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圖 鐘鳴鼎食 瓶中精靈 老鄧</p><p class="ql-block"> 文 老鄧</p> <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間四月天,不負春光不負行??M繞心中多年的自駕游,地圖上無數(shù)次的丈量,終于在這個最美人間四月天,啟程了!1部車、4個“奔七”的老頑童、9天8夜、跨越鄂贛皖浙4省、行程2000多公里,一路向東,沐浴春光、徜徉美景、放飛心情。那久違的青春、那沉寂的激情,都在這個最美的春天復蘇了!激活了!</p> <p class="ql-block"> <b> 4月10日早晨,我們辭別武漢,一鼓作氣驅車400多公里,直奔心心念念的歙縣。</b></p> <p class="ql-block"> 安徽歙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秦朝置縣,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歙縣是徽州文化的發(fā)源地,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fā)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chǎn)地,是“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xiāng)”等。 歙縣古城又稱徽州古城,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并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城內景區(qū)包含徽園、漁梁壩、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等七處。覆蓋了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罩莨懦堑囊淮u一瓦、一街一巷,都濃縮了徽州人文精華,展示了徽州古城滄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徽州歷史博物館,坐落在歙縣徽州古城內,是一座地方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歷史博物館?;罩輾v史文化陳列主要分“天下徽州” “遙憶徽州” “尋根徽州” “秋興徽州” “夢里徽州”五大部分,展出物件1530件。走進徽州歷史博物館,如同推開時光之門,每一個展廳就是一幅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每一件展品無不見證徽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彰顯徽州歷史文化的厚重與淵源。</p> <p class="ql-block"> 歙縣陽產(chǎn)土樓,位于皖南山區(qū)的群山之中,是一個依山而筑的小山寨,現(xiàn)存土樓367棟,是皖南最大的土樓群,人稱“皖南最后一片凈土”。 陽產(chǎn)村已有400多年歷史,村中居民多為鄭姓,古時戰(zhàn)亂,老百姓從河南鄭州遷移到這里,建屋成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這樣一代代生活下來。村中民居呈梯形分布、依山而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均以青石砌磅為地基,再建土樓,土樓與土樓之間有石板或石板臺階或青石鋪地。無論是每一座單體土樓,還是整個村落的土樓群,都有一種鄉(xiāng)土的美感,具有濃郁的山區(qū)民居建筑特色,體現(xiàn)了人與大自然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b>離別歙縣,驅車2小時到達千島湖。</b></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來,映入眼簾的只有青翠欲滴的樹、姹紫嫣紅的花、變化多端的景,你會覺得大自然有點太偏心了,把溫潤的環(huán)境,美麗的湖泊,翠綠的樹林都集中到了江南這個魚米之鄉(xiāng),讓人流連稱羨。</p><p class="ql-block">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小部分連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為建新安江水電站攔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新安江水庫建成后,大壩將新安江上游攔截成一個巨大的湖泊,崇山峻嶺淹入湖中成為大小島嶼1078個,故名“千島湖”。</p><p class="ql-block"> 千島湖是一個美麗的湖,既有太湖的煙波浩渺,也有西湖的婉約靈秀。星羅棋布的島嶼,有的佳木蔥蘢,像一座漂浮的綠色森林,有的黃巖纏繞,像系在島身上熠熠閃光的金腰帶。這些島嶼在一泓清水的懷抱里乖巧恬靜,搖曳生姿!</p> <p class="ql-block"> 我們游覽千湖島時,恰逢天公不作美,淅淅瀝瀝下起了春雨,卻也讓我們有幸見識了雨中千島湖的別樣美麗!她被層層疊疊、蜿蜒起伏、延綿不斷的群山環(huán)繞著;寬闊清澈的湖面,被春雨濺起朵朵浪花、漾起層層波紋;遠山近水剛被蒙蒙細雨洗凈鉛華,又被忽濃忽淡的云霧上了淡妝;星羅棋布的小島如珍珠灑落在翡翠盤中。這詩意盎然的畫面,瞬間讓我們淪陷了。</p> <p class="ql-block"> <b>還陶醉在千島湖的詩情畫意中,清新寧靜的溪口已來到我們眼前了!</b></p><p class="ql-block"> 溪口位于浙江省寧波市西南40公里,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靠雪竇山,水繞山環(huán),景色秀麗。這里又因是蔣介石、蔣經(jīng)國父子的故里而引世人矚目。</p><p class="ql-block"> 蔣氏故居,至今保存完整的蔣氏遺址和民國史跡有22處。蔣氏故居建筑群由豐鎬房、文昌閣、小洋房、玉泰鹽鋪等8個單體構成。除蔣氏父子的舊跡故地外,還散布著大量的清末民初的商號和民居,勾勒出民國溪口從四明山小鎮(zhèn)快速繁衍為民國名鎮(zhèn)的發(fā)展軌跡。溪口是蔣氏父子出生、啟蒙、生活、結婚、祭祖的地方,也是蔣介石參與歷史事件的策劃地和發(fā)生地,還原了蔣介石從鄉(xiāng)村頑童到中華民國總統(tǒng)的真實歷史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 雪竇山位于溪口鎮(zhèn)西北8公里處,山巒靈秀,巖壑雄奇,瀑布絢麗,林泉幽深。其中妙高臺和千丈巖瀑布最引人矚目。雪竇飛瀑,又名千丈巖瀑布,乳泉之水流入錦鏡池,穿過關山橋,在千丈巖傾瀉而下,自巖頂至深潭,高達186米。半壁有巨石相隔,每逢春夏,大雨滂沱,飛流直下,至半壁為巨石所碰撞,擊碎溪巖飛雪,經(jīng)日光照耀,便會出現(xiàn)一道長虹,蔚為奇觀。王安石觀瀑詩這樣寫道:“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p><p class="ql-block"> 從飛雪亭舊址西北上山,就是妙高臺,臺下憑臨深谷,上多古松,從臺北上山,有三隱潭,妙高臺上接云天,下臨無地,雖處萬峰之中,登臨卻只見平臺不見峰,故有“妙高臺上妙高峰”之說。妙高臺別墅建于1930年,舊時為蔣介石專用,現(xiàn)已修葺一新。</p><p class="ql-block"> 溪口那特有的清新與寧靜,是疲憊躁動的都市人心靈的棲息地。</p> <p class="ql-block"> <b>因陌生而好奇,我們臨時決定改變行程,去朱家尖一游。</b></p><p class="ql-block"> 朱家尖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與相距1.35海里的“海天佛國”普陀山并稱普陀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是舟山群島核心旅游區(qū)“普陀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舟山群島的第五大島,島嶼面積72平方公里。朱家尖島風光秀麗迷人。島上金沙連綿,碧浪蕩漾,奇石峻拔,洞礁錯置,海光迷幻,森林廣布,潮音不絕,空氣清新。</p><p class="ql-block"> 但最讓我們震撼的還是朱家尖海峽大橋。她是連接舟山島和朱家尖島的一座按照二級公路標準設計和建設的橋梁,大橋長2907米,大橋接線公路全長10.21公里,西北與329國道舟山本島浦西段相連接,東南至朱家尖島的蜈蚣峙碼頭,是華東地區(qū)第一座特大型跨海大橋。其宏偉的造型、寬闊的橋面,令人驚嘆不已。此橋建成通車后,結束了寧波和舟山兩地之間來往只能靠船舶的歷史,極大方便了兩地民眾的出行,極大推動了舟山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這座宏偉的跨海大橋,仿佛是天降的彩虹、飛舞的巨龍!一橋飛架兩岸,天塹變通途,兩岸共繁榮,這是多少代人的夢想呀。我們平生第一次自駕穿越這座跨海大橋,仿佛騰云駕霧,驚奇、驚艷、興奮!這美好的瞬間雖短暫卻難以忘懷!美麗的朱家尖跨海大橋,我們后會有期!</p> <p class="ql-block"> <b>哈哈,從如此現(xiàn)代的朱家尖跨海大橋,到古韻悠長的天一閣藏書樓,從今到古的穿越竟只在一瞬間!</b></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由當時退隱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欽,開始于宅東建造藏書樓,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并命名為“天一閣”,時藏書七萬余卷。天一閣現(xiàn)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十大文化名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寧波標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藏書樓坐北朝南,為兩層磚木結構的硬山頂重樓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頂,青瓦覆上。一層面闊、進深各六間,二層除樓梯間外為一大通間,以書櫥間隔。閣前鑿“天一池”通月湖,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一象”等景點。天一閣具有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其藏書和建筑為研究書法、地方史、石刻、石構建筑和浙東民居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分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陳列展覽區(qū)。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qū)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qū)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qū),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在秦祠西側,有宅六棟:云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南門內有一方池塘,對著狀元廳。狀元廳的主人叫章鋆,在1851年中狀元。寧波從宋朝開始出過12名狀元,而章鋆是最后一位。 水北閣是清代寧波當?shù)刂牟貢鴺恰V魅诵鞎r棟是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的藏書家。</p><p class="ql-block"> 天一閣比想象的大,一個接一個院落,讓人迷失方向。但漫無目的地游覽也好,隨處都會有驚喜。 麻將陳列館,全國僅此一處。 這里是麻將發(fā)明人陳魚門的家族宗祠,現(xiàn)改建為麻將發(fā)源陳列館。 </p><p class="ql-block"> 悠悠古樸藏書樓,縷縷書香彌久遠。當我們走進這百年藏書樓,獨有的靈氣和書卷氣撲面而來,百年時光再現(xiàn),藏書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b>從寧波出發(fā),驅車7小時,只為景德鎮(zhèn)而來。</b></p><p class="ql-block"> 中國瓷都——江西景德鎮(zhèn)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原名昌南鎮(zhèn),因北宋景德年間燒制的精美瓷器而稱景德鎮(zhèn)。景德鎮(zhèn)是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興、因瓷而名的城市。典雅素凈的青花瓷,明凈剔透的玲瓏瓷,栩栩如生的粉彩瓷,五彩繽紛的顏色釉瓷,被稱為“景德鎮(zhèn)四大傳統(tǒng)名瓷”。古時的景德鎮(zhèn),官窯和民窯數(shù)百個煙囪晝夜紅焰蔽空,煙火相望,“萬杵之聲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寢”。盛況空前,成為馳名世界的瓷都。</p><p class="ql-block"> 我們主要參觀了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她位于景德鎮(zhèn)市昌江區(qū)楓樹山蟠龍崗,占地83公頃,是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閑為一體、全國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5A旅游景區(qū)。主要景點有歷代古窯展示區(qū)、陶瓷民俗展示區(qū)、水岸前街創(chuàng)意休憩區(qū)三大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景德鎮(zhèn)古窯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當?shù)厝俗运未_始就燒制瓷器,歷經(jīng)元明清民國至今,古窯除了向全國各地供應瓷器外還出口世界各地。古代的絲綢之路景德鎮(zhèn)瓷器是少不了的,除了向普通百姓供應,還向朝廷供應瓷器,皆因景德鎮(zhèn)瓷器制作精美而享譽天下。</p><p class="ql-block"> 景德鎮(zhèn)窯自唐代起即燒制青瓷,至北宋時以燒制青白瓷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帶青色,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zhèn)窯的新創(chuàng),其色調給人以清新爽快之感。北宋靖康之變后,宋室南遷,北方定窯的許多制瓷工匠也隨之南下,他們帶來了定窯瓷器制作技術,在景德鎮(zhèn)仿制定窯瓷器。所產(chǎn)瓷器,胎體釉色純白如粉,有“粉定”之稱。受其影響,景德鎮(zhèn)窯所燒青白瓷,裝飾逐漸為印花所替代。青白釉瓷器的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青白的瓷釉罩在刻</p><p class="ql-block">花、印花器皿上,紋樣的凹下處積釉稍厚而較青,胎薄的花紋在迎光下若隱若現(xiàn),故又有影青、映青、隱青、罩青之稱。景德鎮(zhèn)窯青白瓷曾作為貢瓷,供御府使用,其品種有碗、盒、盤、注子、瓶等。造型上常作成瓜棱口、花瓣等形狀,紋飾有牡丹、 梅花、芙蓉、 蓮花、鴛鴦、魚、鴨及兒童形象等,其裝飾方法為刻花、劃花、印花和貼花等種類。</p><p class="ql-block"> 景德鎮(zhèn)窯為我國傳統(tǒng)窯爐中獨具風格的窯。它的燒成室型呈一頭大一頭小的長橢圓形,近窯門處寬而高,靠近煙囪則逐漸狹窄矮小,故有"鴨蛋窯"之稱,全長約15-20米,容積為300-400立方米,是以松柴為燃料,火焰長而灰分少,因不含硫或者含量極少,適宜燒還原焰,對于白瓷、青花瓷、顏色釉瓷等傳統(tǒng)瓷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可裝燒高火、中火、低火的瓷坯。因窯內腔較高(最高高度不超過6米),便于裝燒大件制品,適合多品種生產(chǎn)條件,消耗量小,結構簡單,建筑速度快,基建費用少,產(chǎn)量大,周轉期快,可以快速燒成和快速冷卻,適應于景德鎮(zhèn)附近制瓷原料的特性和瓷器的傳統(tǒng)風格。</p><p class="ql-block"> 萬古流芳景德鎮(zhèn),一世聞名青花瓷。解析景德鎮(zhèn)陶瓷文明的起源、發(fā)展和變遷,喚醒那些曾經(jīng)沉睡在地下的文明記憶,用心去感受這座千年瓷都的來世今生,為她厚重悠久的瓷文化而感動、驕傲!</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代人,因沒讀萬卷書而遺憾,所以要用余生行萬里路,去填補曾經(jīng)的缺憾!這次東游結束了,西游、南游、北游將會漸次成行,讓旅途愉快!讓余生無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