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歲月悠悠,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b></p> <p class="ql-block"><b> 小時候,跟著媽媽在老家,每年的端午節(jié)前,家里會有三兩個阿姨來幫忙包粽子。滿地的大小盆、盤,盛著黃米、江米、棗、粽葉,阿姨們忙忙叨叨,有說有笑,不知不覺間包出一大鍋鮮綠的粽子來。我和弟弟拉風箱起火,等著粽子一排排放在鍋里煮。</b></p> <p class="ql-block"><b> 童年的記憶是零碎卻美好的 。在剛剛能吃飽肚子的歲月里,粽子的香甜是記憶中很美味的食品。</b></p> <p class="ql-block"><b> 我十二三歲時,媽媽生病,我們進了城。城里沒有大鍋和灶火,但每年的粽子還是要包的。媽媽叫上單位的鄰居,我是準備家什、淘米洗粽葉的主力。趁媽媽不注意時也想偷偷學著包一個,那米不聽使喚,粽葉也是各種不配合,歪七扭八的怎么也包不成。如果被媽媽看見了會責備我搗亂,她總是說“這包粽子可不是你能學得會的”。</b></p> <p class="ql-block"><b> 等到我有了自己的家,有了饞嘴的娃,便決定自己學包粽子。</b></p> <p class="ql-block"><b> 記得那是1998年,離端午還有些日子,就約好一個辦公室亦師亦友的阿姨來教我,她耐心細致從每一個細節(jié)教起,直到我能獨立完成。那一年我包的粽子很難看,煮好后米漏的到處都是,但終于可以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了 ,那種自豪感也是很愜意的。</b></p> <p class="ql-block"><b> 再后來,愛吃粽子的爸媽和公婆都年歲大了,不再張羅著包粽子了。每年端午節(jié),我的粽子,成了他們的期盼。因為鍋小,我會包很多次,每次一出鍋,趁熱送給家人們,自己就所剩無幾了。</b></p> <p class="ql-block"><b> 那些年,提前泡好米,買好無核蜜棗, 早上去買好新鮮的粽葉,白天上班,下午回來趕快淘米洗粽葉,擺開陣勢包粽子。一粒粒米一顆顆棗一片片葉在百般擺弄中變成綠瑩瑩的粽子,棱角分明,端端正正。</b></p> <p class="ql-block"><b> 孩子們不時過來搗亂著,要學,就索性讓他們拿幾片粽葉抓幾把米,像模像樣比劃一陣子就沒了耐心。好事的老媽媽總會在最關(guān)鍵的時刻,來個電話催催,問啥時候就包下啦,急切得像個孩子……</b></p> <p class="ql-block"> <b>去年的端午,九旬家翁還能坐在我旁邊看著我包粽子,不時嘮叨著,關(guān)切地說“快不用年年包了,咱吃不了幾個,又累又費事……”</b></p> <p class="ql-block"><b> 今年,依然早早備好米和棗兒,卻因為出差,把本打算好的包粽子一拖再拖,還是熬夜包了兩鍋。寂靜的夜,摩挲這這些金燦燦米和碧綠的葉,心底是滿滿的回憶和思念。時光就是這樣,漫長的一生已然翻過去大半。</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今年包粽子,沒有了孩子們的嬉鬧,也沒有老人的嘮叨,更不會有當年覺得煩心的老媽的電話了。只有靜靜地在沙發(fā)上陪伴著的愛人,不時地催促你別包了,起來活動活動……</b></p> <p class="ql-block"><b> 粽子安放在專用的鍋里,已經(jīng)是次日的凌晨,開火慢慢煮上一夜,濃濃的粽香從咕嘟咕嘟的鍋里四溢,彌漫在晨昏黎明時家里的每一個角落。等天大亮了,趁熱分享給親朋,傳遞著節(jié)日的問候。</b></p> <p class="ql-block"><b> 其實,每一個節(jié)日,過的就是累并快樂著的煙火氣。特別是現(xiàn)在物資充沛的現(xiàn)代社會,沒有“花錢”買不來的東西。但,唯有濃濃的愛和親情友情,不僅僅是錢能所及的!</b></p> <p class="ql-block"><b>今日又端陽!</b></p><p class="ql-block"><b>愿我的親朋每一個日子都有美好停駐,有幸福相依!</b></p> <p class="ql-block"><b>端午節(jié),愿歲月靜好,你我都安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