形象,現(xiàn)豐碑已失,僅存趺座。趺座雕刻簡樸有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國務(wù)院頒發(f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南朝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石刻</p><p class="ql-block"> 齊明帝蕭鸞像(取自唐家村文化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齊明帝蕭鸞(452年~498年9月1日),字景棲,南朝齊第五任皇帝(494年12月22日~498年9月1日),齊高帝蕭道成的侄子,始安貞王蕭道生的次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蕭鸞自幼父母早逝,由三叔蕭道成撫育,蕭道成對蕭鸞視如已出,待遇甚至超過自己的兒子。南朝宋末年,任安吉縣令、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南朝齊建立后封西昌侯,任郢州刺史。齊武帝時期,入朝為侍中,尚書左仆射、右衛(wèi)將軍。受遺詔輔政,連續(xù)廢殺郁林王蕭昭業(yè),海陵王蕭昭文,自立為帝。蕭鸞即位后,北魏屢侵犯,破齊于新野、南陽、義陽等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蕭鸞性情多疑多慮,在位時期,將蕭道成、蕭賾子孫幾乎屠戮殆盡。在位五年,卒于建武五年(498年),廟號高宗,謚號明皇帝。葬于興安陵,是南朝齊明帝蕭鸞與敬皇后的合葬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陵東向,已平。陵墓石刻北面有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梁簡文帝蕭綱莊陵石刻。陵前存有石獸一對,南為麒麟,北為天祿。兩獸間,隔有一道小河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祿殘存部分前軀。麒麟四足全失,獨角已殘,身長3.02米,殘高2.07米,頸高1.35米,腰圍2.78米。獸身雄健,頸項短肥,頭上昂,頜下有垂胸長須。大翼由4小翼組成,其形與胸前長毛渾然一體,由頭至尾調(diào)飾為連珠,口角有齒狀茸毛。1957年冬季南獸麒麟在原地維修扶正入座,除四肢斷缺外,其余部分尚好。1982年冬將天祿殘軀部分從深埋的地下發(fā)掘出來,向東北方向平行移動12.5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國務(wù)院頒發(f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看這些石刻時,信步走到了附近一個叫唐家村的地方,這個村子的宣傳口號是:“南朝靈地,宜居唐家”,也是打的南朝石刻牌。在村子的文化宣傳墻上,我們看到了以下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 “帝王介紹:大莊村、小劉家村、唐家村緊臨處有南朝的四位帝陵,分別為:南朝齊第四位皇帝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南朝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之父蕭順之的建陵、南朝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的修陵、南朝梁第二位皇帝梁簡文帝蕭綱的莊陵?!?lt;/p><p class="ql-block"> 上述的四座帝陵由南向北順序排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家村的文化宣傳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了上面幾個南朝齊梁陵墓石刻后,感到意猶未盡,在村民的介紹下,我們又導(dǎo)航了五公里外的另一處南朝石刻,就在路邊(應(yīng)該是先有石刻后有路),差點就錯過了,細(xì)細(xì)把石獸旁的國務(wù)院重點保護文物的石碑一看,才知道這是一個失名墓的石獸。但石刻一點也不含糊,一組兩個,左右相對,一麒麟,一天祿,仍然是國家級的重點保護文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國務(wù)院頒發(f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是網(wǎng)上下載的“丹陽南朝陵墓石刻探訪地圖”,有它就方便多了。</p> <p class="ql-block">  探訪結(jié)束了,收獲不少。雖說還有約一半的石刻沒看到,但總體清楚了,同時也留下了下次再來的理由。期待!</p><p class="ql-block"> 攝友儂~名提供了部分照片,謹(jǐn)此致謝!</p><p class="ql-block"> 謝謝觀看,再見!</p><p class="ql-block"> 借東風(fēng)拍攝、制作</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