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平穩(wěn)過渡、相互銜接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每年的這個時候,幼小銜接都會成為父母們的熱議話題。幼小銜接不僅是知識層面的銜接,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個性培養(yǎng)等素質能力的銜接。那在孩子上小學前,我們具體應該做好哪些心理上的準備?家長做好孩子上小學前的心理準備有哪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項呢?這里提供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p> <p class="ql-block"> 首先家長自己對幼小銜接要有正確的認識,幼兒期過渡到小學生時期是人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基本角色轉變,這一轉變是人生發(fā)展的自然延伸,不要過度焦慮。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馬上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應該從內心感到自豪、驕傲、自信,應該具有上進心理,要有想上小學和戴上紅領巾的期盼,具體家長可以這樣做:</p> 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 <p class="ql-block">1.采用語言引導鼓勵。用輕松的語氣告訴孩子,他將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要開始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了;與孩子多溝通,了解他們對上小學的期盼以及擔憂。用正面和美好的詞語、事例介紹小學的生活,比如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些自己小學時期的趣事;要有針對性地給予及時疏解擔憂情緒。平時千萬不要用“上學就要吃苦頭”“不好好看書,小學考試就會不及格”等話來嚇唬孩子,而是要說一些欣賞與鼓勵的話,如:“你真的長大了”、“你越來越像小學生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上小學很光榮、很自豪。</p> <p class="ql-block"> 2.采用榜樣暗示激勵。利用電話或線上視頻,請身邊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講講上小學愉快的經歷。消除孩子對未知生活和學習的疑問、擔憂和緊張心理。</p><p class="ql-block">和孩子一起面對幼小過渡時期帶來的心理不適感覺,并給予積極、有效的暗示,如:“寶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錯,但如果……可以更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成長過程。</p><p class="ql-block">推薦繪本:《大頭魚上學記》、《小阿力的大學?!贰ⅰ敦愗愋芟盗小蠈W》《我的小小煩惱系列——上學到底有什么用》《我要上學啦》《我太小,我不能上學》</p> 對小學生活充滿興趣 <p class="ql-block"> 求知和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本能。孩子的好奇提問就是他們主動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父母需要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學會質疑、養(yǎng)成思索探究的習慣等。家長們可以這樣做:</p> <p class="ql-block">1.保護孩子的探索欲望。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是孩子內在的成長動力和求知欲望在起作用。居家期間,家長和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相處。家長對待孩子的提問要耐心,一方面鼓勵贊揚他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激發(fā)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家長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借助各種資源尋找答案,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不超前學習“小學化”課程或增加額外“銜接課程”,超前學習不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容易拔苗助長,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阻礙孩子學習的自驅力。</p> <p class="ql-block">2.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條件。居家期間,家長可以提前和孩子一起商討和布置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如選一個孩子喜歡的書桌,和孩子一起商討書房用具的擺放等。多給孩子買一些圖畫書和繪本,經常親子閱讀。另外,疫情期間可以找一些可以云參觀的博物館、圖書館、旅游圣地等開拓眼界。讓孩子明白學習不只是學書本知識,還有生活中的智慧、大千世界的探索等。</p> <p class="ql-block">3.營造學習的家庭氛圍。家庭中父母的榜樣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想激發(fā)孩子愛學習的品質,家長首先也要愛學習、懂成長。孩子學習時,家長要營造好學習氛圍,做到不看手機、不看電視,可以自己安靜工作,也可以看一本書靜靜的陪伴。平時還可以經常和孩子探討各種問題,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孩子思考和學習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4.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遇到喜歡的事情,孩子往往會堅持,對于一些技能的學習,需要在家長老師督促下堅持練習,比如舞蹈、鋼琴、運動類的項目。對于枯燥的練習孩子會容易放棄,家長要一點點鼓勵,不要急于求成。家長應注意平時適當?shù)亟o孩子一些任務,讓孩子完成,注意這些任務難度適中,確保孩子努力就可以完成。在孩子感覺受到挫敗的時候,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可以清晰明了地給孩子提供具體操作的步驟,但要讓孩子明白,家長可以提供幫助,但具體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做,要求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終的習慣。</p><p class="ql-block">推薦繪本:《傻鵝皮杜妮》、《哈利,認真聽》、《數(shù)字在哪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