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值班感悟</b></p><p class="ql-block"> 習(xí)作:蘇興勝 </p><p class="ql-block"> 昨日(22日)是星期六,在單位門口值班,值了一天一夜的班,感覺比起在辦公室上班要輕松,腦子里基本不用考慮別的事情,就是接打電話,上傳下達(dá)。</p><p class="ql-block"> 因?yàn)?,?xí)慣了寫作,也喜歡學(xué)習(xí)和習(xí)作,有一點(diǎn)時間,就抽時間擠時間完成了周六晚上雷打不動的詩詞聽課和課后作業(yè)。</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第十三講,內(nèi)容是四絕和四律的相關(guān)知識,我正好利用值班空閑時間,聽完了手機(jī)授課,聆聽了總教的講課,很受啟發(fā)。</p><p class="ql-block"> 群里的老師素不相識,但是很平易近人,循循善誘,言傳身教,又知識淵博,精益求精,讓我這個連上兩期的笨蛋自行慚愧。</p><p class="ql-block"> 值班期間,共接電話二十多個,有事故報警,有咨詢工作,有群眾求助,我都能應(yīng)對自如,基本不存在給老百姓解決不了的事情。但是,我能從一個個電話、一張張面孔中看出,老百姓對交警、對警察是很信任的,這是不爭的事實(shí)。</p><p class="ql-block"> “有事找警察,遇見麻煩找警察”。這些,根本不是一句空話,動輒對警察指手畫腳、評頭論足的人,我認(rèn)為,他們只是對警察不了解不熟悉,對他的工作不了解不熟悉。</p><p class="ql-block"> 因?yàn)椋话闳耸强床坏骄烀坝陥?zhí)勤,看不到警察夜里出現(xiàn)場,特別是雨夾雪、寒風(fēng)陣陣的夜里,一群人冒著生命危險,又要忍饑挨餓,這些都是事實(shí),都是天天發(fā)生,時時在發(fā)生。</p><p class="ql-block"> 值班期間,由于逢陰雨天,最多的報警是兩車剮蹭的事故較多,這類事故的特點(diǎn):人一般都沒事,只是小剮蹭,純車損的那種,但是雙方都不冷靜,互相指責(zé)對方,你把我撞了,這句話是成為當(dāng)事人的“口頭禪”,沒有一個人先責(zé)怪自己,不怪別人。</p><p class="ql-block"> 這時,忽然想起清代張英的一封《家書》里的一句話。</p><p class="ql-block">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yè),時間又久遠(yuǎn),對于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p><p class="ql-block"> 于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后批詩一首云:“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睆埣胰嘶砣婚_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p><p class="ql-block"> 古人尚且如此,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又有幾人能做到呢?能像張英等人那樣。</p><p class="ql-block"> 夜晚凌晨,接到一群眾報警,稱他的母親患病,急需交警協(xié)助。經(jīng)值周中隊(duì)車建民聯(lián)系核實(shí),原來是駕車救人,闖紅燈,請交警不要處理。</p><p class="ql-block"> 真的是虛驚一場,只能轉(zhuǎn)告當(dāng)事人持相關(guān)證明來解決。</p><p class="ql-block"> 值班期間,中餐晚餐,車管所的余星早早就來到值班室,讓我去吃飯。</p><p class="ql-block"> 就在今天快要交班的時候,事故中隊(duì)的朱軍堂路過值班室,看見我值班,熱情的對我說:蘇哥,我頂你一會,你去洗漱,順便吃早點(diǎn)。我再三推辭,他執(zhí)意要我先去用早餐。</p><p class="ql-block"> 值班期間,感覺每一個人都很熱心很熱情很細(xì)致很細(xì)心。</p><p class="ql-block"> 就連報案的人,處理事故的人,都把“謝謝、謝謝”掛在嘴上,這絕不是因?yàn)槲夷觊L的原因,是大家懂得感恩,知恩圖報,尤其是作為我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是一生的目標(biāo)和信條,哪怕是最小的事(2023.4.22清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