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東門島位于浙江象山縣石浦鎮(zhèn),與石浦魚港古城景區(qū)隔港相望。島上東門漁村被譽為“浙江漁業(yè)第一村”。現(xiàn)有住戶1210戶,人口3806人,果園面積274畝,山林面積1799畝,海水養(yǎng)殖面積200畝。</p> <p class="ql-block"> 過去上島要坐船輪渡,1998年6月建設(shè)、1999年9月建成通車的銅瓦門跨海大橋現(xiàn)在直達島上,全長僅292米,非??旖荼憷?lt;/p><p class="ql-block"> 上島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下圖:媽祖文化公園的醒目標(biāo)志。</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媽祖廟始建于元代,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80平方米。比現(xiàn)存完好的美國舊金山媽祖廟還早35年,也是寧波市唯一幸存完好的媽祖廟。</p> <p class="ql-block"> 沿海邊棧道拾級而上,眺望東海風(fēng)景美不勝收:你看,近處的蘆花搖曳多姿,豐彩迷人;遠方的大海濃云翻騰,一絲亮光破云而出,彰顯出大海的深邃……</p> <p class="ql-block"> 來到山頂,一座燈塔豁然?立眼前。燈塔是石質(zhì)圓形建筑,由塔基、塔身與燈室組成。塔基用條石砌筑,內(nèi)徑2.13米,外徑3.7米,塔高5.44米,內(nèi)部設(shè)旋轉(zhuǎn)樓梯,通往塔頂。燈室外設(shè)走廊,廊外設(shè)鐵護欄。1999年重修,整體保護較好。</p> <p class="ql-block"> 東門燈塔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由任筱和、任筱孚兄弟(稱二難先生)于1915年買東門島山,建造燈塔,以利船舶航行。后被燒毀,1919年任氏兄弟與延昌紀(jì)傳長等籌資重建。</p> <p class="ql-block"> 在燈塔旁有座小小的亭閣,亭閣內(nèi)立有清代榜眼、黃巖喻長霖撰書的《象山東門島燈塔記》碑。碑文介紹了任筱和與任筱孚兄弟燈塔建造的經(jīng)過。碑亭立柱上鐫刻的對聯(lián)為:“海天靈國一神島,隙海巨鎮(zhèn)老東門”。</p> <p class="ql-block"> 觀燈塔感言</p><p class="ql-block"> 紅色燈塔照往來,</p><p class="ql-block"> 百年風(fēng)雨依豐采,</p><p class="ql-block"> 二難兄弟留佳話,</p><p class="ql-block"> 至今漁民記心懷。</p> <p class="ql-block"> 在東門觀音禪寺前有一尊蔡元培先生塑像。1927年北大校長蔡元培和馬敘倫因反對北洋軍閥,支持浙江夏超獨立和國民革命軍北伐而遭到軍閥孫傳芳的通輯,在其學(xué)生勵乃驥的幫助下,來東門島避難。特塑雕像以紀(jì)念這段歷史。</p> <p class="ql-block"> 東門島上的觀音禪寺創(chuàng)建于唐朝,是東門島上古寺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往上走,來到一座城門前,通體用紅磚砌就,拱形門上刻著“振遠城”三個大字,兩側(cè)有一對石獅拱衛(wèi)。早在唐神龍二年,象山立縣時東門漁村就是轄區(qū)之一,宋朝立東門寨為象山歷史第一兵營,元朝時設(shè)巡檢司,明朝朱元璋把舟山境內(nèi)的昌國衛(wèi)移到象山東門島,與寧波衛(wèi)、定海衛(wèi)、觀海衛(wèi)一起,被稱為中國四大衛(wèi)。</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山頂平臺的炮臺,兩門銅炮虎視眈眈地對著前方的出???。</p> <p class="ql-block"> 來到媽祖廣場,一座白玉雕制的媽祖神像矗立眼前。</p><p class="ql-block"> 媽祖本姓林,名默,人們稱之為默娘,福建甫田縣人,她在人間只活了二十八個春秋,可她的名字卻被人們傳頌了一千多年,為我國沿海和東南亞許多國家人民所敬仰。</p> <p class="ql-block"> 媽祖娘娘</p><p class="ql-block"> 端莊慈祥儀從容,喜看漁船匆。大海萬里盡長空,福祐捕魚翁。</p><p class="ql-block"> 舉火把,照蒼穹,古今仍相同。兩岸漁民真心擁,盛贊天妃宮。</p><p class="ql-block"> 調(diào)寄《阮郎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巍峨壯觀的海神廟,里面供奉著海上漁民保護神媽祖、如意娘娘。最特別的是,這座海神廟和臺灣還有切不斷的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1955年,盤據(jù)在島上的國民黨殘軍迫于解放軍強大壓力,棄島撤離,強令島上居民全部遷臺,漁民含淚帶走媽祖、如意神像,落戶臺東富岡村后新建一座娘娘廟。</p> <p class="ql-block"> 50年后,漁山漁民柯位林與兒子柯受雄、柯受良等回到闊別多年的大陸,憑吊漁山島故鄉(xiāng),拜祭東門天后宮,兩地兩廟建立了聯(lián)系。2007年、2008年臺灣富岡鄉(xiāng)親先后伴護如意模像和真像,來石浦省親。后臺東富岡村鄉(xiāng)親與象山鎮(zhèn)鄉(xiāng)親有個共同心愿,要讓媽祖、如意永遠親聚,便于共祭。雙方商定選址東門頭北山坡,集資建造海神廟,正面朝向臺灣。并定七月初六為廟會日。</p> <p class="ql-block"> 由于處于休漁期,身后的港灣停了數(shù)不清的漁船。再往遠處就是石浦古鎮(zhèn)了。</p><p class="ql-block"> 登高望遠,一片遼闊的海灣,令人心曠神怡,遠處鱗次櫛比的樓房,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村鎮(zhèn)的風(fēng)采。</p> <p class="ql-block"> 為方便游客近距離觀賞海景,2021年象山縣在東門島修建了濱海棧道,全長7.5公里,沿線植物茂密,有較強的海島生態(tài)特色。背靠青山,遠眺大海,十分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 釣魚人無處不在,在這東門島邊也有人在海釣。結(jié)束東門島之旅,卻看見人在釣魚。真是:幸福社會人休閑,大海垂釣樂無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