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宋年間,招聘一批宮廷畫師,宋徽宗出了題目“深山藏古寺"。畫師有的畫整座寺廟,有的畫寺廟的一角,有的只畫一段殘墻。大部分畫師畫的是寺廟,個個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只有一位畫師,畫的是一位穿得破爛僧衣的老和尚,在溪邊擔水,背后是一片崇山峻嶺。宋徽宗欽點這幅畫最切題。因為老和尚衣衫襤褸,親自擔水,背后深山肯定有座凋零的寺廟,這把“藏"字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透過畫面,隔著時空,隱藏的破敗寺廟恍惚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物體藏而不露,體現(xiàn)了一種意境,給人回味無窮的感覺。物體有藏露之說,萬物之靈的人更是這樣。藏露表現(xiàn)人的智慧,謀略。諸葛亮善于藏露之術(shù),一直立于不敗之地。</p><p class="ql-block">秦末韓信善于打仗,背水一戰(zhàn)、十面埋伏等橫掃千軍,百戰(zhàn)百勝,幫劉邦建立西漢政權(quán),歷史上稱之為兵仙。功成名就后不懂得掩藏鋒芒,與劉邦交談中稱,吾用兵多多益善,陛下不過將兵十萬。最后被呂后誘殺慘死。</p> <p class="ql-block">如何應用藏露之道?這沒有一定之規(guī),應視情況而定??傮w來說,有利于國家民族的發(fā)展,有利于自身發(fā)展和理想實現(xiàn)的,盡可展示自身才能和抱負,干出一番事業(yè),造就一片輝煌。環(huán)境不利時應謹言慎行,退避三舍,掩藏自己。</p> <p class="ql-block">藏露一般有五種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一丶藏而不露。諸葛亮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在環(huán)境不利,沒有遇到名主,沒有可發(fā)揮才能的機會時,亮躬耕農(nóng)畝,藏身于隆中。</p><p class="ql-block">出世是為了入世。人有一身本領(lǐng),不會帶著辛辛苦苦學到的知識,能力去見閻王,都想要一展伸手,創(chuàng)造輝煌的。出世能安心地學習濟世的本領(lǐng),能選擇有利的出世環(huán)境,能把握出世的機遇,就能更好地入世。</p><p class="ql-block">二、藏而稍露。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縱論國是,提出占據(jù)荊益,結(jié)盟東吳,抗擊曹魏,形成三足。諸葛亮稍露宏韜偉略,劉備喜不自禁,力邀諸葛亮輔佐。只有稍露,才能得到賞識。如只藏不露,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重視,有才也無用武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不藏盡露。西漢衛(wèi)青,原本是平陽公主的家奴。后因機緣,投身到抗擊匈奴的戰(zhàn)場,他英勇無畏,胸有韜略,盡力展露聰明才智,七次率兵出擊匈奴,都大獲全勝,斬殺匈奴五萬多人,最后同霍去病一起,一直把匈奴趕到呼侖貝爾湖。匈奴經(jīng)此重創(chuàng),再無力攻漢,只好遠遷漠北。從此漢朝解除了匈奴的大患。穩(wěn)定了邊塞,安定了人民生活,成為國家民族的英雄。保家衛(wèi)國,為民族生存發(fā)展,就應該做熱血兒女,那怕拋頭顱,也再所不辭,應該不藏盡露。</p><p class="ql-block">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的詩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人稱詩仙,才高八斗,氣貫長虹。他奉詔入京,任翰林供奉,玄宗常召他作詩。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乘著酒醉,玄宗高興,高調(diào)要楊國宗磨墨,高力士脫靴。得罪朝中權(quán)貴,被逼離開京城。漫游天下,留下了一千多首詩作。他的詩表現(xiàn)了強烈的政治報負,抒發(fā)了追求個人自由的愿望。熱情地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具有無比神奇的魅力,深受歷代人民的喜愛。雖然李白顯露張揚,使之流離顛沛,但也成就詩仙的英名。</p><p class="ql-block">四、時藏時露。藏與露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根據(jù)內(nèi)外部環(huán)境來決定,適合發(fā)展的,就露,發(fā)揮自己的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適合,應藏起自己的鋒芒。春秋末年,越王勾踐被吳國夫差打敗后被俘,到吳國后成了夫差的奴仆,他忍辱負重,吃辛受苦,甚至親嘗夫差的糞便。三年隱忍得回越國。仍由文種、范蠡管理國家,訓練軍隊。自己臥心嘗膽,發(fā)奮圖強,發(fā)展生產(chǎn),增強國力。同時送美女西施及各種物資給吳國,麻痹他們的意志。經(jīng)過十多年的精勵圖志,終于打敗吳國,殺掉夫差,稱霸中原。</p> <p class="ql-block">五、深藏不露。范蠡幫助勾踐打敗吳國,殺掉夫差,成就了霸業(yè)。范蠡與勾踐的長期接觸中,知道勾踐可供患難,不可共富貴。大功告成后,范蠡毅然辭去大將軍職務,帶著西施,隱居太湖,經(jīng)商賺錢,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文種便沒有范蠡那么幸運了,功成未隱退,終被勾踐所殺。</p> <p class="ql-block">人性的名利欲望,鼓勵出人頭地,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人性的妒忌心理,看不得別人好。這種內(nèi)在的人性碰撞,體現(xiàn)在表象上就是藏與露,也就是才華鋒芒的掩藏和展露。如扮豬吃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認清人性的實質(zhì),才能更好地理解藏露之道,識大體,知進退,掌握時機,適時藏露。</p> <p class="ql-block">圖 網(wǎng) 絡</p><p class="ql-block">文 湖 柳</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于 淮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