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這個五一節(jié)的后三天兒子要補課,加上老婆的一位老輩子滿十要在其老家做酒,節(jié)日期間我只好在家照顧兒子的起居。</p><p class="ql-block"> 說是起居,更多的是做飯。期間我做了涼拌(無刺)鯽魚、水煮腰花、腦花烘豆腐、家常魚泡、炒花甲等,得到了兒子的好評。</p><p class="ql-block"> 有點點意外的事,有天逛菜市場感動到我了。那天我去買蓮花白,看見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推著輛老式的舊自行車,后座上綁了個竹編的有些陳舊的菜框框,里面大概有六七棵蓮花白。一看蓮花白就是剛從地里砍來的,很是新鮮,而且外層有些青老的葉片上還有好些蟲眼。我原以為是稱重賣的,沒想到老大爺說一塊錢一棵。后面還補了一句,說菜秧秧就是一塊錢,僅賣夠菜秧秧本錢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我一下不知道說什么話好,果斷買了一棵。蔬菜成品的售賣價格與秧苗費用一致,肥料費、種植費及各種雜費等于圈圈,看來農(nóng)民種農(nóng)作物確實不掙錢了,而且還是虧錢。</p><p class="ql-block"> 記得我還不滿10歲的時候,我們生產(chǎn)隊會安排一些田地種些經(jīng)濟作物,像甘蔗、麻、蕎麥、萵筍、蓮花白等。由于那時還沒有包產(chǎn)到戶,糧食是不夠吃的,當時的主題詞還就是一個“餓”字(還上升不到“窮”字),因而那些經(jīng)濟作物成熟的時候生產(chǎn)隊會安排幾家人輪流在夜間看守,免得被人“偷”開充饑。</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看守棚很簡單,用三根木頭或竹子做個三腳架,其中一根要拉長,整個三腳架就如放倒的三菱體,然后用曬簟把三腳架包起來,周邊用干谷草塞緊。三腳架里面同樣用干谷草鋪滿,再鋪上草席。誰家值守就把自家的鋪蓋抱去。</p><p class="ql-block"> 我曾跟著父親去值守過,跟別家一起守蓮花白。記得當時是深秋,早晚都有霜凍,我們窩在看守棚里,用被子把自己裹緊,外面再冷也不怎么覺得了。那時的蓮花白秧秧一分錢可以買幾株,蓮花白成熟后一棵三五斤是有的,雖說只有兩三分錢一斤,可成品的售賣價格卻是秧苗成本的三四十倍,除去肥料、種植等費用,還是能賺些錢的。這也難怪當時生產(chǎn)隊要種經(jīng)濟作物了,要派人看守也就不覺為奇了,因為地里是集體的共同財富,更是全體社員辛勤勞動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最近出現(xiàn)了一個新名詞:農(nóng)管。不用去查究,想大家都知道跟我們熟悉的城管差不多,事實上也確實是差不多。前些天看新聞,說農(nóng)管不準農(nóng)民在自家地里種經(jīng)濟作物,不準農(nóng)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種蔬菜,不準農(nóng)民擅自養(yǎng)豬、雞、鴨、鵝、兔等,要必須報備。啥叫報備?這些年不是都不準農(nóng)民殺年豬了嗎?說不定今后還有十不準、百不準、千不準……這不就是用管理城市的方式去管理農(nóng)村嗎?</p><p class="ql-block"> 我就奇怪了,中國是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有著幾千年的農(nóng)耕歷史,還從來沒有過給農(nóng)民制定這樣那樣條條框框的。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歷來都以“自給自足”為主題。農(nóng)民的要求不高,能吃飽飯就行了。試問這也不準那也不準農(nóng)民能吃飽飯嗎?在自家的土地上還能自己說了算嗎?</p><p class="ql-block"> 我認真查閱了一下國家設立“農(nóng)管”的本意,是為了種子安全、農(nóng)藥安全、肥料安全等。我就奇怪了,要保證那些安全難道不該是去“管”生產(chǎn)廠家嗎?管消費者是不是念成“歪經(jīng)”了?!就像我們的中醫(yī)一樣,這么些年居然用西醫(yī)的方式來管理中醫(yī),就是典型“念歪經(jīng)”,效果如何相信我們心里都是有桿稱的。</p><p class="ql-block"> 說來奇怪,我已經(jīng)四年多沒有吃過一顆藥了,沒想到的是這次五一節(jié)和清明節(jié),我的身體都出現(xiàn)了莫名的不舒服,腹痛腹脹,雖不至于很難受,但讓我很沒胃口,清明節(jié)后去重慶出差那幾天至少有兩天都沒有進食,最后還是買了幾管藿香正氣液,算是打破了我近五年沒吃過一顆藥的記錄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今年閏農(nóng)歷二月,按一種說法是不能上墳的,因此清明節(jié)期間我只是在老家的母親牌位前燒了些紙錢。五一期間由于照顧兒子起居時間排不過來,因而也沒有回老家去給母親磕頭,看來是母親怪罪我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老家街上朝會的日子,也是母親的生日。由于三年疫情的原因,老家街上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沒朝會了,我可一直念叨著。原以為今年政府也不準朝會的,沒想到中午跟家里打視頻,看到好些親戚都來我家了,街上也是車多人多,原來今年恢復朝會了。要母親還在世的話,今天就是母親79歲的生日,應該比往年的朝會還要鬧熱些。</p><p class="ql-block"> 我從視頻里看到,今天老家天氣很好,我從昆明移栽的刺五加也長得很旺盛,只是不知道我曾戲稱的藍花楹廣場的藍花楹開沒有,因為現(xiàn)在是五月,是紅紅的五月,是藍花楹開花的紅五月。</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