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和女兒讀了汪曾祺的文學(xué)作品,對汪老很是敬佩,得知汪老家鄉(xiāng)高郵市建有汪曾祺紀(jì)念館,特意在五一假期驅(qū)車前去瞻仰,收獲頗豐。在館內(nèi)邊參觀邊拍照,回來后再查閱相關(guān)資料,編輯成美篇供大家分享。(展版拍照后提取文字,有些文字較多,請大家有空時耐心閱讀。)</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紀(jì)念館</p><p class="ql-block">汪曾祺紀(jì)念館是一個雙層樓宇式格局的建筑,一層約為550平方米,二層為850平方米。紀(jì)念館總體風(fēng)格古樸大方兼具現(xiàn)代簡約,遠(yuǎn)看就像七摞掀開的書稿,通過形態(tài)錯動與疊加,形成多個內(nèi)院,宛若當(dāng)年汪家大院的院落天井,充滿日常生活的煙火氣息。館內(nèi)兩層建筑設(shè)有 11個展廳,分為“百年汪老”“汪曾祺的文學(xué)世界”“家鄉(xiāng)的人和事”“為人為文”“懷念與傳承”五個主題,每個篇章連接在一起,全面展現(xiàn)了汪老先生著書立說、潛心創(chuàng)作、趣味人生的大師風(fēng)范。</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紀(jì)念館模型圖</p> <p class="ql-block">木紋清水水泥的外立面顯示出紀(jì)念館古樸大氣又不失現(xiàn)代簡約的面貌,層層紋理搭配翹起的“卷邊”飛檐則讓整個外壁看起來像是一疊疊掀開的書稿。</p> <p class="ql-block">紀(jì)念館室外廣場</p> <p class="ql-block">用紀(jì)念館原址折遷留下的磚塊在廣場西邊砌成一垛墻,上嵌汪曾祺文學(xué)作品代表作《逝水》《歲寒三友》《大淖記事》《雞鴨名家》《受戒》《人間草木》《羊舍一夕》《異秉》《沙家浜》。</p> <p class="ql-block">高高凸起的玻璃幕墻中庭</p> <p class="ql-block">中庭二樓走道連接?xùn)|西兩側(cè)展館。</p> <p class="ql-block">旋轉(zhuǎn)樓梯設(shè)在中庭,仿佛指明汪老曲折的人生軌跡。</p> <p class="ql-block">建筑空間靠院落天井一側(cè)布置落地玻璃窗,既滿足了釆光需求,院落也顯通透明亮。</p> <p class="ql-block">有的天井院落里種植樹木花草,館中更顯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外立面似摞摞書稿掀起的一角正好安排窗戶,由此向外望去,可以看到高郵城內(nèi)稍低層的民居,粉墻黛瓦清新質(zhì)樸,如同汪老文學(xué)作品表現(xiàn)的品質(zhì)。</p> <p class="ql-block">館中留影</p> <p class="ql-block">紀(jì)念館里供參觀者閱讀的開放式階梯式圖書館,藏書與階梯緊密相連錯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參觀者走進(jìn)紀(jì)念館大廳,可見右側(cè)墻壁上高掛著汪曾祺先生的巨幅照片,不由使人心存敬意!</p><p class="ql-block">汪曾祺(1920~1997)</p><p class="ql-block"> 江蘇高郵人,小說家,散文家,沈從文弟子,京派小說的傳人,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lt;/p> <p class="ql-block"> 汪老雕像</p><p class="ql-block">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yè)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xué)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jīng)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xué)系,歷任中學(xué)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p> <p class="ql-block"> 前言 ——鐵凝(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p><p class="ql-block">他像一股清風(fēng)刮過當(dāng)時的中國文壇,在浩如煙海的短篇小說里,他那些初讀似水、再讀似酒的名篇,無可爭辯地占據(jù)著獨特雋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夠靠純粹的文學(xué)本身而獲得無數(shù)讀者長久懷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他就是他自己,一個從容地“東張西望”著,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愛的老頭。這個老頭,安然迎送著每一段或寂寞或熱鬧的時光,用自己誠實而溫馨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滿靈性的故事,撫慰著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散文集有《逝水》《蒲橋集》《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汪曾祺小品》等,短篇小說有《受戒 》《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羊舍一夕》等,小說集有《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藝術(shù)小品集《汪曾祺:文與畫》,文學(xué)評論集《晚翠文談》,劇本京劇《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京劇《范進(jìn)中舉》,文集有《汪曾祺自選集》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p> <p class="ql-block">風(fēng)俗背景——高郵古城</p><p class="ql-block">汪曾祺說:“我的作品相當(dāng)一部分是以我的家鄉(xiāng)高郵為背景的?!毕袷且粭l時光的通道,把讀者帶回到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的運河邊的小城,那些五行八作,諸如挑米、賣藕、孵雞、販騾、唱戲……或在蘆葦蕩中、大淖邊,或在舊寺廟里、老街巷內(nèi),紛紛雜雜,充滿了水鄉(xiāng)清韻、商業(yè)氛圍、煙火氣息、傳統(tǒng)文化的味兒,每一個故事的背景都是一張風(fēng)俗畫。</p> <p class="ql-block">寫作手稿</p> <p class="ql-block">部分散文作品入選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p> <p class="ql-block">《多年父子成兄弟 》片言</p><p class="ql-block">……我十七歲初戀,暑假里,在家寫情書,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幾歲就學(xué)會了抽煙喝酒。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煙,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我們的這種關(guān)系,他人或以為怪。父親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lt;/p> <p class="ql-block">一個人口味最好雜一點,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谖秵握{(diào)一點,耳音差一點,也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p><p class="ql-block">——汪曾祺《五味》</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劇作輯錄</p> <p class="ql-block">名家評述</p><p class="ql-block">莫言(作家,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p><p class="ql-block">汪先生的散淡當(dāng)然不是故作的姿態(tài),他的散淡來自曾經(jīng)滄海,來自徹悟人生,來自司空見慣。但汪先生并不是絕念紅塵的老僧,他的那顆童心蓬勃跳動著,使他的作品洋溢著天真和浪漫。這樣一種老與嫩,動與靜,山與水的融合,使他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的獨家氣象。</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p><p class="ql-block">心系神珠煥彩,魂牽夢繞高郵。汪曾祺少小離家,顛沛不居,起起落落,跌跌撞撞,從鎮(zhèn)江到昆明,從上海到北京,無論是在張家口壩上勞動,還是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他心中都有烙印恒在的溫?zé)幔骸拔业募亦l(xiāng)在高郵!”</p> <p class="ql-block">草木童年</p><p class="ql-block">他走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但是走得再遠(yuǎn),故鄉(xiāng)高郵依然在他的記憶中。</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風(fēng)吹湖水浪悠悠。岸邊栽著垂楊柳,樹下臥著黑水牛。</p><p class="ql-block">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春是春來秋是秋,八月十五連枝藕,九月初九悶芋頭。</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自述</p><p class="ql-block">“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聽后笑談:“不對,高郵雙黃蛋比我名氣大多了,我只能居第三位?!?lt;/p> <p class="ql-block">三回高郵</p><p class="ql-block">少小離家老大回,汪曾祺對故鄉(xiāng)充滿著戀,他漂泊半生,譽滿文壇,晚年回鄉(xiāng),返璞歸真。三次回到高郵,與師長、親友、街鄰相談甚歡,雖來去匆匆,卻給人以知情意行等方面深刻的啟迪。</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回高郵參加的活動</p> <p class="ql-block">高郵湖上老鴛鴦: 汪曾祺 施松卿夫婦。</p> <p class="ql-block">可愛的老頭兒</p><p class="ql-block">老頭兒,是汪曾祺在家中的“別號”。媽媽這樣叫,我們?nèi)齻€兒女這樣叫,就連他的小孫女也這樣叫。有時外人來,我們在言談話語之間,一不留神也常把“老頭兒”冒了出來,弄得人家直納悶:這家人,怎么回事?沒大沒小。沒大沒小是爸爸自找的。他一向主張父母與子女之間應(yīng)該平等相處,從不講究什么父道尊嚴(yán)。他甚至還寫過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說什么“我覺得一個現(xiàn)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教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庇羞@樣一個爸爸,不叫“老頭兒”實在有點對不起他。</p><p class="ql-block">——汪朗、汪明、汪朝 (汪老三個子女)</p> <p class="ql-block">汪老不僅文章寫得好,國畫、書法也都是一流水平。</p> <p class="ql-block">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p><p class="ql-block">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p> <p class="ql-block">林岫(大學(xué)教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p><p class="ql-block">汪先生說他名曰作家,其實稍有閑暇特喜歡做的事就是寫字畫畫,寫畫得意時,無異于作得好詩文,一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書畫耕耘的慘淡經(jīng)營,在汪先生那里,都有慰藉身心的別樣歡樂。</p> <p class="ql-block">汪老還是個美食家,他寫的這方面散文有《故鄉(xiāng)的食物》《四方食事》《吃食和文學(xué)》《豆腐》《五味》《宋朝人的吃喝》,小說《黃油烙餅》等等。他會親自去菜場挑菜買菜,回家親自下廚招待客人,是個名符其實的美食實踐家。</p><p class="ql-block">塞肉回鍋油條</p><p class="ql-block">最近發(fā)明了一種吃食:買油條兩三根,劈開,切成一寸多長一段,于窟窿內(nèi)塞入拌了碎剁的榨菜及蔥絲肉末,入油回鍋炸焦,煮湯后,極滑。似南京的冬莧菜(也有點像莼菜)。</p><p class="ql-block">——給朱德熙信件</p> <p class="ql-block">作家們對汪曾祺評價</p><p class="ql-block">莫言:</p><p class="ql-block">有人有才而無趣,有人無趣而多才。汪先生是多才而有趣之人。有人留下文章沒留下故事,有人留下故事沒留下文章。汪先生是既留下很多文章,又留下很多故事的人。</p><p class="ql-block">林斤瀾:</p><p class="ql-block">他一個人就是一片森林。</p> <p class="ql-block">名人題詞,精美薈萃,賈平凹說“汪曾祺是個應(yīng)該建廟立碑的人物”。</p><p class="ql-block">高郵之寶 中華之光 —— 余光中</p><p class="ql-block">天真雋永 自在風(fēng)流 —— 王蒙</p><p class="ql-block">意味雋永 文思神遠(yuǎn) —— 葉辛</p><p class="ql-block">大俗大雅 文壇奇葩 —— 鄧友梅</p> <p class="ql-block">1997年(77歲)</p><p class="ql-block">1月,飛赴昆明參加紅塔山筆會,開幕式時身體突發(fā)不適,隨團大夫為其治療。</p><p class="ql-block">4月,到四川參加“中國當(dāng)代作家五糧液筆會”</p><p class="ql-block">后,于5月初回到北京。</p><p class="ql-block">5月11日深夜,突然發(fā)病,連夜送入友誼醫(yī)院搶救,經(jīng)診斷為因肝硬化引起的食道靜脈曲張而造成的彌漫性出血。5月16日10點30分終因搶救無效而不幸去世,終年77歲。</p> <p class="ql-block">紀(jì)念活動</p><p class="ql-block">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逝世,新華社兩次向國內(nèi)外發(fā)布消息。新華社北京16日電: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蘇高郵,1997年5月16日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他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顧問等職務(wù)。</p><p class="ql-block">新華社北京28日電:著名作家、戲劇家汪曾祺遺體告別儀式今天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書記翟泰豐、副書記陳昌本、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王蒙及文學(xué)界人士陳建功、徐懷中、杜運燮等數(shù)百人參加了告別儀式。中國作家協(xié)會、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以及巴金、冰心,減克家等知名人士送了花圈。</p> <p class="ql-block">永遠(yuǎn)的懷念</p><p class="ql-block">汪曾祺身上攜帶著上個世紀(jì)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的一條脈絡(luò),至今文學(xué)界與廣大讀者對于汪老的懷念未曾止息。我們今天還在懷念的汪曾祺,是漢語文學(xué)大家的汪曾祺。汪曾祺不僅打動了某個特定地域人們的心靈,更用他的筆溝通了整個漢語讀者的心靈,用恬淡優(yōu)美的文字為我們營造了共同的故鄉(xiāng)。他的文字能夠超越時間的界限,從過去走向未來;能夠打通地域的阻隔,從此岸走向彼岸。</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故居住落在高郵市人民路竺家巷九號,2010年定為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最近家人給小孩買來的一套汪曾祺精品集:《人間草木 》《人間有味 》《人間邂逅 》《人間有趣》——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出版 (不是廣告)</p> <p class="ql-block">待續(xù)篇高郵行(三)</p><p class="ql-block">——盂城驛、鎮(zhèn)國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