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8日,松陽縣登山戶外運動協(xié)會一行15人由于天公不作美臨時調(diào)整活動線路,歪打正著的參加了由中國烹飪協(xié)會、浙江省餐飲行業(yè)協(xié)會、縉云縣縉云燒餅協(xié)會主辦的首屆中國燒餅文化節(jié)??N云燒餅是縉云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chǎn),一只小小的燒餅走紅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據(jù)統(tǒng)計已累計在全球開出8000多家店鋪,覆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16個國家和地區(qū)。2022年,縉云燒餅?zāi)戤a(chǎn)值達30.2億元,從業(yè)人數(shù)超4萬人。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縉云燒餅會成為全世界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美食街分為 ABCD四個區(qū)域,除了燒餅外,還有敲肉羹、清明粿、麻糍、金團…、窩窩頭……還有來自各地的美食:磐安大蒜餅,臨安牛肉餅,毛氏御餅……共計268個攤位,246種特色小吃,席卷石城,為您帶來饕餮盛宴。</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主題為“弘揚燒餅文化,匯聚共富力量”</p> <p class="ql-block">剛剛出爐的縉云燒餅,冒著熱氣,餅皮金黃色,略焦的糖油上粘著滿天星一樣的芝麻。餅一入口,軟糯香醇,慢慢咀嚼、細細品味,更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除了縉云燒餅,老北京麻醬燒餅、磐安大蒜餅、德輝酥餅、諸暨西子團圓餅等各類燒餅也在本屆中國燒餅文化節(jié)上亮相。來自全國各地的燒餅企業(yè)代表、各燒餅品牌的參賽選手和非遺傳承人齊聚此次活動,切磋燒餅制作技藝,交流燒餅飲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各地燒餅讓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羊肉串,羊肉串......”烤爐上的羊肉串,香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四方美食,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吃小吃,吃的是當?shù)氐臒熁鹞?,也是人間情味。</p> <p class="ql-block">美食攤位上的業(yè)主們摩拳擦掌,使出渾身解數(shù)招攬顧客;食客們嘴里的美食還未下咽,又被一旁的佳肴饞得口水直流,眼花繚亂處,不知該從何處下嘴。</p> <p class="ql-block">香酥可口,外焦里嫩的臭豆腐,那其妙的臭香,令人欲罷不能。</p> <p class="ql-block">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無奈肚子已經(jīng)吃撐了,只能戀戀不舍的告別了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江南石窟——縉云巖宕。若問縉云巖宕為何物?乃勞動人民打鑿凝灰?guī)r而致,是開采石材的遺址,分布地域集中,走近現(xiàn)看,美不勝收,讓人著迷,讓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巖宕書房~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感慨。</p> <p class="ql-block">巖宕本身的建筑感非常強,千百年來的手工開鑿在山石上留下了獨一無二的人力痕跡,層層疊疊,依次而上,巖石上的紋理構(gòu)造各有不同,但線條自然流暢,讓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奇妙的結(jié)合在一起,有著巧奪天工之美。</p> <p class="ql-block">體驗一下石墻的溫度,聆聽石縫中是否有蒼老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縉云巖宕,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今天終于見其容顏。約8000年前,由火山噴發(fā)的火山灰沉積而成的凝灰?guī)r,也稱條石。質(zhì)地堅韌,不易風化,使得這里有悠久的采石歷史,氣勢磅礴的采石遺址,成就今日之景觀。</p> <p class="ql-block">由于長期開釆,每個巖宕采石挖出來了形狀各異,深淺不一,大小不同的空間,是"渾然天成"的。并且石壁也形成了不錯的視覺肌理。宕內(nèi)冬暖夏涼,巖宕旣是前人辛勤開釆獲得財富的場所,也是留給后人激勵的寶貴財富<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倪翁洞又名初陽谷,位于鼎湖峰西練溪邊初陽山上,由大小三洞組成。洞前好溪蜿蜒,鼎湖在望。初陽谷中燈盞洞、米篩洞、讀書洞三洞并連,每當旭日東升,有一縷陽光射透三洞的奇觀,人稱“陽谷三竅”。能過米篩洞的都是窈窕淑女,瞧瞧誰是?</p> <p class="ql-block">相傳古時有一位倪翁隱居于此,亦名倪翁洞。李陽冰因之寫下“倪翁洞”三字,后來游客以此為題材,留下了眾多的游記詩文?,F(xiàn)存題記中,唐代2處,宋代11處,明代22處,清代7處,民國15處,近代3處,待考3處,共63處。其中,最為著名的當為唐朝著名書法家、縉云縣縣令李陽冰的“倪翁洞”三字。</p> <p class="ql-block">倪翁洞是初腸山山腰的巖洞,是原巖坡易風化的團塊狀漿屑,經(jīng)好溪水流沖蝕,形成大小洞穴,又經(jīng)地殼抬升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獨峰書院。832年前,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朱熹游歷縉云,在仙都廣收門徒開壇講學;朱熹離開后,他的學生建讀書堂于仙都巖。寶慶三年(1228),在青田進士葉嗣昌提議下,人們在鼎湖峰對面的伏虎巖下創(chuàng)建禮殿,作為講貫之所,以示紀念。咸淳丁卯(1267)縉云進士戶部尚書潛說友撥款擴建,名為獨峰書院。同治十二年(1873),縉云知縣何乃容改址在好山腳下的“晦庵先生彌節(jié)于此”之處重建。</p><p class="ql-block">獨峰書院,建筑風格屬晚清,占地1200平方米,核心部分為三間三進,左右?guī)慷g,南北對稱,由卷洞圓門和小門相連。其間花園、天井、圍廊渾然一體。院內(nèi)有欏木石楠、銀杏、桂樹、山茶、金錢松、芭蕉等名花名木。院內(nèi)展覽以紀念朱熹為中心,并陳列仙都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文學藝術(shù)作品,以及仙都恐龍化石圖片,供游客觀賞、品味。</p> <p class="ql-block">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美景令人留連忘返。時光荏苒,初心不改,一起走過的日子,一起爬過的山峰,都化成生命的足跡,讓我們一起看季節(jié)流轉(zhuǎn),歲月復遷,慢慢變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