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岳麓山,因南北朝劉宋時《南岳記》“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岳麓為足”而得名,位于湖南長沙岳麓區(qū)湘江西岸。</p><p class="ql-block">岳麓山,是融中國文化精華的儒、釋、道為一體的文化名山。麓山景區(qū)面積5.28平方千米,是較為難得的城市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岳麓山還有中國四大書院之岳麓書院和四大名亭之愛晚亭等名勝。2012年,岳麓山風景名勝區(qū)為國家5A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歷代四大名亭 - 愛晚亭</p> <p class="ql-block">“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p><p class="ql-block">愛晚亭,位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風峽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為清代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創(chuàng)建,原名紅葉亭,后據(jù)唐代詩人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詩句,更名愛晚亭。</p><p class="ql-block">愛晚亭古樸典雅,亭坐西向東,三面環(huán)山,整體上保留了較多清代亭臺樓閣建筑的風格。2013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愛晚亭結構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積50平方米。亭邊長6.23米,臺基高0.4米,通高12米。愛晚亭內金柱圓木丹漆,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 亭頂重檐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遠伸高翹,覆以綠色琉璃筒瓦。愛晚亭八柱支撐,分上下兩層,亭角翹首相望。愛晚亭亭臺東西兩面的亭欞懸有“愛晚亭”金字紅匾。</p><p class="ql-block">愛晚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遠觀似凌空欲飛狀。亭東向開闊,只有平地縱橫十余丈。銜遠涵近,紫翠菁蔥,流泉不斷,熏染陶然。亭前那方池塘,略有畝許,周邊桃柳成行。放眼遠眺,皆是楓林。亭前石柱上刻有程頌萬所撰的對聯(lián):“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云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p> <p class="ql-block">愛晚亭與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杭州湖心亭并稱中國歷代四大名亭。亭內有一橫匾,上刻毛主席手跡《沁園春·長沙》詞,亭正東面額朱色鎏金“愛晚亭”匾,為毛主席所題。</p> <p class="ql-block">愛晚亭古樸典雅,亭坐西向東,三面環(huán)山。愛晚亭內為丹漆圓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巖,加之配以東西兩面亭欞所懸的紅底鎏金“愛晚亭”匾額,令亭子有現(xiàn)代意味,整體上保留了較多清代亭臺樓閣建筑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 岳麓書院</p> <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與商丘應天書院、九江白鹿洞書院、登封嵩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大門</p> <p class="ql-block">“唯楚有材,以斯為盛”</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tǒng)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歷經(jīng)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至清光緒廿九年(1903年),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民國15年(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1986年麓書院正式對外開放。今天的岳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yǎng)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勝地,更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古建筑群,分為教學、藏書、祭祀、園林、紀念五大建筑格局,建筑面積有31000多平方米,分為書院、文廟及新建的中國書院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占地25000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中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院落,除了營造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縱深感和視覺效應之外,還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p><p class="ql-block">??書院二門</p> <p class="ql-block">講堂,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書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開寶九年(976)岳麓書院創(chuàng)建時,即有“講堂五間”。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理學家張栻、朱熹曾在此舉行“會講”,開中國書院會講之先河。檐前懸有“實事求是”匾。</p> <p class="ql-block">御書樓,御書閣藏書樓是體現(xiàn)中國古代書院講、藏書、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書功能的主要場所,岳麓書院創(chuàng)建始即在講堂后建有書樓,宋真宗皇帝賜書后更名“御書閣”,。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撫丁思孔從朝廷請得十三經(jīng)、二十一史等書籍,建御書樓于今址。清代中期,岳麓書院御書樓已發(fā)展成為中國民間一座較大型的圖書館,藏書14130卷。今天的御書樓仍然作為古籍圖書館使用,藏書數(shù)量已逾五萬冊,大型工具書如《四庫全書》、《續(xù)解四庫全書》等均有珍藏。</p> <p class="ql-block">文廟,位于書院左側,自成院落。由照壁、門樓、大成門、大成殿、兩廡、崇圣祠、明倫堂等部分組成,其規(guī)格與各郡縣文廟相當。</p> <p class="ql-block">汲泉亭,岳麓書院的園林建筑之代表,亭前有泉池,如游畫中。</p> <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齋舍、祭祠、連廊鱗次櫛比,是書院與園林結合之作的經(jīng)典。</p> <p class="ql-block">人文薈萃延千年,</p><p class="ql-block">修竹掩眏古書院。</p><p class="ql-block">看識湖湘淵文化,</p><p class="ql-block">感悟文脈初倪端。</p><p class="ql-block">正所謂:不看岳麓書院,不識湖湘文化,不知中國文脈。</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為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書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感謝欣賞與品評!</p><p class="ql-block"> - 19.10.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