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古籍 秋谷先生書法作品

黃曉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趙執(zhí)信先生手抄本《古文參同契》,高24cmx寬12.5cm ,全書49頁98面,共20000余字,由蒲松齡長孫蒲立德先生收藏,后雖幾經(jīng)周轉(zhuǎn),終于有幸成為我的藏品。書中蓋有秋谷、執(zhí)信多個印章,封面蓋有東谷收藏及金石書畫收藏等閑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封面上的兩方印章,雖然經(jīng)歷三百多年,但是依然清晰可見。第一方印上的字是:蒲氏東谷之印。第二方印的字跡雖然很清楚,但是,實在認不全印章的內(nèi)容。朋友你認識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枚篆刻印章是印在書的封二頁上,這三個字念什么?請教了幾位高人也沒能得出準確答案。有人說是“范文子”、“允文子”的,還有人說是“范立子”的,也有說應該念“允立予”的,當然還有別的念法,但是細究起來與作者趙執(zhí)信和收藏者蒲東谷關(guān)系不大,無論他們的姓名、字或號都與這三個字不挨邊。那么,這是誰印上去的?到底應該念什么,他是個什么樣的人?朋友你能幫助下我解開謎底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趙執(zhí)信,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知如老人。生于康熙元年(1662)十月二十一日,逝于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二十四日。享年83歲,山東省淄博市博山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趙執(zhí)信是與蒲松齡,王漁陽齊名的孝婦河畔三文人之一,也是清代六大詩人之一,是一位有骨氣、有才華、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論家、書法家。趙執(zhí)信才華出眾,十四歲中秀才,十七歲中舉人,十八歲中進士。后任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篡修官兼預修《大清會典》。28歲時因在康熙佟皇后國喪期間觀看洪升的《長生殿》傳奇,被削職除名。削職還鄉(xiāng)到他63歲,主要是他的漫游時間。他的足記東至黃海,西至嵩山,南至廣州,北至天津。長期的漫游生活,使他得以深入生活,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現(xiàn)實主義詩篇。1725年,63歲的趙執(zhí)信結(jié)束了漫游生活,回到故里退居在博山城東關(guān)外的別墅——因園中繼續(xù)寫作,于1744年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蒲立德,字毅庵,號東谷,歲貢生,是蒲松齡的長孫子。蒲立德自幼聰明好學,蒲松齡的裔孫中,在文學上較有成就的要算長孫蒲立德?!镀咽鲜雷V》稱蒲立德“生而穎異” ,九歲即模仿著小說一卷,鄉(xiāng)中視為神童。蒲立德自幼受其祖父和父親的影響,酷愛文學,對經(jīng)史子集、百家術(shù)數(shù)無不精通。他一生著有《易學匯解》數(shù)卷,《三字經(jīng)注解》一卷,《東谷文集》四卷,《東谷詩集》,《道學會通》四卷,《家政匯編》四十卷。蒲立德對其祖父蒲松齡及其著作非常重視,評價很高。他在《辭纂修山東通志呈》中建議將蒲松齡列為省志文苑傳應載人物,不失為一種有膽識的建言。他還為謀求《聊齋志異》的刊刻做過很多努力,為《聊齋志異》的廣泛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蒲松齡生前對長孫蒲立德企望很高,立德確實沒有辜負祖父對他的期望,他在蒲松齡裔孫中稱得上是道德學問第一人, 頗得蒲松齡的喜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蒲立德一生勤于著述,在地方上博得一定的名聲,同他的祖父、父親一樣,死后被載入縣志中。參觀過蒲松齡墓園的人們當不會忘記,墓園中有三大堆高大的古冢。東邊冢中埋葬的是蒲松齡的父親蒲槃,西邊冢中埋葬的是蒲松齡,兩冢之間偏下首的一冢即是蒲立德的墓,此種葬法在當?shù)胤Q之為“懷抱孫”。據(jù)說蒲松齡生前曾留下遺言,讓他最鐘愛的長孫蒲立德死后陪葬在身邊。然而,她的四個兒子都沒有得到這份殊榮,他們死后都葬在西距蒲松齡的墓園約200公尺的《長墓田》,蒲松齡的墓園在當?shù)乇环Q為“才子塋”實屬當之不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是道教修煉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亦被國際科學界公認為世界現(xiàn)存最古的煉丹著作。宋張紫陽《悟真篇》說:“叔通受學魏伯陽,留為萬古丹經(jīng)王。”元陳致虛《周易參同契分章注》說:“丹書多不可信,得真訣者要以《參同契》為主?!标悢t寧說:“《參同契》稱為萬古丹經(jīng)之王,歷代修煉家對于此書極其重視?!辈粌H是道家養(yǎng)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天文歷算等學科的發(fā)軔之作,如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火藥”,其原理即從此書而來。因其涉及諸多學科知識,艱深晦澀,素以“天書”著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參同契》是用隱語寫成的,其中的仙術(shù)僅靠口訣秘傳,《參同契》的抄本亦珍藏在少數(shù)黃老道傳人的手中,世人難得一見,因之《參同契》的學說至唐代才流傳到社會上,而且版本雜錯,文句惑亂,注釋亦歧義百出。道家學者雖知其中傳有古代千圣所秘的仙術(shù),卻因不得訣法難以索解,故皆妄解此書,致使《參同契》流派紛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健康長壽,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人類的追求,因為老病死是人類的必然結(jié)果。然而“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長生不死,這是道教修煉的追求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參同契》這本書,就是把長生不死的修煉理論和方法,公之于世,因此這本書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