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一、全族追隨</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4年,楚漢對峙,劉邦多次派遣使者回關中慰勞丞相蕭何。有個叫鮑生的對蕭何說:“漢王在外,風餐露宿,卻屢屢派人來慰勞您,這是對您起疑心了。為您考慮,不如您把能拿得起武器的子孫兄弟全都送到軍營,這樣漢王就會更加信任您。”蕭何聽從了鮑生的計策,劉邦大為高興。</p><p class="ql-block"> 蕭何此舉,無疑是將子孫兄弟作為人質,以表明自己毫無反心。</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二、誅殺韓信</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96年,陳豨謀反,劉邦御駕親征。就在此時,呂后請蕭何入宮,原因是:淮陰侯韓信的仆人密告他勾結陳豨謀反。</p><p class="ql-block"> 蕭何心生疑竇:韓信如果要謀反,屬于機密大事,他的一個仆人怎么會獲得消息?莫非是誣告?</p><p class="ql-block"> 蕭何瞬間就明白了:自己都能想到的事情,呂后怎么可能想不到?呂后這是要借機鏟除功臣啊。如果我不配合,等她騰出手來,下一個就是我了。為了自保,只能犧牲韓信了。于是蕭何獻計,呂后順利誅殺了韓信。</p><p class="ql-block"> 韓信的軍事天才之所以能得到劉邦的重用,全靠的是蕭何的力薦,也因此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故事??墒?,韓信之所以慘死,也是蕭何的計策,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這樣來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三、舍棄家財</b></p><p class="ql-block"> 劉邦聽聞韓信被殺的消息后,派使者回長安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增加食邑五千戶,并派一名都尉率領五百多人護衛(wèi)相國。</p><p class="ql-block"> 當大家都給蕭何道賀時,有個叫召平的告訴蕭何:種種跡象表明,皇上對你起了疑心。于是蕭何拒絕封賞,并捐出全部家財以資助軍隊。此舉讓蕭何再次逃過一劫。</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四、自污名節(jié)</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95年,黥布造反,劉邦再次親征,蕭何還是坐鎮(zhèn)關中。</p><p class="ql-block"> 劉邦數(shù)次派遣使者詢問相國蕭何在做什么。蕭何覺得皇上在前線平叛,自己要照顧好后方,于是更加努力地安撫勉勵百姓,拿出全部家財送去供應軍需,就像陳豨造反時自己所做的一樣。</p><p class="ql-block"> 這時有個賓客勸蕭何:您經營關中十幾年,深得民心,皇上多次派人來詢問您的情況,就是怕您威信太重、撼動關中,您現(xiàn)在不但不能再博取百姓的歡心,相反的,您要強制賤買民田,從而自污行跡、降低聲望,這樣皇上就對您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蕭何依計而行,劉邦平叛歸來后,有百姓攔車告狀,劉邦笑對蕭何說:“你蕭相國居然這樣利民,你自己去向百姓謝罪吧。”</p><p class="ql-block"> 蕭何趁機為民請命:請把上林苑賜給百姓們進去耕種。劉邦大怒,認定蕭何是接受了商人們的賄賂,借上林苑在討好百姓,立即將蕭何下獄,給他安上“貪污受賄”的罪名。</p><p class="ql-block"> 幾天后,有個姓王的侍衛(wèi)勸說劉邦:蕭何為民請命,是宰相職責所在,如果他是貪圖金錢,那么當初您同項羽對峙數(shù)年,后來陳豨、黥布造反,您又親征平叛,那時蕭相國留守關中,如果他稍微跺跺腳,那么整個函谷關以西就不會為陛下所有。蕭何不在那時謀取大利,今天反而去貪求商人的那點兒賄賂嗎?</p><p class="ql-block"> 劉邦才放下疑慮,將蕭何釋放。</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五、儉樸治家</b></p><p class="ql-block"> 蕭何購買田宅,一定選在貧困偏僻的地方,房屋極為儉樸,連圍墻都沒有,他說:“后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保ê蟠訉O如果賢德,會效法我的儉樸;如果不肖無能,這種田宅也不會被有權勢的人侵奪。)</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93年,蕭何去世,謚號文終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