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燕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燕”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個漢字。今天說的不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平常燕,是我們高淳特定語境里的燕,古義的燕,叫人哭笑不得的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高淳方言里的燕還可以做動詞、形容詞,它的含義是“親近而不莊重”,用《康熙字典》的話說叫“褻 ( xiè) ”。在高淳話里,燕差不多是“出丑、出洋相、肉麻、不正經(jīng)”一類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借用一張燕子的照片,與主題無關</span></p> <p class="ql-block"> 《康熙字典》說:“《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蹲ⅰ费?,猶褻也。”《禮記》是古代文獻,有權威,有歷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康熙字典》:“燕,猶褻也?!?lt;/span></p> <p class="ql-block"> 燕的意思是不是出丑、不正經(jīng),只要再看一看“燕報”的“報”,一切就明白了。這同樣是一個很平常的字,高淳方言里同樣用的是它的古義。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古代之報”實在是一樁很荒唐,很要命,很難為情的不可思議的事情,比燕比出丑還要嚴重。但是,它在古代竟然不犯法。</p><p class="ql-block"> 《康熙字典》說:“又下婬上曰報?!迸c輩分比自己高的女子私通叫報。</p><p class="ql-block"> 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的朱駿聲說:“小爾雅廣義:上淫曰婬,下淫曰報,旁淫曰通。”與輩分比自己低的女子私通叫報。</p><p class="ql-block"> 注意,這“上、下”不指年齡,不指職位,而是輩分,發(fā)生在自家人身上。在今天看來,這不就是亂倫嗎?高淳話叫“亂草蓋屋”??吹贸鰜?,主動做出這種燕報事情的責任全在男人。古代的男人真是敢做敢當。</p><p class="ql-block"> 淫上也好,淫下也罷,通通叫淫亂、亂倫。這種燕報之人,燕報之事,從古至今,從朝廷到民間,一直沒斷過。 這樣的事情老百姓見多了,罵一聲“燕報”,一笑了之。高淳老百姓罵了幾千年,也傳了幾千年。</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高淳方言里,說起燕報已經(jīng)跟亂倫的本義沒有什么關系,意思大變,沒那么嚴重了,就是一般的出丑?,F(xiàn)在說起“開盤、跳槽、出局”,誰又會想起它們曾經(jīng)是青樓行話?希望你不會因此有什么不適,更不要產(chǎn)生什么心理障礙。</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扛得住,不妨再告訴你一點。在中國古代,哥哥或者叔叔死了,弟弟或者侄兒可以娶寡嫂或者寡嬸,這也叫報。父親死后,兒子可以娶父親留下的小妾,庶母變成了自己的老婆,這個叫蒸。這種婚姻制度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行其道,在當時是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不算亂倫,光明正大地娶回來,連也私通也算不上。這在史書里都是有記載的,這才叫“燕報到家”。現(xiàn)代漢語沒有“燕報”一詞,但古代典籍卻有“報蒸”一詞,意思是“長幼不分,男女淫亂?!薄逗鬂h書·王充王符仲長統(tǒng)列傳》里面引用仲長統(tǒng)的文章《損益篇》加以揭露:“魚肉百姓,以盈其欲;報蒸骨血,以快其情?!苯野l(fā)沒用,照做不誤。娶人家的嫂子,娶人家的小老婆還有一說,娶自家嫂嫂,娶父親的小老婆,成何體統(tǒng)!都是些什么人、什么事??!</p><p class="ql-block"> 有人問了:你所說的燕報是不是普通話里的“現(xiàn)報”啊?當然不是。一方面,意思完全不一樣:燕報是陳述事實,現(xiàn)報講的是因果報應。另一方面,在高淳方言里的發(fā)音也不一樣:燕的發(fā)音是yì,現(xiàn)的發(fā)音是xì。再說了,燕可以單用,現(xiàn)不可單用??傊畠纱a事。</p><p class="ql-block"> 那么,高淳方言里的“燕世報”有沒有受現(xiàn)代漢語里的“現(xiàn)世報”的影響呢?這個可能有,也可能相對獨立,井水不犯河水。因為燕世寶一般是用來調(diào)侃小孩子的,那怕是說大人,也是把他當小孩子來說,有一種親昵的味道在里面。不知道我們的家鄉(xiāng)人有沒有體會到這一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康熙字典》:“下婬上曰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朱駿聲:“下淫曰報”</span></p> <p class="ql-block"> 出丑、出洋相、肉麻、不正經(jīng)是最基本的燕報。高淳方言引申了一下,不高興、不滿意、不劃算……所有的不如意通通叫燕報。出丑、肉麻的人也可以叫燕報,連詞性也變了。</p><p class="ql-block"> 一聲燕報,一言難盡。</p><p class="ql-block"> 燕和報的這種古義在現(xiàn)代漢語里已經(jīng)看不到,基本上絕跡了。高淳方言不僅常見,而且合二為一。恐怕又要難為我們的外地人了:</p><p class="ql-block"> “再來搭燕。” </p><p class="ql-block"> “別燕了!”</p><p class="ql-block"> “燕了不新鮮?!?lt;/p><p class="ql-block"> “要討你燕燕死了歇?!?lt;/p><p class="ql-block"> “燕了個報么!”</p><p class="ql-block"> “看格兩個燕報!”</p><p class="ql-block"> 打住,不燕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田老師說高淳方言(八十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