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兒童有一百種語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師和家長應一百種傾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始終保持客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多角度與多途徑去傾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從傾聽中分析與支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近兒童,走近游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助推兒童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要好書的引領;教師的精神成長,需要閱讀的滋養(yǎng)。為營造同讀書共進步的氛圍,古縣鎮(zhèn)中心幼兒園幼兒園相約共赴一場“馬賽克方法”之旅。</p> <p class="ql-block"> 《傾聽幼兒——馬賽克方法》是北京師范大學劉宇教授關于傾聽幼兒,解密幼兒介紹的專業(yè)書籍。它將兒童視為他們自身生活的專家、熟練的交流者、權利的持有者和意義的創(chuàng)造者,從兒童交流模式的多元化特點出發(fā),綜合運用觀察、兒童拍照、圖書制作、幼兒園之旅、魔毯、角色扮演、訪談等多種方式來聆聽兒童的一百種語言,以更全面地描繪兒童及其生活世界的完整圖景。</p> 一、傾聽的框架 <p class="ql-block"> 馬賽克方法是一種融合 了多元方法、多重聲音的研究方式,它把不同的視角結合到一起,以便和兒童共同構建一幅有關兒童世界的圖景。這個圖景既可以是實踐者和個別兒童一起構建的,也可以是實踐者和成群的兒童、成人一起構建的,從而創(chuàng)造出既屬于個人,又能彼此共享的故事。它將觀察、訪談等傳統(tǒng)的質化研究方法與參與式方法結合起來。在參與式方法中,兒童直接參與有關研究材料的建構和討論中,而不僅僅作為研究的對象??梢哉f,馬賽克方法是一種“融多種方法于一體” 的研究方式。</p> <p class="ql-block">1.多元性認可、助力</p><p class="ql-block"> 認可幼兒擁有不同的“聲音”或語言,并運用多種方法助力幼兒表達。</p><p class="ql-block">2.參與性積極參與者、參與式傾聽</p><p class="ql-block"> 把幼兒看作他們自己生活的專家和主體。</p><p class="ql-block">3.反思性解釋、建構意義、回應</p><p class="ql-block"> 幼兒、實踐者、家長都參與對意義的反思和解釋。</p><p class="ql-block">4.適應性包容性、途徑</p><p class="ql-block"> 可以應用與各種各樣的早期教育機構及其他情境。</p><p class="ql-block">5.生活性生活經驗</p><p class="ql-block"> 聚焦幼兒的生活經驗。</p><p class="ql-block">6.實踐性實踐、傾聽</p><p class="ql-block"> 融入實踐。馬賽克方法的傾聽框架既可應用于評價工作,又可融入早期教育實踐,為教育實踐服務。</p> 二、傾聽幼兒:開發(fā)馬賽克方法 <p class="ql-block">什么是馬賽克方法?</p><p class="ql-block"> 馬賽克就像一個個色塊拼接而成的圖案,每一個都有其獨特性。馬賽克融合了多元方法,多種聲音的研究方式,把不同的視角結合在一起,從而和兒童共同構建一幅關于兒童世界的圖景。并且這種方法也建立在一種積極的、全納的兒童觀之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馬賽克方法促使幼兒創(chuàng)作一幅關于他們自己生活的“生動畫卷”。它把傳統(tǒng)的研究工具和參與性的研究工具等結合到一起,以探索和傾聽幼兒的看法和經驗。所選擇的這些工具“發(fā)揮了幼兒的長處,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動性,便于幼兒使用且不依賴書面或口頭語言” 。馬賽克方法明確傳達了 “把幼兒看作有能力的評論者”的信念。它把幼兒的觀點置手與成人討論的中心。馬賽克是由許多小的碎片組成的,我們需要把這些小碎片拼接到一起以理解整個畫面。馬賽克方法使幼兒有機會以多種多樣的方式,或者說用他們的“一百種語言”來表達他們的觀點。每種工具,如拍照、幼兒園之旅、地圖制作等,都提供了一個碎片。</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把兩種工具組合到一起時,我們或許可以了解幼兒的興趣和他們認為重要的事物。當我們把一系列的工具組合到一起時,我們就可以更為詳盡地了解幼兒的看法。</p> 三、游戲空間:調整馬賽克方法 <p class="ql-block"> 本章描述了運用馬賽克方法所做的第二項研究。本研究的核心是傾聽幼兒對戶外游戲環(huán)境的看法。該研究展現(xiàn)了如何調整參與式的可視化方法,以支持幼兒參與對戶外空間的實際改造中。</p><p class="ql-block"> 環(huán)境學習組織是一個自發(fā)的行業(yè)組織,它致力于與教育機構一起推動教育機構場地的設計、使用、開發(fā)和維護。這項研究的“成長的空間”項日,記錄了兒童對他們的戶外空間的看法,并支持將記錄用于研究和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一、收集幼兒和成人的看法</p><p class="ql-block">1、觀察深度觀察:</p><p class="ql-block">技術1:非參與式觀察,敘事記錄,互動拍攝。</p><p class="ql-block">技術2:定時觀察。</p><p class="ql-block">2、一系列媒介和活動</p><p class="ql-block">①兒童拍照和圖書制作:為“重要事物”拍照,對幼兒而言有意義的人、地方和物品;幼兒結對,其中只有一人任何時間手里都有相機。</p><p class="ql-block">②地圖制作:在制作地圖之前,圍著空間走上一圈。利用拍攝的照片、照片復印件、自己畫的畫。地圖的呈現(xiàn)形式、展示方式。一起討論。與兒童交談,兒童的口頭回應與照片、繪畫所提供的可視化材料同樣重要!</p><p class="ql-block">③幼兒園之旅:幼兒掌控著參觀路線并記錄這段旅程。一部相機、一個帶有麥克風的小錄音機。</p><p class="ql-block">④魔毯:圍繞更大范圍的環(huán)境與孩子們開啟新的對話?!澳骸弊鳛檩d體,投影呈現(xiàn)更大的環(huán)境素材、照片等。</p><p class="ql-block">3、兒童訪談</p><p class="ql-block">①如何表述問題,如何解釋你的興趣訪談的問題結構化、訪談的形式(空間、地點、人數(shù))靈活。</p><p class="ql-block">②傾聽發(fā)生的背景交談和傾聽很重要,傾聽發(fā)生的背景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③情境性想象性游戲。</p><p class="ql-block">④實踐者訪談、家長訪談凸顯兒童看法和成人看法之間的差異為馬賽克方法增加重要細節(jié)。</p><p class="ql-block">二、討論材料兒童</p><p class="ql-block">1、喜歡聽到自己的評論喜歡看到自己拍攝的照片實踐者。</p><p class="ql-block">2、驚奇、徹底改變工作方式信心、兒童主導的項目環(huán)境學習組織。</p><p class="ql-block">3、把可視化材料和語言材料放在一起尋找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三、決定保持哪些區(qū)域,改造哪些區(qū)域</p><p class="ql-block">在搜集和討論材料之后,我們總結出以下四類戶外空間:</p><p class="ql-block">1.保持不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需要拓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3.需要改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4.需要增加的地方</p> 四、個案研究:運用馬賽克方法 <p class="ql-block"> 本章選擇了分別來自英國、丹麥、挪威和澳大利亞的四個個案研究,目的是以實例說明,在早期教育環(huán)境中如何基于學生、實踐者、研究者的問題和經驗來運用馬賽克方法。</p> 五、倫理和方法問題 <p class="ql-block"> 本章探討了在了解幼兒觀點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些方法和倫理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既與傾聽的時間維度有關,也與傾聽的空間維度有關。已通過案例表明,如何放饅傾聽過程以檢驗成人的假設,并注意兒童個人的以及小組的區(qū)應。傾聽的空間維度已經引起人們對具體的和更大背景的注意,提醒我們,與幼兒的互動地點和互動方式也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在這段時間里,老師們圍繞重點章節(jié)進行了多輪閱讀,通讀初感悟、再讀畫導圖、深讀剖實例,將內容讀透、理解及運用。</p> <p class="ql-block">老師們認真學習、仔細記錄。</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弊鳛橐幻變航處煟粌H要勤奮好學,更要深入地鉆研教材,只有多閱讀、多思考,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p> 好書分享,家長共讀 <p class="ql-block"> 好書共讀,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聆聽家長們跟大家分享的《傾聽幼兒——馬賽克方法》。</p> <p class="ql-block"> 傾聽不限于只聽幼兒的口頭語言表達,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兒童的聲音”這一短語可能讓人想到,兒童僅僅通過話語來傳達的意思;但傾聽幼兒,包括傾聽處于前語言(pre-verbal)階段的兒童,則需要我們接納幼兒運用多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來表達他們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兒童自出生起就能發(fā)出自己的聲音(Alderson,Hawthorne and Killen, 2005;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 2006),他們通過游戲、動作和反應向成人“訴說”,與成人“交流”(Jackson and Forbes, 2014)。</p><p class="ql-block"> 馬賽克方法的傾聽框架把“可視化”方法和“口頭”方法結合起來。與幼兒談論其日常生活,這樣做的價值不容忽視,但是,建議也使用其他方法讓幼兒通過使用其他的象征性方式,如照片或繪畫,來和成人交流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這些方法反過來又能作為進一步談話,傾聽和反思的跳板。</p><p class="ql-block"> 因此,馬賽克方法是一個融合多元方法的研究方式。它把一系列不同的方法組合起來,整合成一份兒童導向的、有關他們的興趣和優(yōu)先事項的報告。</p><p class="ql-block"> 在這些方法中,有一些是傳統(tǒng)上用于幫助成人了解幼兒生活的方式,另一些則為“傾聽幼兒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新的機會(Marchant, 1999)。</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目的是想強調,把幼兒作為共同體的成員而非教育的消費者或產品的使用者,研究他們如何看待他們在早期教育機構中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了哪些經驗,這一點非常重要,這里重點強調的是幼兒的“生活經驗”,而不僅僅是他們獲得的支持或受到的照護。把幼兒看作教育的消費者,可能導致我們膚淺的理解幼兒對機構是否滿意,從而無法深入了解他們日常生活的復雜性。把幼兒看做服務的消費者與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變革有關,這場變革強調消費者有權就他們接受的服務表達自身的看法。這一市場化的語言也進入了社會政策領域,導致英國教育屆《家長憲章》(Parent Chsrter)的出現(xià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1994)。在這里,家長而不是幼兒被看作教育系統(tǒng)的使用者。</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來的20世紀90年代,兒童被明確看作“消費者”,包括教育的消費者,這一情形的表現(xiàn)之一是市場對于兒童作為消費者,包括幼兒作為消費者,產生了興趣,而數(shù)字交互技術的進步,為以這種方式看待兒童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背景(Calvert,2008)。</p> <p class="ql-block"> 一個幼兒,一個世界。一種傾聽,一份理解。在使用和創(chuàng)新馬賽克方法工具的過程中,老師們和家長不僅僅使用馬賽克方法來傾聽幼兒,還借助具體的工具對幼兒進行評估和支架,這不僅延展了幼兒的個體經驗,同時也是教師和家長對馬賽克方法背后的全納兒童觀的實踐。</p> <p class="ql-block"> 通過本次共讀一本書活動,讓讀書不再是一個人的旅行。我們會將書中的先進理念運用到實際中,真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潤物細無聲,做孩子細心的觀察者、耐心的引導者、熱心的參與者,讓孩子開心游戲、快樂成長,我們一直在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