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5.13至2023.5.22,這10天是三年疫情過后首次長途旅行。我們從西安乘火車出發(fā),抵達武夷山、廈門、泉州,一路自由行,又從廈門乘飛機返回西安。</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景區(qū)大門。</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位于江西與福建西北部交界處,是中國著名的風(fēng)景旅游區(qū)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天游峰。</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海拔408.8米,它獨出群峰,云霧彌漫,山巔四周有諸名峰拱衛(wèi),三面有九曲溪環(huán)繞。</p> <p class="ql-block">每當(dāng)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望云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峰”。</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風(fēng)景區(qū)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崖石刻隨處可見,據(jù)說竟有500余處之多。</p> <p class="ql-block">這些摩崖石刻不僅點綴了武夷山美麗如畫的風(fēng)景,而且蘊涵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極其豐富多彩而又深邃博大的思想內(nèi)容,它賦予武夷山獨特的精神風(fēng)貌、人文價值。</p> <p class="ql-block">在九曲溪一個幽邃的峽谷中,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長數(shù)百丈,高千仞,名“靈巖”。巖端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毗鄰的巖洞:左為靈巖洞,中為風(fēng)洞,右為伏羲洞。從伏羲洞而入巖內(nèi),抬頭仰望,但見巖頂裂開一縫,就像利斧劈開一樣,長約一百多米,最窄處僅容一人側(cè)身通過。從中漏進天光一線,宛如跨空碧虹,這就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一線天。</p> <p class="ql-block">九曲溪位于武夷山峰巖幽谷之中。峰巖交錯,溪流縱橫,九曲溪貫穿其中,蜿蜒約10公里。山挾水轉(zhuǎn),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畫意。“溪流九曲瀉云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毙蜗蟮毓串嫵隽司徘男沱愝喞?。</p> <p class="ql-block">乘坐竹排沿九曲溪漂流,水流清澈見底,兩岸奇峰異石,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大紅袍是武夷山特產(chǎn)的紅茶。大紅袍茶樹生長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澗飛流,云霧繚繞,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巖石風(fēng)化而成,很適合茶樹生長。</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有六株并不很高大的茶樹,據(jù)說就是大紅袍母樹,已有數(shù)百年樹齡。</p> <p class="ql-block">廈門島環(huán)島公路。</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海邊。</p> <p class="ql-block">鼓浪嶼面積1.88平方公里,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島上海礁嶙峋,岸線迤邐,山巒疊翠,峰巖跌宕。代表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jì)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gòu)等。</p> <p class="ql-block">登上日光巖頂峰。</p> <p class="ql-block">四周景致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榕樹的根系深扎于堅硬的巖石之中,向大自然宣示著生命的頑強。</p> <p class="ql-block">鼓浪嶼近代建筑群屬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古羅馬及現(xiàn)代風(fēng)格,被喻為“建筑博物館”。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jì)建筑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鄭成功紀(jì)念館。</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番婆樓。</p> <p class="ql-block">三友假日酒店。</p> <p class="ql-block">廈門大學(xué)由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xué)。早期建筑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中國20世紀(jì)建筑遺產(chǎn)”名錄,被譽為“南方之強”、“中國最美大學(xué)”。</p> <p class="ql-block">胡里山炮臺,始建于1891年,竣工于1896年,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2.2萬平方米,分為戰(zhàn)坪區(qū)、兵營區(qū)和后山區(qū)。炮臺結(jié)構(gòu)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風(fēng)格,又有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筑神韻,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末年。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fā)的街道和區(qū)域,自唐朝起就已“列屋成街”,至今已經(jīng)超過1300余年。西街西起城西路,東至中山路,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中心,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泉州古城內(nèi)現(xiàn)有保留最為真實、完整的歷史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漫步西街,不僅可以欣賞古建筑風(fēng)貌,還可以品嘗泉州的小吃美食,領(lǐng)略獨特的人文風(fēng)俗。</p> <p class="ql-block">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大陸與臺灣歷史關(guān)系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wù)等功能為一體,也是研究大陸與臺灣關(guān)系史特別是閩臺關(guān)系史的重要學(xué)術(shù)機構(gòu)。</p> <p class="ql-block">世界閔南文化展示中心。</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位于泉州西街,是福建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中兩側(cè)的雙塔,東為“鎮(zhèn)國塔”,高48.27米;西為“仁壽塔”,高45.06米。是中國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對石塔。代表了宋代泉州石構(gòu)建筑和石雕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是中國古代石構(gòu)建筑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清凈寺,又稱艾蘇哈卜大清真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chuàng)建的現(xiàn)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靜寺奉天壇</p><p class="ql-block">屋頂原為巨大的圓頂,于明萬歷年間地震中坍塌,現(xiàn)僅存留花崗巖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巨大的窗戶。</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又名月臺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興初年(公元957-958年)建寺,歷代屢經(jīng)重修,與開元寺、崇福寺并稱泉州三大叢林,有“一塵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p> <p class="ql-block">文廟是中國東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筑形式于一體的孔廟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坐落于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jīng)略海防時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p> <p class="ql-block">崇武處于東海和南海兩個不同性質(zhì)海域的交界處,臺灣海峽的特殊氣流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氣流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影響,使得這里的氣象變化萬千。福建沿海的氣候南北部常有很大差異,即以此為界。分界線碑就矗立在古城的東南角。</p> <p class="ql-block">站在東南海交界之處,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祈盼祖國的寶島臺灣早日回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