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孫女去了外婆家,我與老伴就近(徐州附近)去了一趟古城開封游玩。第一天早乘高鐵至開封,然后游覽清明上河園、州橋遺址、開封府、大相國寺及彭樓商業(yè)中心區(qū)。第二天上午游覽龍亭公園,中午便乘高鐵返徐了。<br> 開封市,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東京,河南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核心區(qū)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br> 開封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夏朝,戰(zhàn)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h3> <h3> 一、清明上河園<br> 清明上河園是依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是國家AAAAA級景區(qū)、國家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br> 清明上河園坐落在開封城風光秀麗的龍亭湖西岸,占地600余畝,1992年7月正式動工創(chuàng)建,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推出二期工程,將《清明上河圖》向皇家園林延續(xù),2008年4月,投資1.35億元推出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2014年,投資1000余萬元打造實景演出《岳飛槍挑小梁王》和《大宋·東京保衛(wèi)戰(zhàn)》,2017年清明上河園首次開放夜游,從此,清明上河園真正實現(xiàn)全天候旅游發(fā)展新階段。令游人有“一朝步入畫卷,—日夢回千年”的時光倒流之感。</h3> <h3> 校場·實景上演《岳飛槍挑小梁王》。</h3> <h3> 拂云閣是園內最高的建筑,為明四暗三結構,三層紅樓迤邐而上,四檐金瓦熠熠生光。清明上河園這座閣,取名“拂云”,有兩層含義:一是觸摸,表示閣高入云端,輕拂白云;二是清潔,吹拂去歷史的煙云,還寶圖一個真跡。</h3> <h3> 四方院,面積不大,庭院不深,殿宇不巍,然而卻是個重要所在。從名字就看得出來,“四方”顯然不是僅僅指面積形狀,而是指“君臨四方”的顯赫地位和帝王氣度。國外使節(jié)、商賈們應召來苑,先在此地,經(jīng)禮儀官指導演習行宮覲見禮節(jié),然后等待召見。</h3> <h3> 臨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連理而成,兩殿造型巍峨莊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對在水邊私語的愛侶。</h3> <h3> 九龍橋為清明上河園主要建筑主景之一,是清明上河園最高最長的橋,因跨度太大所以采用聯(lián)拱結構修建。</h3> <h3> 雙亭橋,為游人往來之便,筑建此橋。中流設吊橋一座,供大小船只通行上下,左右蓋瓦亭兩間,為南北客人遮陽避雨,故曰“雙亭橋”。</h3> <h3> 聽雨橋是一座很有情調的橋,為游人往返通行時遮陽避雨建有頂棚,并與游客碼頭長廊相連。</h3> <h3> 虹橋是中國古代橋梁史上的一項重要的創(chuàng)造,被列為中國十大名橋之一,也是清明上河園中的一處主要的景觀。它橫跨“汴河”,其勢如虹,上可走馬過人,下可載貨行舟。</h3> <h3> 上善門<br> 現(xiàn)復原的城門高21.6米,面積1553平方米,門洞就高達8米。城樓上,金碧輝煌的彩繪更顯示出它的輝煌與壯觀,人們稱贊它“勾梁畫棟,氣宇不凡”。</h3> <h3> 趙太丞家門前的生活雕像。</h3> <h3> 二、州橋遺址<br> 該遺址位于開封市中山路中段及皮鞋商場門前,是北宋時期御街和汴河交匯處的一座著名的橋梁。州橋遺址是中國大河文明的有力見證,揭示了黃河與開封古城共生共存的關系。<br> 截至2022年9月,州橋遺址共完成發(fā)掘面積44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各類遺存遺跡117處,出土各類文物標本6萬多件。</h3> <h3> 地層年代<br> 州橋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遺存豐富。地層年代包括宋金元明清不同時期,遺物豐富,上下疊壓,層理清晰,不同時期橋摞橋、路摞路,是開封形成立體疊壓型城市‘城摞城’奇觀的真實再現(xiàn)。<br> 由于戰(zhàn)亂和黃河泛濫,歷史上開封曾多次被泥沙掩埋,如今城下自下而上依次埋藏著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及清開封6座古城。</h3> <h3> 州橋遺址出土的大型壁畫海馬瑞獸<br> 州橋遺址保留了總長約30米的宋代石壁,通過對河南開封州橋遺址的持續(xù)性發(fā)掘,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橋東側保留了由16層石塊累積而成的宋代石壁,雕有海馬、仙鶴、祥云紋飾。專家表示,這是目前國內發(fā)現(xiàn)的 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h3> <h3> 出土文物<br> 2022年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臺集中發(fā)布州橋汴河遺址屬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截至2022年7月,州橋遺址新發(fā)現(xiàn)共出土各類文物標本60000多件,發(fā)現(xiàn)不同時期各類遺存遺跡117處,宋代堤岸石壁巨幅長卷,石壁為16層石塊壘積砌成,通高約3.3米,三尊銅像,北宋、金、元、明、清瓷器標本5.6萬余件,數(shù)量巨大,很是震撼。</h3> <h3> 三、開封府<br> 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已有一千多年歷史。<br> 開封府,位于開封市包公東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古時被譽為天下首府,它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br> 史料記載,北宋開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馳名中外。今日重建的開封府,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與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應,同碧波蕩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秀美景觀。</h3> <h3> 碑亭</h3> <h3> 樹立在正廳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銘”。其南面鐫刻“公生明”,提醒官員只有公正,一心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在告誡官員們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br> 繞過戒石銘,便是開封府的正廳,是北宋開封府長官發(fā)布政令,處理政務以及府衙舉行重大活動,公開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大堂前就是大家熟知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令人望而生畏。</h3> <h3> 梅花堂坐落在一個梅花飄香的小院之中,它是傳說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h3> <h3> 潛龍宮<br> 據(jù)記載它是宋仁宗為紀念他的父親宋真宗曾任開封府尹而建造的。而后的大殿是潛龍殿,殿內是三位皇帝的雕塑,他們在沒做皇帝之前都曾做過開封府府尹或開封府府牧,所以有人說開封府藏龍臥虎之地。</h3> <h3> 明禮院坐落在開封府的東北角,是開封府的科舉教育文化區(qū)。院內的建筑是“拱奎樓”,它的一層大廳是北宋科舉時的解試考場。</h3> <h3> 清心樓,為歷任府尹事跡為主題的府尹人文文化區(qū)。</h3> <h3> 天慶觀<br> 由于北宋時道教被尊為國教,所以在開封府中建有一座有關道教的天慶觀。</h3> <h3> 開封府校場的主題建筑“英武樓”是開封府的演武迎賓場所和宋朝科舉時武舉考試的場所。</h3> <h3> 以范公閣、曲橋、明鏡湖、弦月山為主題的休閑文化區(qū)。</h3> <h3> 四、大相國寺<br>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于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br> 大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后因戰(zhàn)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br> 大相國寺現(xiàn)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jīng)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1963年被評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鐘、鼓樓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嚴謹,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3年被評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大相國寺的鐘鼓兩樓為1994年新建,二層,歇山琉璃瓦頂,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晨鐘暮鼓寓意國泰民安。</h3> <h3> 彭樓旁邊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雕像。</h3> <h3> 天王殿背面之“古剎重光”。</h3> <h3> 大雄寶殿前的橋、池、碑、塔……</h3> <h3> 大相國寺的主殿大雄寶殿,該殿為清代順治年修建,面闊7間,進深5間,殿高17.43米,建筑面積為531.77平方米,重檐歇山,黃綠兩種琉璃瓦。殿內釋迦牟尼巨形銅像,重400公斤,高4.3米。此殿氣勢恢宏,堪為古建筑中的瑰寶,被譽為 “中原第一殿”。</h3> <h3> 八角琉璃殿。又名羅漢殿,位于青石臺基上,臺四面均有8級石蹬道通往地面。此殿形制別致,由內外兩部分建筑構成。內部為八角形天井院,院中心為八角形木結構高亭,立于0.8米的八角形臺基上,亭為重檐八角攢尖頂,頂部為一藏式塔剎。八角亭內頂部為復盆藻井,藻井下為一個高0.85米的須彌座,座上蓮花寶座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像高5.25米,重約2000公斤,雕成于乾隆年間,為四面站立雕像,每面各有大手6只,最上兩手高擎一化佛,佛像肋間成扇形伸出大大小小的胳膊和手掌,南北兩面各伸出四層,東西兩面伸出三層,每層為28或30只,手掌中均繪有一目,共計有1048只手和1048只眼,俗稱之為"千手千眼佛",為觀音菩薩三十二變相之一。這種造型的佛像為密宗所崇奉,密宗稱之為觀音菩薩的化身,故又名"千手觀音"。</h3> <h3> 藏經(jīng)樓是一座高大的二層建筑,藏經(jīng)樓顧名思義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經(jīng)典的地方。</h3> <h3> 五、龍亭公園<br> 龍亭風景區(qū)位于開封城內西北隅,南與宋都御街相接,面積83.13公頃,是開封最大的旅游名勝景區(qū)。整個景區(qū)建在宋、金皇宮和明代周王府遺址上。它是按清代萬壽宮的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體。 龍亭大殿高26.7米,基座高度3米,坐北朝南。東西兩側各有八間朝房,與大殿組成完整的宮殿院落,午門至大殿為御道,長480米,將玉帶橋、嵩呼、朝門貫穿其中。御道兩側為著名的楊家湖和潘家湖。整個園區(qū)碧波蕩漾,垂柳依依,芳草如茵。既有北方宮殿渾厚之氣魄,又兼南國園林秀麗之嬌美,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br> 公園南大門即午門。</h3> <h3> 玉帶橋是用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長40米,寬18米,高17米。下有五個涵洞,把潘、楊兩湖連成一體,湖水相通,可使游船穿行。</h3> <h3> <br></h3> <h3> 御道,北宋皇宮的中軸線,從午門至龍亭全長480米。</h3> <h3> “嵩呼”,其意為“山呼”、“高呼”。這座建筑是清代開封地方官員在重大節(jié)慶之際到“萬壽宮”給皇帝祝壽是三呼萬歲的地方,所以建筑規(guī)格采用了最高級別的廡殿頂?shù)男问剑∑湟?,名“嵩呼”?lt;/h3> <h3> 朝門</h3> <h3> 照壁</h3> <h3> 龍亭大殿坐北朝南,東西兩側各有八間朝房,與大殿組成完整的宮殿院落。</h3> <h3> 龍亭高踞在臺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臺階。臺階中間是雕有云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臺,四周有石欄圍繞。 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筑,很壯觀。</h3> <h3> 龍亭大殿</h3> <h3> 東西朝房</h3> <h3> “五岳真形碑”方亭</h3> <h3> 西湖為楊家湖,湖中有斷橋、亭子等。</h3> <h3> 東湖為潘家湖,湖中有一個東湖島,通過小橋與御道相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