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蘇霍姆林斯基說:</p><p class="ql-block">“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否則,教育的作用將會受到干擾、削弱,甚至抵消?!?lt;/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次愛的碰撞,家長與老師的關系,關系著孩子獲得的教學質量。</p> <p class="ql-block">教育從來不是學校或家庭一方的事情,也不是“學校管教書,家庭管育人”那么簡單粗暴的劃分,唯有家庭和學校良好合作,形成合力,才能發(fā)揮育人效應的最大化。家庭和學校攜起手來,也能讓教師、家長兩端的教育工作更輕松有效地進行。</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能真正“看見”孩子言行背后隱藏的心理需求,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都有可愛、善良的一面;孩子的心理需求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同時真正美好的品格,也是得到充足的愛和允許后,靈魂自發(fā)、自然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最好的家庭教育態(tài)度應該是——和善而堅定。在家庭里,父親要理性而和善,我有力量,但不使用暴力(包括語言暴力),讓孩子在心里尊重你、佩服你。母親不能只是感性地愛孩子,要有堅定的立場,孩子有什么難處,可以幫助但不能沒有規(guī)矩。每一對爸媽都是孩子的領路人。</p> <p class="ql-block">課堂不是灌輸,應該是激勵、喚醒和引領,要努力打造“生態(tài)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育人的主渠道。課堂不僅僅是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是給學生一雙明亮的眼睛,為他們打開一扇窗子。讓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教學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傳遞,也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引領。教師的作用應該是激勵、喚醒和引領。</p> <p class="ql-block">上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什么,關注點要在學生身上,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有所收獲,真正的主角是學生。一堂好課,不是教師教得多么好,而是學生學得多么好,要讓學生通過讀說聽寫獲得能力。一堂課目標是否達成,應完全視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定。</p> <p class="ql-block">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極力倡導的生態(tài)課堂教學理念。所謂課堂動態(tài)生成就是指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碰撞的課堂中,現(xiàn)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它隨著教學環(huán)境、學習主題、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jù)教師的不同處理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價值,使課堂呈現(xiàn)出動態(tài)變化,生機勃勃的特點,動態(tài)生成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課堂的真實性,它追求課堂的真實、自然、和諧,再現(xiàn)師生原汁原味的教學生態(tài)情境,從而達到師生共識、共享、共進的教學高境界,實現(xiàn)師生生命價值的不斷超越。</p> <p class="ql-block">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努力追求生機和生態(tài)。</p> <p class="ql-block">只有家長和老師通力合作,共同肩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育的作用,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精彩的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