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2年6月11日,伴隨著高考落下帷幕,伊莎美爾精英團隊尊享的"黃河謠一日游"終于在領(lǐng)導(dǎo)耿瑞英、王宏的精心策劃與安排下成行了。上午九點,三輛座駕滿載著精英團隊的資深美女們,向著目的地出發(fā)了。大家激情滿滿,開心滿滿。</p> <p class="ql-block">黃河流經(jīng)包頭市境內(nèi)214公里,其中,九原區(qū)是黃河進入包頭的門戶,從西向東流經(jīng)九原區(qū)的哈業(yè)胡同鎮(zhèn)、哈林格爾鎮(zhèn)、薩如拉街道出境,全長41公里。.</p> <p class="ql-block">驅(qū)車行進在九原區(qū)哈林格爾鎮(zhèn)黃河景觀大道上,河水、蒲草、蘆葦、飛鳥,天水一色的自然風光讓你陶醉。在哈林格爾鎮(zhèn)新河村,一架高大的水車迎面沖入你的視線,它對著滔滔黃河緩緩轉(zhuǎn)動,旁邊黃河流域典型的干打壘、原木樁、石圍墻打造的建筑和場院,瞬間就會抓住你的眼球,久久不放開。</p> <p class="ql-block">時光之輪——古老的水車吱吱呀呀的訴說著過往</p> <p class="ql-block">"黃河謠工匠博物館"一比一實例復(fù)原了沿(著)黃(河)百姓當年的生活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圓夢園</p> <p class="ql-block">不可多得的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p> <p class="ql-block">花紅柳綠,魚翔淺底。</p> <p class="ql-block">藍天碧水,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黃河謠”全稱為包頭黃河謠民俗文化產(chǎn)業(yè)園,是藝術(shù)家李天東用超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將沿(著)黃(河)百姓的建筑、文化、民俗等通過設(shè)計、建造、組合,形成的一個藝術(shù)建筑的群落。這里以黃河為依托,以當?shù)氐纳鷳B(tài)植物、沼澤湖泊為核心,配以魚文化為主題特色的漁家餐飲娛樂,將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與現(xiàn)代餐飲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集文化、休閑、旅游融合發(fā)展為一體的黃河實景展示區(qū)。</p> <p class="ql-block">走過原木吊橋,仿佛瞬間穿越時空,回到了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農(nóng)耕時代,黃河文化的古樸厚重和粗獷滄桑撲面而來,撞擊胸懷。</p> <p class="ql-block">倒轉(zhuǎn)的時光機</p><p class="ql-block">資源變產(chǎn)品的過程是個漫長積累的過程,李天東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傾其一生,最終完成了這個恢宏的作品。這個作品中,最珍貴、最具有價值的是藏于古堡之中的“黃河謠工匠博物館”,這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首家反映中國黃河文化、民俗歷史以及工匠精神的民辦博物館,2000余件展品全部是李天東的私人藏品。</p><p class="ql-block">拾階而上,跨過那扇古老的門,歲月如時光機倒轉(zhuǎn),曾經(jīng)的歲月歷歷在目,一件件雕刻著舊時光的物品將歷史靜靜定格,不起眼的一扇門、一把鎖、一頂帽、一把椅其實都凝結(jié)了歲月的精華,等你傾聽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黃河謠工匠博物館”以包頭歷史民居為原型,建設(shè)小型展室20處,館內(nèi)設(shè)置了榨油坊、地毯坊、木匠坊、鐵匠坊、皮匠坊、毛匠坊等28個工匠坊,共2萬多件展品,再現(xiàn)了200年來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和傳統(tǒng)工匠手藝。整個展館的匠心之處在于,在近1000平方米的場館內(nèi),建設(shè)了實景的房屋、庭院、作坊,一比一復(fù)原了沿黃百姓原有生活、生產(chǎn)狀態(tài),場景化展現(xiàn),讓歷史活生生回到了眼前。</p><p class="ql-block">其中,織布機、駝鈴、柳編油簍子等現(xiàn)在難以見到的過去的生產(chǎn)生活用品,在這里都能覓得“芳蹤”;二八自行車、煤油燈、縫紉機等老物件喚起60、70后參觀者滿滿的時代回憶,也讓80后、90后甚至00后參觀者充滿好奇;農(nóng)耕文化中的一卯一榫、一臺一盤,都是對遠古文化和古代匠人精神的傳承與致敬。</p> <p class="ql-block">黃河謠的文化魅力遠不止于此,它在細節(jié)上處理的非常到位,譬如園區(qū)中配以魚文化特色的農(nóng)家飯店里,門口等候席上設(shè)置了一個小小的書吧,掌柜臺旁邊是一臺老舊的推土機設(shè)置的裝飾品,處處流淌著原始、古樸的味道,厚重而滄桑,走進這里,猶如是在翻看一本好書,令人久久不忍離去。</p> <p class="ql-block">“黃河謠”的建成是偶然更是必然,它承載著李天東畢生的心血與夢想,在李天東和他的接棒人李沙的心里,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其孕育的黃河流域文化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黃河謠”既能作為載體充分展示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還能對人們進行傳統(tǒng)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最終讓母親河厚重的民俗內(nèi)涵改變沿黃百姓現(xiàn)有生活,反哺母親河的發(fā)展,這才是他們窮其一生要完成的目標。</p> <p class="ql-block">36歲的李沙是黃河謠的負責人,這里面的上千件老物件都是其父李天東20多年來精心收藏的黃河沿岸人家用過的真品實物,甚至包括整個園區(qū)的景觀設(shè)計、布局,都是由其父親親自操刀完成。</p><p class="ql-block">李天東是一名創(chuàng)作型景觀、建筑設(shè)計師。2015年,他為哈林格爾鎮(zhèn)做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整體規(guī)劃,與當?shù)劓?zhèn)政府的領(lǐng)導(dǎo)閑聊起收藏的這些老物件,希望能建一座體驗式博物館,將200多年來黃河匠人的精神傳承下去。</p><p class="ql-block">于是,原本在北京一家企業(yè)做資產(chǎn)評估的李沙,毅然辭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鄉(xiāng),在黃河岸邊一片沼澤地上,與父親一起開啟了一個圓夢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在包頭市和九原區(qū)政府的支持下,黃河岸邊西栓圪堵的一片沼澤地和一座廢棄磚廠就成了李天東的“夢工廠”。</p><p class="ql-block">這個夢實現(xiàn)的那一刻,驚呆了家鄉(xiāng)人,聞訊趕來的人絡(luò)繹不絕——20萬人、30萬人、40萬人……。留住大家腳步的是美景,留在大家內(nèi)心的是深厚的黃河文化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2018年,黃河謠文化旅游區(qū)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此刻,它正敞開寬廣的臂膀歡迎大家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伊莎美爾"的資深美女們在追求美的路上,高歌猛進!</p> <p class="ql-block">一,"時光之輪"印痕</p> <p class="ql-block">多幸運我有個我們!</p> <p class="ql-block">二,帽子控</p> <p class="ql-block">衷心感謝耿院為大家配置的帽子!</p> <p class="ql-block">三,打卡黃河謠工匠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四,籬笆墻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五,我吹過你吹過的風,這算不算相擁?!</p> <p class="ql-block">我走過你走過的路,這算不算相逢?!</p> <p class="ql-block">遙想當年……</p> <p class="ql-block">假古蘭丹姆?有點裝!</p> <p class="ql-block">領(lǐng)路人</p> <p class="ql-block">回望過往,在追求美的路上我們義無反顧。</p> <p class="ql-block">展望未來,唯有時光與我不可辜負!</p> <p class="ql-block">難忘兔年芒種季,感嘆今朝有緣時。</p> <p class="ql-block">六,廠漢農(nóng)家樂——小魏親自下廚</p><p class="ql-block">黃河魚,羊架骨,燉母雞,火鍋菜,美味佳肴,數(shù)不勝數(shù)——看官,你就說你饞不饞?!</p> <p class="ql-block">耿瑞英院長"造句":</p><p class="ql-block">"對于精英團隊美女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除了感謝,還是感謝!"</p> <p class="ql-block">七,想K歌?安排!</p> <p class="ql-block">宏宏唱的真不賴</p> <p class="ql-block">天籟之音,繞梁三日。</p> <p class="ql-block">帥哥助唱,效果不是一般滴好!</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一天,快樂的行程,美女們感到樂趣無窮,意猶未盡,然而,開心一日游不得不結(jié)束了,下午五點美女們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組織策劃:耿瑞英 王宏</p><p class="ql-block">后勤保障:王宏 小魏</p><p class="ql-block">出行車隊:車經(jīng)理 圖雅 王宏</p><p class="ql-block">編輯制作:鳴鳴</p><p class="ql-block">編排指導(dǎo):鳴鳴</p><p class="ql-block">攝影錄像:鳴鳴 耿瑞英 王宏</p><p class="ql-block">(少量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致敬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出境美媚:</p><p class="ql-block">耿瑞英 王宏 圖雅 曹士萍 車艷琴 姚麗李一平 李少萍 閆喜梅 李鳳蘭 張曉露 程鳳華 鳴鳴</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鳴鳴,網(wǎng)名:夏日寒風。喜愛讀書、攝影與旅游。崇尚:“身體或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