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當你走進西安的都城隍廟,你了解它的背景資料嗎?帶你去看老城隍廟的背后故事。西安都城隍廟始建于明洪二十年(1387年),是明王朝的三大城隍廟之一,由于級別很高,故稱“都城隍廟”,我國民間的“城隍”信仰始于周秦,發(fā)展于魏晉南北朝,盛行于唐宋之后,一直沿襲至今,城隍神是保城市安全,百姓平安之神,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下令對天下所有城隍重新加封,并各封相應品級朝服,西安都城隍廟正是在此大背景下修建起來的。</p><p class="ql-block"> 西安都城隍廟,屬清代曾屢建屢毀,廟院規(guī)模宏大,分廟院和道院兩大部分,現僅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偉壯觀,頂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門窗浮雕各種圖案花紋,雕工精細、圖案精美。殿內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建筑巍峨,古樸壯觀,顯示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 </p><p class="ql-block"> 2001年06月25日,西安都城隍廟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出資,將廟內商販遷出,將廟產歸還道教協會。隨著西大街改造工程,對城隍廟進行了全面系統規(guī)劃,恢復這座都城隍廟往日雄姿。2005年10月啟動的城隍廟廟前廣場改造工程目前已經完工,修復了巍峨壯觀的都城隍廟大牌樓和山門,使其與大街東端的鐘樓、鼓樓遙相呼應,成為古都西安的又一盛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