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養(yǎng)兒育女到底是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今天同事跟我講,小時候孩子要上各種培訓班:畫畫、鋼琴、游泳、輔導班,我們家長要花很多時間,花很多精力去去送她去。上學,送他上輔導班,給他買好吃的,給她買好玩東西,帶她到處玩,到處跑,去認識外面世界,然后為他的學習成績一會喜一會憂,我們付出了無數(shù)的精力去把他培養(yǎng)長大。把孩子培養(yǎng)進大學,找到工作,然后又讓他結(jié)婚,結(jié)婚完以后,我們很有成就感,我們作為父母的任務(wù)完成了。然后呢,就各過各的嗎?他還說孩子成家之后有時候周末回家,家里的老人辛辛苦苦煮的飯,他覺得不好吃,他們就去點外賣,中午呢,也大部分不在家,只是說要去外面吃好吃的。孩子是過得舒服了,工資也不低,成了月光族。同事和孩子說,你們要學會存點錢,將來養(yǎng)孩子用。結(jié)果孩子理直氣壯的說:孩子將來的費用,父母來出。我同事嘩然,就迷茫了:養(yǎng)了兒子的意義是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過去的年代,養(yǎng)兒防老,現(xiàn)在經(jīng)濟條件好了,好像老人家有自己的收入,做兒子的也不出錢,還經(jīng)常要父母貼補。就這樣找不到養(yǎng)兒育女的意義。</p><p class="ql-block">我也反思,為什么我的母親,覺得有個女兒挺貼心挺好的。</p><p class="ql-block">培養(yǎng)孩子成才,獨立,有自己幸福的生活,是每個父母的愿望。但父母也需要兒女反饋回應(yīng)的。這個回應(yīng),并不是需要多少錢來衡量,而是愛的回應(yīng),就像《愛的五種語言》一樣,父母也需要兒女往他們的愛箱里投入愛的存款。如果孩子只顧自己生活,沒有去給父母表現(xiàn)一點的關(guān)心,一點的認同,一點的支持的話,父母的愛箱就會空了,父母會覺得好像養(yǎng)大了這個兒子跟我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然后他就會懷疑自己辛苦了這么多年,到底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如何往父母的愛箱存款呢,《愛的五種語言》有很多啟示:肯定的言辭、精心的陪伴、禮物、服務(wù)的行為等,比如說你有時候偶爾帶點貼心的禮物給父母、或者帶父母去外面吃吃飯、陪父母聊聊天、逛逛街、幫忙干點家務(wù),父母其實就會很滿足了。</p><p class="ql-block">那像我自己,我每隔一個周末都會回家去看望媽媽,媽媽煮菜的時候,我打打下手,陪媽媽聊天,知道媽媽喜歡花,買些花送給媽媽,或買些小點心,水果,媽媽喜歡旅游,我偶爾還會帶她去喜歡的旅游區(qū)去旅游,節(jié)假日帶母親周邊四處走走,我還經(jīng)常表達對媽媽的感恩:要不是媽媽,就沒有如今的家,沒有如今的我。我把媽媽放在心上,讓媽媽覺得養(yǎng)這個女兒真好?,F(xiàn)在的我也不像過去的年代,每個月要交點伙食費給媽媽,因為我媽媽自己她也有退休金,她有時候還在支持我跟我哥哥,所以金錢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情感的投資是非常滋養(yǎng)母親的身心的。</p><p class="ql-block">今天反思,讓我也去思考,我培養(yǎng)下一代,到底想要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