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老照片里的家國情懷

澈朗

<p class="ql-block">  翻出家中的老相冊,輕輕地拂去上面的浮塵,細細翻看那些沉睡已久,靜靜地躺在相冊角落里的老照片,霎時間,好似穿越時光隧道又回到了六十年前,光影交匯的那瞬間,定格出一幀難忘的畫面,留下了一抹永恒的回憶,回憶的背后,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題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2年12月 北京(左→右)陳明江、周天行、黃拔山、(父親)趙向明、趙彬。</p> <p class="ql-block">  下面就從這張照片說起,父親從部隊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兩年之后。1952年11月,父親又奉命南下,援建鞍鋼的生產恢復和建設,成為了鞍鋼“五百羅漢1”之一。此后,他就一直從事黑色冶金礦山設計、研究的工作,他們所承接的項目遍布全國各地。所以出差是他的家常便飯。每次出差,北京是他必去的地方,一是到部里匯報工作,接受任務。二是當時的北京火車站,是去往全國各地的最大樞紐站。</p><p class="ql-block"> 父親有幾個好友(同鄉(xiāng))在北京工作。每次進京,他都要擠出一定時間去看望他們,而相聚的那一刻也是他們最為難忘、快樂的時分。</p><p class="ql-block"> 光影交合的一瞬間,定格下他們聚會中的一幀歡暢的畫面,你看周天行叔叔,怡然自得地將雙手分別搭在身兩邊的叔叔肩膀上,一看就是個性情中人,其他的幾位叔叔也是喜悅之情難于言表。至于,他們當時聚在一起談些什么呢?現(xiàn)在已經無從得知了,不過談話的主題無外乎是,他們曾經共同走過的那一段艱難、漫長的崢嶸歲月,追憶那些永遠失去的戰(zhàn)友、親人。當然也少不了聊聊各自的工作,暢想一下祖國的未來。</p><p class="ql-block"> 有時候,我看著眼前的這些老照片,會突發(fā)奇想,如果他們是出生在沒有戰(zhàn)亂的和平年代。他們當中的人,或許是某個行業(yè)或領域中業(yè)有建樹的佼佼者、專家。但命運使然,他們歷經了迷茫、彷徨、覺醒后果斷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捆綁在了一起,他們這些未滿二十歲懦弱書生,竟然拿起了槍桿子,搞起了武裝斗爭,做起了地下工作者,為了信仰而不畏犧牲,放在今天,很難為人所理解。但在百多年前的腥風血雨中,卻是革命者的革命常態(tài)。</p> <p class="ql-block">1962年于北京頤和園,前排右??左 趙彬、趙彬夫人、孩子、陸文</p> <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年前,照片中的他們五人幾乎有著相同的經歷,出生在全國著名僑鄉(xiāng)廣東臺山、開平的僑工家庭(陳明江廣西人)靠親人在海外艱辛地打拼,掙得一點銀元寄回家中,供養(yǎng)全家生活和孩子的念書。這樣,他們才有機會上學,接受進步思想,逐漸成為意識覺醒,飽讀詩書的寒門學子。</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變”后,山河破碎,生靈涂炭,戰(zhàn)火燒遍了全中國。1938年10月,日寇從大亞灣登陸,占領了廣州。緊接著,長驅直入逼近江門、開平、臺山等地。這時,他們有的還在外地讀書,有的是剛剛畢業(yè)才參加工作 ,在國家、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他們放下課本,放下工作,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抗日的洪流之中。</p><p class="ql-block"> 趙彬和父親趙向明都是臺山斗山鎮(zhèn)浮石村人。1937年3月,父親在廣州學校讀書時,參加了我黨領導下的進步組織“秘密學聯(lián)”。1938年8月,父親結束了學業(yè),從廣州回到家鄉(xiāng),在學校教書。趙彬早些時候已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在一所小學當校長。起初,他們和村里的知識青年一起寫文章,定期出版《浮石青年》雜志,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以喚醒民眾,共同抗日救亡。通過實踐,他們總結出,光是靠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自己的武裝隊伍,要真刀真槍地與敵人干,但他們又苦于沒有組織武裝、作戰(zhàn)的經驗,經過反復的計議,一致認為,只有找到共產黨,有黨的正確領導,才能進行武裝斗爭。最后他們一致推舉,由在下南村小學當校長的趙彬,去找共產黨。趙彬帶著這個使命,到了臺城,幾經周折,終于把共產黨找到了。當時臺山的黨組織對這些青年并不都認識。但對趙彬、趙向明等人搞抗日宣傳活動的情況,比較了解。因此,他們很快就在臺城吸收趙彬加入中國共產黨。接著,在趙彬的推薦和介紹之下,由黨組織派李嘉人審查并批準。1938年11月2日,對趙向明等十幾名青年破常規(guī)吸收入黨。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抗日救亡運動,迅速地在當?shù)嘏畈l(fā)展。入黨初時,父親和趙彬接受了黨組織交給他們在浮石鄉(xiāng)發(fā)展黨員,建立黨組織的任務。由于形勢發(fā)展的很快,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黨員就有了很大的發(fā)展。1939年上半年,縣委決定成立中共東南區(qū)委員會,父親被選舉為區(qū)委委員。緊接著趙彬和父親一起建立起浮石鄉(xiāng)第一個黨支部,由父親兼任支部書記(公開身份浮石小學校長)。</p><p class="ql-block"> 1941年9月27日、28日,日軍兩次進犯浮石鄉(xiāng),浮石黨支部帶領全副武裝的該鄉(xiāng)自衛(wèi)隊和群眾,到橫江至斗山的公路布防,打退了日軍的兩次進犯,保衛(wèi)了浮石以東的一大片鄉(xiāng)土,保護了老百姓的生命、財產。通過這幾次的反擊日寇的行動,黨員的模范行動得到群眾的稱贊。增強了他們抗日的信心和決心。一批知識青年、農民青年踴躍報名參加革命,參加抗日游擊隊,到一九四三年為止,先后共達三十多人。父親家中共兄弟四人,父親排行老大,在他的影響和引導下,三個弟弟全部參加了革命。1945年11月,在恩平的”朗底”戰(zhàn)斗中,父親的二弟趙長勝, 身為副連長兼任獨立排長,奉命帶領全連掩護主力部隊撤離,最后彈盡糧絕,飲彈壯烈犧牲,年僅25歲。</p><p class="ql-block"> 1940年下半年,趙彬的身份暴露,調到珠江三角洲敵占區(qū)工作。由父親接任中共東南區(qū)委書記,1941年8月,父親奉命調到其他地方工作,浮石村支部隨著斗爭形勢的發(fā)展,蓬蓬勃勃地壯大起來,做出了許多出色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4年春夏之間,盤踞江門、新會的日偽軍蠢蠢欲動,準備集結兵力大舉進犯粵中地區(qū),趙彬大隊長奉命率領威震敵膽的第三區(qū)抗日聯(lián)防大隊回到臺山。10月11日,三區(qū)抗日聯(lián)防大隊在友軍的配合下,攻打盤踞在臺城的日偽軍,率先從南門攻入臺城,攻占了縣立師范學校,控制了校內的珠峰山制高點,城內的日偽軍慌亂潰退,入臺首戰(zhàn)告捷。校內旗桿上的日本太陽旗,被扯下,升起了中國國旗。此后,三區(qū)抗日聯(lián)防大隊由古兜山向大隆洞挺進,建立大隆洞抗日根據(jù)地,部隊改編為臺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1945年3月,番號又改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四團,趙彬擔任團政委。1946年6月,趙彬奉命參加了“北撤2”。</p><p class="ql-block"> 在白色恐怖深重的廣東,父親聽從組織上的命令,根據(jù)對敵斗爭的需要,在部隊和地方之間不斷地轉換著身份,時而是課堂上的教書先生,時而又是戰(zhàn)場上與敵人廝殺的游擊隊戰(zhàn)士。1946年6月,在中共新鶴縣委擔任宣傳部長的父親,奉命到香港集結,準備參加“北撤”。到香港后,組織準備讓他到國外工作,但最后,還是決定他留在香港做黨的地下工作。1948年2月,父親奉命調回內地,擔任廣東游擊隊臺開赤總隊政治處主任,后任濱??傟牰麝柵_獨立大隊政委,兼任恩陽臺工委書記。</p> <p class="ql-block">1949年,在廣東臺山游擊區(qū)濱??傟牰麝柵_獨立大隊的一個連隊。</p> <p class="ql-block">  陳明江出生在廣西防城縣東興,1938年2月,國難當頭之時,他和同鄉(xiāng)同學劉鐵,為了尋找抗日救國的道路,毅然離開學校、家鄉(xiāng),輾轉奔波來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請求到延安去,組織上很快把他們送到了延安,并進了陜北公學(后轉入抗大),總共學習10個月,1938年11月,到延安開會的廣東省委書記張文彬,向中央求援一批廣東籍的干部,回到敵占區(qū)打游擊。就這樣,陳明江奉命來到廣東新會縣當了武裝部長,后來任廣東人民解放軍第二團任政委,抗日戰(zhàn)爭后期,陳明江擔任新會縣委書記、新鶴游擊大隊長。</p><p class="ql-block"> 1944年12月31日,陳明江率領新鶴游擊大隊約50人,護送中區(qū)縱隊首長和地方領導,從鶴山宅梧參加會議后返回原地,途經司前,夜宿白廟村松山炮樓。同日,新鶴大隊另一部約60人,從鶴山云鄉(xiāng)護送重武器前往潮透鄉(xiāng),也途經松山宿營。國民黨“挺五”縱隊司令周漢鈴獲此情報,立即調兵1200余人(包括汪偽部隊)將松山村重重包圍。天剛亮,便向村內發(fā)起進攻。雙方從早晨激戰(zhàn)到夜晚,新鶴大隊利用有利地形,擊退了頑軍的多次進攻。最后,次日凌晨,新鶴大隊利用夜色掩護,在當?shù)叵驅У膸ьI下成功突出重圍,經潮透石船山轉移到鶴山泮坑村。此次反圍剿戰(zhàn)斗中,新鶴大隊一名機槍手和一名副射手犧牲,多名隊員受傷。這就是當時的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戰(zhàn)斗“松山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部隊成功突圍后,敵人開始了瘋狂報復,在附近的村莊大肆搜捕抗共產黨員和抗日游擊隊員,共有20多人被捕,新會縣委書記、新鶴游擊大隊長陳明江的妻子黃美英被捕其中。當時敵人包圍了西涌村,要求村民交出黃美英,否則就開始一場大屠殺。為了不拖累村里的鄉(xiāng)親們,黃美英神情淡定地從人群中走出來,說道:“放了他們,我就是你們要找的黃美英。”鄉(xiāng)親們看著黃美英大義凜然的模樣,兩眼噙滿淚水……黃美英由于身份特殊,是縣委書記的夫人,日軍想方設法勸她投降,黃美英義正辭嚴地拒絕。日軍十分惱火,采用了十分殘忍的酷刑,見她還是意志堅定,寧死不降。最后,敵人也失去了耐心。次日早上,鬼子把傷痕累累的黃美英帶到刑場,并威脅說再給她三分鐘時間考慮,,如果她不說,就用刀一刀刀割下去,盡管這種痛是撕心裂肺的痛,但黃美英咬緊牙關,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 ,犧牲時年僅 26歲。</p><p class="ql-block"> 1947年,陳明江調到粵桂縱隊第三支隊任政委,解放后,歷任湛江市委副書記,武漢鋼鐵公司副經理、黨委書記、大冶鐵礦礦長兼黨委書記。</p> <p class="ql-block">1962年于北京 周天行 陸文夫婦和女兒合影</p> <p class="ql-block">  周天行 ,1920年出生于廣東開平縣塘口里村,父親為了生計,漂洋過海到了加拿大,做勞工養(yǎng)活全家,后來病死他鄉(xiāng)。1933年,周天行考入開僑中學。在思想進步的校長指導下,周天行、謝永寬等同學成立名為“紅與黑”的進步組織(“紅與黑”表示要拿起筆和槍鬧革命,不怕流血犧牲)。</p><p class="ql-block"> 1937年,周天行參加中國共產黨,是開平縣重建黨組織第一批黨員。經中區(qū)特委批準,任開平縣委書記,當時周天行只有18歲。1942年,任中共廣東中區(qū)副特派員、特委宣傳部長,受中區(qū)特委書記劉田夫的委托,以特委特派員身份前往兩陽地區(qū),解決該地區(qū)黨組織出現(xiàn)的復雜問題。1946年6月調去香港,任中共海員工委書記,通過黨組織領導海員工會,開展工人運動。1948年2月奉命回到內地,任新高鶴地委書記、粵中縱隊第六支隊政委。共和國成立后,任新會縣縣長、開平縣委書記等職、湛江市委副書記。</p><p class="ql-block"> 1954年5月,調任西安飛行研究院院長、院黨委書記,1962年夏,擔任北京航空學院黨委書記、 副書記。1980年11月后,任廣東省科委副主任兼科技局局長、省政協(xié)常委。</p><p class="ql-block"> 陸文(周天行妻子)1925年生于美國西雅圖的華僑家庭。1931年,她又隨父母回到香港定居,陸文在香港度過了小學和中學的時光。1941年香港被日軍攻陷.陸文一家人回到廣東臺山居住,16歲的陸文,從小受到在香港做地下黨工作的三姐影響,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44年,她參加了珠江縱隊北江支隊,做了部隊的宣傳隊員,陸文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再加上在香港上學時,就經過了專業(yè)訓練,陸文跟著部隊行軍,在休整時為戰(zhàn)士們唱歌、演戲,被譽為部隊的歌王。1945年,陸文經歷了部隊最慘烈的兩場戰(zhàn)斗。1946年,珠江縱隊部分“北撤”,陸文憑著在香港長大的特殊條件,被派往香港開展地下工作。1948年春天,年僅22歲的陸文當選了香港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1949年5月,24歲的陸文率領20多個南方青年代表從香港出發(fā)坐貨船到天津港,趕到北平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全國青年代表大會召開,受到毛主席接見,陸文作為國統(tǒng)區(qū)的青年代表,給毛主席獻鮮花。解放后,在華南局做青年團工作,1954年,隨丈夫調到北京航空學院工作。</p> <p class="ql-block">  黃拔山,出生于廣東臺山縣白沙鎮(zhèn)西村的華僑商人家庭。西村不但是抗日戰(zhàn)爭革命老區(qū),還是遠近聞名,曾經誕生41名博士的“博士村”,如果黃拔山不是出生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不是在民族生死存亡之時,挺身而出參加抗日,也許他是西村的第42名博士。</p><p class="ql-block"> 1935年,“一二·九”游行的消息傳至上海,復旦廣大愛國師生無不義憤,大力聲援北平愛國學生,已經考入上海復旦大學讀書的黃拔山,積極投入到這場抗日救國的洪流之中,12月23日,在鄭通騭、江男俊、黃拔山等骨干學生組織下,八百余位復旦同學組成“上海復旦大學學生赴京請愿討逆團”,向市民散發(fā)《告全國同胞書》,沖破層層阻撓進入火車北站,要求發(fā)車前往南京。12月30日,“復旦大學學生救國會”正式成立,黃拔山被選為救國會七委員之一,復旦愛國師生的抗日救亡運動達到了高潮。然而,“一二·九”風潮過后,復旦愛國師生繼續(xù)堅持反帝愛國運動,遭到當局的仇視,看成眼中釘,肉中刺。1936年3月24日夜,淞滬警備司令部派出大批軍警悍然闖入宿舍抓捕了鄭通騭、蔣文蒸、江男俊、黃拔山等七名愛國學生。上海各界救國會聞訊,立即發(fā)表宣言要求釋放被捕學生,沈鈞儒、王造時、李公樸等(所謂的七君子)社會各界愛國人士亦紛紛斥責當局的卑劣行徑。4月17日,在社會各界壓力之下,當局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被捕學生。8月20日,國民黨當局誣稱復旦大學是共產黨的大本營。愛國學生骨干黃拔山等人,被當局操縱下的校方,以各種編造、誣陷的理由開除出學校。</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黃拔山回到家鄉(xiāng)后,在本村建立西村黨支部,開展革命工作,并迅速成立人民武裝,建立西村抗日自衛(wèi)隊第四中隊和婦女會、農民協(xié)會等組織。西村抗日自衛(wèi)隊第四中隊是當?shù)氐目谷罩髁?,隊員最多時接近200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49年 恩陽臺獨立大隊部分隊員在臺山游擊區(qū),前排右趙向明。</p> <p class="ql-block">  黃拔山的哥哥黃伯衡受到黃拔山的進步思想影響,參加了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西村鄉(xiāng)抗日武裝指揮部成立,黃伯衡擔任總指揮,9月24日,日寇入侵,黃伯衡帶領隊伍打退了來自赤坎的日軍的進攻。第二天,日軍以兩架飛機掩護水陸兩路人馬大舉進犯。黃伯衡仍然堅定地指揮部隊把守反頸坳,制止陸路日軍前進,掩護鄉(xiāng)民撤退。1943年夏,黃伯衡帶領群眾追查以黃德謀為首的官僚地主吞沒的華僑匯回的救濟款時,被地主開槍殺害。</p> <p class="ql-block">1983年 ,父親回臺山浮石村和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聊天。前排左二 趙向明。</p> <p class="ql-block">后記</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時光薄如蟬翼,那些鮮活、帥氣的年輕生命,穿越時空,倏忽撲面而至……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他們堅守信仰,誓死不歸,用堅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去踐行他們崇高的理想。在他們的五個人當中,就有三個人的親人,為了堅守信仰,履行黨旗下宣誓時的誓言,犧牲了年輕的生命。革命勝利了,共和國成立了,他們能活下來,是幸運的。他們十分清楚,只有拼命地去工作,讓國家早日富強起來,才能告慰那些早年犧牲的戰(zhàn)友、親人。周天行叔叔、父親趙向明,為了更好地在專業(yè)上有所作為,他們又重新拿起課本,回到了課堂,經過幾年刻苦學習,修完了全部大學課程,并取了畢業(yè)證書。周天行在他從事的飛行事業(yè)上做出了突出貢獻。父親也成為了冶金礦山建設、設計方面的行家里手,他是冶金部鞍山黑色冶金礦山設計研究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擔任中國黑色金屬礦山學會理事長,還以冶金部專家組組長的身份,率領一批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前往越南,完成了越南太原鋼鐵廠的礦山設計建設工作,受到了越南最高領導人的接見,并授與了友誼勛章。建國后,趙彬前輩轉入到外交戰(zhàn)線,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外交官,曾任雅加達和孟加錫領事、中國駐蘇丹大使館一等秘書,還隨同周總理出訪過歐、亞、非十四個國家。</p><p class="ql-block"> 他們是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洪流中,不可缺少的一滴水,雖然渺小,但匯聚一起,奔流不息、勢不可擋、永遠向前。我們應該記得他們,記得他們當年為何去戰(zhàn)斗,為何獻出自己寶貴的青春,甚至年輕的生命。我們今天安寧、和平、幸福的生活,正是建立在他們的青春、生命之上。我們應該永銘于心。</p><p class="ql-block">文章中部分資料來自于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謝謝您的閱讀!</p><p class="ql-block">注釋1.鞍鋼五百羅漢: 三年解放戰(zhàn)爭的硝煙漸漸地褪去,一個嶄新中國的建設正待興起。鞍鋼,這座國內最大的工業(yè)聯(lián)合企業(yè),也開始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嘗試領導與組織大規(guī)模工業(yè)建設的第一座基地。自1948年3月到1954年年底,經毛主席親自批示,黨中央及中共中央東北局先后在全國抽調了500多名地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投身鞍鋼的恢復與建設,史稱 “五百羅漢 ”。</p><p class="ql-block">注釋2.北撤 : 北撤是1946年6月的一次成功的軍事轉移??谷諔?zhàn)爭勝利以后,毛澤東和周恩來前往重慶談判,與國民黨簽署了“雙十協(xié)定”,協(xié)議之一就是中共讓出包括廣東在內的南方八個解放區(qū),并且將這些地區(qū)的部隊撤至煙臺。但是在執(zhí)行協(xié)議的過程中幾經周折。首先是國民黨不承認中共在廣東的武裝部隊,接著企圖在東縱向大鵬灣集結的過程中將其一網(wǎng)打盡。面對種種不利形勢,我黨充分研判局面,斗智斗勇,終于成功地完成了這次軍事大轉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