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部《狂飆》火了全國上下,同時紅了一對冤家。我在感慨壞人陰暗的同時,也深深感慨安心的執(zhí)著??墒?,大家說,安心能活到最后,那是在電視劇里,要是在現(xiàn)實(shí)中,不可能活過三集。也許,太直太真的人不適應(yīng)這個社會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論語》中有一段孔子對史魚和蘧伯玉的評價——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關(guān)于“邦有道”和“邦無道”,孔子曾經(jīng)反復(fù)討論,他認(rèn)為“邦有道”就應(yīng)該出來做事,“邦無道”則要隱退藏身。國家安定的時候,有話直說,能夠建功立業(yè)。但如果政治混亂,太過剛直,可能就會毀傷自己的性命。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范仲淹,在朝堂之上不斷地諫言,一次又一次被貶到邊關(guān)去。再比如海瑞,忠心直諫,卻被當(dāng)權(quán)者厭惡,難以施展抱負(fù)。所以,“邦無道,如矢”,有可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孔子更欣賞的是蘧伯玉這樣的人,認(rèn)為他是君子,合于圣人之道。國家如果好,就出來做官,為國家做事;朝廷一旦混亂,就卷而懷之,回家去了。或者教書,或者做個退休的“員外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樣的人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在不確定性中始終受益。如果想做一番大事,一定要先把自己保護(hù)好,這是為長遠(yuǎn)計——連自己都沒保護(hù)好,怎么實(shí)現(xiàn)理想?做事的前提,是要能夠察言觀色,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是否值得托付忠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學(xué)好這句《論語》,對處理工作中的困境很有幫助。人必須得有擁抱不確定性的能力,能夠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地進(jìn)步,一輩子樂于探索,無論外界怎樣變化,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