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堅定黨員理想信念,增強黨員能力本領,太行中學黨支部于2023年5月28日開展了“凝心鑄魂焠黨性 實干擔當促發(fā)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同志走進紅旗渠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專題學習。</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28日,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紅旗渠考察調(diào)研時指出: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的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今天,物質(zhì)生活大為改善,但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變。</p> <p class="ql-block"> 習近平總書記又再次強調(diào):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fā)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做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紅旗渠精神永在。</p> 第一部分:千年旱魔 世代抗爭 <p class="ql-block"> 500年旱災史,自1436年到1961年的500多年間,林縣曾經(jīng)發(fā)生旱災100多年次,絕收三十年次,人相食這個驚心動魄的字眼出現(xiàn)了五年次。</p><p class="ql-block"> 到了民國時期,旱災更為嚴重,特別是1942-1943年,林縣連年大旱,林縣百姓陷于水深火熱當中,據(jù)統(tǒng)計,當時全縣逃荒外出達10800戶,占總戶數(shù)的14%,餓死1650人,占總?cè)藬?shù)的千分之四點三。</p><p class="ql-block">為了生存,林縣人民同大自然展開了一次又一次頑強的斗爭。明代修建了謝公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府修建了抗日渠、愛民渠。1944年林縣全境解放后,在黨的領導下,先后修建了淇南渠、淇北渠、英雄渠、天橋渠等引水渠和要街、弓上、南谷洞三座中型水庫。</p><p class="ql-block"> 但是,1959年6月,河南林縣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旱災。渠道無水可引,水庫無水可蓄,嚴峻的現(xiàn)實讓林縣縣委清楚的認識到,要改變林縣干旱缺水的面貌,必須再尋求新的可靠水源,于是中共林縣縣委把解決水的問題的眼光移向林縣境外。</p> 第二部分:紅旗引領 創(chuàng)造奇跡 <p class="ql-block"> 要修建紅旗渠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水源問題。要引漳入林,就要協(xié)調(diào)河南山西兩省之間水資源的統(tǒng)一調(diào)配。</p><p class="ql-block"> 1960年1月27日,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省委秘書長戴蘇理聯(lián)名致信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和書記處書記王謙,請求支持。</p><p class="ql-block"> 這一請示在1960年2月3日,得到回復,同意林縣興建引漳入林工程。僅僅一周的時間內(nèi),我們完成了一項跨省調(diào)水的全面協(xié)調(diào)工作,這是共產(chǎn)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在林縣的生動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10日晚,林縣引漳入林總指揮部通過電波和林縣報向全縣人民發(fā)出了引漳入林動員令,動員令宣布:引漳入林是我縣人民群眾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情,在黨中央、毛主席、省地委的正確領導下,偉大的劃時代的引漳入林工程定于明日正式開工。引漳入林是徹底改變林縣面貌的決戰(zhàn)工程,這一工程建成將有20--25個水的流量,像一條運河一樣,滔滔的流入我縣全境?!教幰蔀榍逅榈亓?、渠道網(wǎng)山頭,使千年萬代的旱地變?yōu)樗铮瑹o數(shù)荒山禿嶺變?yōu)槊利惖墓麍@,溝溝有魚塘,山坡種稻田,一年可種兩三季,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翻上再加番……這樣一幅美好愿景一下子激發(fā)了林縣人民的斗志,大家可以看到出征前那種排山倒海的力量和決心!</p><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11日,正是闔家團圓的元宵節(jié),在黎明時分,漫卷紅旗下,人們從15個公社的山莊村寨出發(fā),頂著寒風,踏著霜凍,扛著工具,背著行李,用小推車推著炊具,組成一支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挺進太行山。</p> 第三部分:英雄人民 太行豐碑 <p class="ql-block"> 要奮斗就會有犧牲,在改造大自然的戰(zhàn)場上,涌現(xiàn)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81位同志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最小的17歲,最大的60歲。還有4名女同志,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1歲,當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人占到了75%以上。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沒有老一輩人拼命的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紅旗渠的通水,使得林縣開始了渠道網(wǎng)山頭,清水遍地流,旱澇都不怕,年年保豐收的美好生活。歲月流逝,精神賡續(xù)。林州人憑借著勤儉、執(zhí)著、不服輸、愛家鄉(xiāng)的精神,譜寫出戰(zhàn)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壯麗詩篇,一路櫛風沐雨,書寫傳奇。</p><p class="ql-block"> 80年代出太行,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林州十萬大軍走出了太行山,奔向全國各地的建筑業(yè)的大市場,林州建筑品牌在全國聲名鵲起。1989年,林縣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建筑勞務輸出縣”(又被稱為“建筑之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林州市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矚目成就。林州市建筑企業(yè)突破1300家,建安產(chǎn)值穩(wěn)定在1600億元以上。外出建筑業(yè)穩(wěn)定的解決了林州人的溫飽問題。</p><p class="ql-block"> 90年代富太行,建筑業(yè)掙回來的錢又反哺了家鄉(xiāng),發(fā)展工業(yè)企業(yè),成功創(chuàng)建了國家級紅旗渠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今天的林州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過去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水青山。</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力發(fā)展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我們叫美太行,使得綠水青山真正的變成了金山銀山?,F(xiàn)在林州市委又提出來:樣樣當先進,行行爭一流,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麗。林州人更懂得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所以奮斗就成了這個城市不變的主旋律。</p> 第四部分:山河巨變 實現(xiàn)夢想 第五部分:繼往開來 精神永恒 <p class="ql-block"> 從紅旗渠的修建到紅旗渠精神的光耀華夏,無不傾注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厚愛。</p><p class="ql-block"> 2011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這些革命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我們黨性和宗旨的集中表現(xiàn),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16日,習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再次指出: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p><p class="ql-block">總書記說:“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有這樣的精神構成其強大精神力量,這樣的精神無論時代發(fā)展到哪一步都不會過時?!?lt;/p> <p class="ql-block"> 通過一天的專題學習,黨員們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道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榮辱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情操。更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立足本職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學習業(yè)務,積極進取。</p><p class="ql-block">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員思想和行動的最高標準。是黨性的表現(xiàn),也是我們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中遵循的標準和目的,并且把它落實到各項工作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做到不怕吃苦,不計較個人得失,自覺為群眾做出表率,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繼續(xù)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自覺地接受黨員和群眾的幫助與監(jiān)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僅僅是從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從思想上入黨,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