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星為帆,以研為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雙向奔赴,抱團成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互幫互促,共創(chuàng)未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幼小星光,璀璨童年</b></p> <p class="ql-block">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及《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等文件精神,扎實推進幼小銜接工作,5月12日下午,靈溪三小及附屬園聯(lián)合永順縣金色陽光幼兒園、七色光幼兒園、皇家學園幼兒園及部分家長齊聚靈溪三小進行了家園校聯(lián)合教研活動。</p> <p class="ql-block"> 家長、老師按時簽到</p> 幼小聯(lián)動 深度銜接 <p class="ql-block"> 活動開始,靈溪三小校長李啟枚致辭,表達了對本次活動的期待與支持,強調(diào)幼小銜接政策有要求,形勢有需要,教育有規(guī)律,呼吁老師和家長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幫助幼兒順利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p> 聯(lián)合教研 思想碰撞 <p class="ql-block"> 靈溪三小幼兒園向彩云老師執(zhí)教大班科學活動《圖形碰碰樂》。老師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活動中老師引導孩子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感受了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fā)展了孩子空間方位知覺能力,探究意識,體驗了圖形變化帶來的樂趣!</p> <p class="ql-block"> 靈溪三小小學教師彭婧執(zhí)教的一年級數(shù)學《認識圖形二》,通過復習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課堂小結(jié)、課后延伸五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行,并知道名稱及其特征。課堂中教師循循善誘,學生積極主動。</p> <p class="ql-block"> 由靈溪三小小學教師敖慧執(zhí)教的一年級語文課《小猴子下山》,敖老師抓住了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采用了知識性、趣味性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中通過讀做結(jié)合、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對文章進行梳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活動中主持人朱佳維帶來的韻律操動感十足,嗨翻全場,讓大家的疲勞一掃而光。</p> <p class="ql-block"> 執(zhí)教老師進行說課反思。</p> 雙向奔赴 專業(yè)引領 <p class="ql-block"> 靈溪三小副校長廖紅梅對三位教師的教學進行了專業(yè)評價,充分肯定了教師教學中的優(yōu)點,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了指導性的建議并從幼兒園與小學課堂的“同”和“異”進行了分析,找到幼小教學的契合點和共生點。廖校長還從“我們這樣做、接下來我們還會這樣做、我們需要家長這樣做”這三個方面對我校聯(lián)盟園幼小銜接工作作了階段性總結(jié)。</p> 分享交流 凝聚共識 <p class="ql-block"> 幼兒園游戲故事研討環(huán)節(jié),大家圍繞什么是游戲故事及游戲故事產(chǎn)生的背景、游戲故事的書寫形式、表現(xiàn)形式、 游戲故事的組織策略有哪些等問題進行研討。</p> <p class="ql-block"> 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圍繞問題進行梳理。</p> <p class="ql-block"> 各小組代表上臺分享交流看法。大家對游戲故事概念凝聚共識。</p> <p class="ql-block"> 靈溪三小幼兒園教師朱佳維進行了《城堡搭建記》、《樂在“騎”中,“騎”樂無窮》游戲故事案例分享,和大家一起學習探索。</p> <p class="ql-block"> 靈溪三小幼兒園副園長彭芳林向大家匯報了本園幼小銜接工作開展的情況,分享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反思不足,提出改進策略。</p> <p class="ql-block"> 靈溪三小校長李啟枚為執(zhí)教老師頒發(fā)榮譽證書,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教以共進,研以致遠,花開有時,銜接有度。幼小雙向教研交流活動,是一次互相走進的過程,也是一次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并探求解決方法的過程。同時,構建起幼兒園與小學相互學習與交流的平臺,做到共同發(fā)現(xiàn)、梳理和解決問題,共同探討研究銜接策略,助力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