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張叔叔</p><p class="ql-block"> 張叔叔是與我們家交集最多的一位叔叔。這不僅是因為張叔叔和我們家交往的時間長,更因為在當(dāng)時,張叔叔和我們家的政治背景以及處世原則比較吻合。如果說我媽媽對馬叔叔是以對孩子的方式相處,對王叔叔和石叔叔是以對大人的方式相處,那么對張叔叔就是以對親人的方式相處。</p><p class="ql-block"> 張叔叔長得沒有石叔叔那么帥,但是給任何人的感覺都是正經(jīng),正派,正直,精明。貧下中農(nóng)也喜歡石叔叔,但是他們更多的是喜歡石叔叔的成熟,會來事兒;而對張叔叔,是喜歡中包含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rèn)同和尊重。我們小隊有一個姑娘,就愛和知青們搭訕,經(jīng)常找借口來我們家串門,可是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奔著青年點兒來的。王叔叔天生木訥,兩不相搭;她一來就和馬叔叔,石叔叔沒話找話地閑聊,經(jīng)常旁若無人地、夸張地大聲說笑。但是那個姑娘從來不靠近張叔叔,即使是遇到了張叔叔,也只是很穩(wěn)重很禮貌地和張叔叔打招呼而已。因為張叔叔一身正氣,渾身散發(fā)著“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氣場,再霸道的男人在他面前都不想耍橫,再輕浮的女人在他面前都不敢放肆。</p><p class="ql-block"> 聽說張叔叔的父親是“歷史反革命”,他在張叔叔只有幾個月的時候就進了監(jiān)獄,一直沒放出來,因此張叔叔在幾個知青中政治條件是最差的。其他的幾位叔叔都在我們家去到農(nóng)村以后,陸續(xù)被抽調(diào)回城,偌大的青年點三間房只剩下了張叔叔一個人。青年點就剩下了張叔叔一個人,我們家吃什么特別的東西,比如包餃子、蒸包子,殺雞,燉肉,我媽媽都給張叔叔帶份兒,我爸爸托人從大連帶來什么好吃的,我媽媽也給張叔叔送一份兒。張叔叔和馬叔叔不一樣,馬叔叔是經(jīng)常不請自來,再“順”點什么好吃的走,而張叔叔是無論如何也請不來的,什么東西都得硬給他送過去。張叔叔在和我們家交往的兩年中,從來沒有邁進我們家的里屋一步,每一次給我們家挑水的時候,也是把水倒在缸里,再把缸蓋蓋上,然后目不斜視地出去。這些事我還真沒有印象,是我媽媽在后來談到張叔叔的時候,感慨于張叔叔當(dāng)時那么年輕,就那么有教養(yǎng),有分寸感。</p><p class="ql-block"> 青年點只剩下了一個人,就不存在排班做飯的問題,張叔叔自己上工自己做飯,所以張叔叔也是給我們家挑水最多的人。有一次下大雪了,那個大雪下得呀,門都推不開了。我媽媽一早上告訴我和姐姐,這兩天除了喝水做飯用水缸里的水,洗臉洗手都悄悄從外面鏟雪回來化開,不要讓張叔叔看見。然后隔著墻告訴張叔叔:“水缸里滿滿的水,今天不用去挑水了!”可是張叔叔在那邊喊:“大姐,敞開了用,我一會兒就去挑水,沒事兒?!辈还軏寢屧趺醋钄r,張叔叔依然蹚著雪給我們家挑來了水。北方的人都知道,天冷到這個程度,井口就都凍住了,井沿邊上是像鏡子一樣厚厚的冰,井口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水桶,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張叔叔從來沒有少給我們家挑一擔(dān)水。</p><p class="ql-block"> 張叔叔愛唱歌。他最喜歡唱的是京劇《智取威虎山》里的幾段,“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刀叢劍樹也要闖,排除萬難下山崗,山高不能把路擋,抗嚴(yán)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陽?!?,“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睆埵迨宓纳ひ艉芨呖?,能拔上很高的調(diào)。小的時候不會聽,很羨慕張叔叔的高嗓門,現(xiàn)在回想起來,張叔叔的音色并不好,就是能拔高調(diào),或許他就是通過這種高聲大喊,把心中的郁悶和無望釋放出去吧?</p><p class="ql-block"> 張叔叔會吹口琴。張叔叔喜歡吹比較悠緩的曲子,那琴聲真是如泣如訴,我和姐姐聽得是如癡如醉。一點點的,我和姐姐心生羨慕,纏著媽媽給我們買口琴。剛好在北大荒下鄉(xiāng)的姨媽給我們帶來了一只口琴,我和姐姐如獲至寶,可是無從下“口”,媽媽就領(lǐng)著我們倆去拜張叔叔為師。張叔叔就耐心地教給我們,“哆”是吹,“唻”是吸,“咪”是吹,“發(fā)”是吸,“梭”是吹,“拉”是吸,“西”也是吸。他教我們找“哆”音,給我們做示范。我和姐姐回家就搶著吹,天天練,最終我們都能連貫地吹好多當(dāng)時的流行音樂,張叔叔聽了很高興。我也忘了我從什么時候不再玩兒口琴了,但是現(xiàn)在再給我一只口琴,我仍然能很快地吹上調(diào)。</p><p class="ql-block"> 張叔叔會彈秦琴。他天天在房間里彈,他最喜歡彈的是舞劇《紅色娘子軍》里洪常青喬裝打扮打入南府的那段,曲調(diào)簡單明快,張叔叔在那邊彈,我和姐姐就在這邊跟著哼唱。時間長了,我和姐姐又心生羨慕,纏著媽媽要秦琴。媽媽覺得我們的要求很合理,便寫信告訴爸爸,讓爸爸下次回來給我們買一把秦琴來。爸爸終于回來了,不僅給我們帶來一把嶄新發(fā)光的秦琴,還給我們買回一大包足夠一年斷的琴弦。張叔叔看到我們的新琴愛不釋手,當(dāng)即表示愿意教我們彈琴,其實我們也正是再一次準(zhǔn)備拜他為師的。張叔叔很認(rèn)真,把琴的表面畫了一張漂亮的圖,告訴我們“哆”在哪,“唻”在哪……張叔叔教給了我們兩個調(diào),告訴我們什么樣的曲子適合彈哪種調(diào)。他耐心地給我們做示范,用什么樣的姿勢拿琴,左手怎樣按弦,右手怎樣彈撥……教給我們怎樣換琴弦,怎樣重新調(diào)音……我們兩個人回家就練起來,不會的地方再去問張叔叔。慢慢地,我們倆都能彈出簡單的曲子了,張叔叔聽了自然非常高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秦琴(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張叔叔告訴我們,秦琴是很多彈撥樂器的基礎(chǔ),如果學(xué)會彈秦琴,以后就有可能會彈其他的彈撥樂器。我們家從農(nóng)村回城以后,我仍然沒有放棄對秦琴的熱愛,經(jīng)常拿著琴到門口去彈。我們家對過有一個叫小媛的女孩,她當(dāng)時正在練柳琴,所以我們倆就經(jīng)常坐在一起練琴,而且經(jīng)常一起合奏當(dāng)時的流行曲。她的柳琴又高又細,我的秦琴又低又粗,兩種聲音交匯在一起,倒也相得益彰。我們兩個人也經(jīng)常換著彈,她彈我的秦琴,我彈她的柳琴,我都沒怎么費勁,就能熟練地彈起柳琴,真正相信了張叔叔的那句話~~會彈秦琴就有可能會彈其他的彈撥樂器。</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在農(nóng)村住了兩年就回城了。聽說我們家要走了,張叔叔不知在哪里弄了一些木頭,說要給我們家打一個床頭柜帶走。張叔叔每天下工就在他的廚房里呯呯哐哐地干了起來,沒幾天,一個小巧精致的床頭柜就誕生了。那個床頭柜的大小式樣有點像醫(yī)院用的床頭柜,上部有一個抽屜,下面是一扇小門,張叔叔把那個小門挖出一個方形的天窗,里面裝進了一張漂亮的水墨畫,然后再用玻璃鑲上。最后張叔叔把那個小柜涂上了橘紅色的油漆,放在外面吹風(fēng),那個好看的小柜,引來了多少上工下工社員們的圍觀和贊嘆,連我們小隊唯一的一個專業(yè)木匠都頻頻點頭,說做得好。</p><p class="ql-block"> 小床頭柜終于完工了,張叔叔親自把那個小柜送到我們家。我媽媽喜歡的呀,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地看不夠摸不夠;我和姐姐更是興奮,比家里在商店里買了一樣大件更高興。張叔叔剛開始還和我們一起說,一起笑,可是我們娘仨還沉浸在對小柜的喜愛之情中,張叔叔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哭了起來,我們家一下子安靜下來??吹贸鰜韽埵迨宀幌肟?,但是他沒有控制得住。他一條腿站在地上,用另外一條腿在地上來回地劃,下意識地用腳尖在地上轉(zhuǎn)軸,把我們家廚房的泥地鉆出一個小坑。他使勁低著頭,把臉和地面平行著,不想讓我們看到他的臉,可是眼淚卻不斷地從他的眼睛里直接掉到地上,我媽媽也哭了。張叔叔說:“大姐,我每次從家里探親回來,一進到冷冷清清的青年點,我嚎的心都有。以前你在這里,我回來還有點盼頭,以后你也走了,我在這里怎么待下去!”我媽媽一面流著淚一面勸他:“你這么腳踏實地地勞動,貧下中農(nóng)這么喜歡你,你也一定會被抽調(diào)回去的,別著急,慢慢來?!睆埵迨迨箘艙u著頭說:“我回不去了,我得在這里待一輩子了?!北緛硎且粓龈吒吲d興地交接床頭柜的“儀式”,不想弄的張叔叔和媽媽都淚流不止。我和姐姐站在旁邊不知所措,心里也挺難受的。馬叔叔的哭我覺得很滑稽,王叔叔的哭我覺得很可笑,為什么張叔叔哭我笑不出來呢?是因為張叔叔哭的時候我已經(jīng)長大了,能理解大人心中的苦了嗎?不是的,我們家在農(nóng)村一共才待了兩年,三個叔叔的哭都是在兩年內(nèi)發(fā)生的,我不可能短時間內(nèi)成長那么快,只是我雖然不大,但是也能感到張叔叔的哭和馬叔叔王叔叔的哭不一樣。馬叔叔的哭是因為和別人打架敗陣了而委屈地哭,王叔叔是因為失去母親而難過地哭,而張叔叔是因為對未來絕望而痛苦地哭,馬叔叔和王叔叔的淚水是從眼睛里流出來的,張叔叔的淚水是從心里流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那個床頭柜被我們家拿回了大連,一直放在父母的床頭,后來我們家又搬了幾次家,家具不斷地吐故納新,再后來又不斷地斷舍離,而這個床頭柜一直以不可撼動的地位擺在父母的床頭。一直到我的父親去世,我們準(zhǔn)備把父親的房子租出去,在租客的要求下,我們不得已處理了一些家具,其中就有那個床頭柜。掐指算來,那個床頭柜在我們家里擺放了近四十年。</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回城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張叔叔每天收工以后就給我們家收拾東西捆包。張叔叔提前向生產(chǎn)隊請了假,說準(zhǔn)備把我們家一直送到大連。生產(chǎn)隊告訴了張叔叔,盡管去送,他不在的期間,小隊給他按出工算工分。</p><p class="ql-block"> 終于到了我們家回城的日子,張叔叔果真跟著我們的車一直把我們送到大連,又幫助我們家拆包歸位。早些時候抽調(diào)到大連的石叔叔也一起過來幫忙,家里很快就收拾好了。我媽媽又領(lǐng)著第一次來大連的張叔叔看了大連當(dāng)時有名的景點,玩了兩天,然后張叔叔就回到農(nóng)村又開始了他一個人的知青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回到大連不長時間,張叔叔的姐夫來到了我們家,他給我們帶來了大包小包的營口特產(chǎn),也帶來了張叔叔母親和他們?nèi)覍ξ覌寢尩母兄x。感謝我媽媽在農(nóng)村期間對張叔叔的關(guān)照,盛情邀請我們?nèi)胰I口做客。說得我媽媽是感動又慚愧,只是不斷地說:哪是我照顧了小張呀,是那兩年小張給了我們家多大的照顧呀,要是沒有小張,我們娘仨吃水都是問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也不知道我們家回城多長時間,張叔叔也離開農(nóng)村回到營口。張叔叔是我們那個公社最后一批,是我們那個大隊最后一個離開農(nóng)村的知青。張叔叔回城以后在什么地方工作我不知道,反正是經(jīng)常有出差的機會。他只要是到大連出差,必到我們家來看看,即使是沒有時間,他也會到我媽媽單位去看看我媽媽。</p><p class="ql-block"> 后來張叔叔的父親也被落實政策出獄了。張叔叔的母親和幾個孩子給了他父親充分的照顧和孝心。雖然他的父親出獄后不長時間就因病去世了,但是短短的幾年時間卻享受了妻子兒女給他帶來的無限的天倫之樂。當(dāng)時有不少像張叔叔父親一樣的人,本來是蒙冤入獄,但是出獄后不僅得不到家里人的理解和關(guān)心,反而要接受很多的怨恨和冷臉,因為家里人覺得在政治上受到了牽連。每每看到這樣的家庭,我媽媽就說,張叔叔的媽媽真是好樣的,張叔叔所以這樣出色,是因為他有一個了不起的媽媽。</p><p class="ql-block"> 張叔叔回城幾年以后結(jié)婚了。那個時候社會上時興“幾條腿”,意思是結(jié)婚要有多少種家具。張叔叔結(jié)婚的家具都是自己打的,他把婚房的照片郵給我媽媽,那個時候人們還不怎么說“流線型”,我媽媽那段時間經(jīng)??粗掌蕾p張叔叔的作品:看你張叔叔這手藝,立柜門都是起弧的……</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和張叔叔就是這樣一直以親戚的形式在走往著。上個世紀(jì)九十年代末,我媽媽得了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有一天我們家在吃飯的時候,張叔叔又來電話了,我接了電話回頭看了看媽媽,我媽媽馬上低下頭哭了起來,向我擺手表示不接電話,我只好告訴張叔叔,我媽媽不在家……我猜想,我媽媽當(dāng)時的想法,大概就像石叔叔有病不想告訴我媽媽是一樣的吧!</p><p class="ql-block"> 我媽媽去世后,張叔叔因為工作的原因,又一次來到了大連,因為時間太緊張,只是就近到我姐姐的單位去看看,當(dāng)聽說了我媽媽已經(jīng)去世的消息,張叔叔一個近五十歲的男人,當(dāng)時就失聲痛哭起來,“為什么不告訴我?為什么不告訴我??”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p><p class="ql-block"> 我媽媽去世后,張叔叔逢年過節(jié)仍然是往我們家打電話,問候我爸爸的身體健康。那是沒有手機沒有微信的年代,再后來,經(jīng)過了搬家,換電話,我們家就和張叔叔失去了聯(lián)系,陪伴了我們幾十年的張叔叔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這是我和姐姐老了以后,感到很遺憾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七戰(zhàn)士和下鄉(xiāng)知青都是那個時代的特定產(chǎn)物,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大家殊途同歸了廣闊天地。初去農(nóng)村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還有回來的一天,大家都是投向未知,不知未來,生活境遇的徹底改變,讓這些碰到了一起的人們互相理解,互相同情,互相可憐,進而互相信任,互相關(guān)愛,互相幫助,在特殊的歲月中,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甚至是親情。艱苦的年代也有溫暖,孤寂的日子更有真情,這也是走過五七道路和經(jīng)歷過知青歲月人們的人生的寶貴財富。我的幾個知青叔叔是我和姐姐這一生都難以忘懷的親人,在農(nóng)村的那兩年,他們是我和姐姐除了媽媽以外的情感依靠。他們就像幾棵大樹一樣聳立在我們家的旁邊,家里有什么事,只要想到隔壁有叔叔們,就覺得有些許安心,過春節(jié)的時候,他們?nèi)w回家過年,我都覺得我們家比平時冷。不知那幾個叔叔是否已經(jīng)把我們忘記了?我和姐姐現(xiàn)在都老了,他們就更老了。他們都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比如張叔叔就是1949年10月1日生人。除了石叔叔以外,那三位叔叔都還健在吧?正在含飴弄孫,安度晚年吧?</p><p class="ql-block"> 好人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