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流浪河磨房群位于臨滄市鳳慶縣詩禮鄉(xiāng)以西約11公里的古墨村流浪河中段,始建于清朝年間,至今還保留有數(shù)十間水磨房,部分仍在正常使用。2019年,流浪河磨房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p class="ql-block">漫步古墨村,錯落有致的水磨房、清澈見底的流浪河、干凈古樸的民居映入眼簾,構成了一幅既飽含歷史滄桑,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山水畫卷,融民俗之純、匯自然之真,給人恬靜、安逸之感。大大小小的水磨房分布在流浪河沿岸,形成壯觀的磨房群,這是農(nóng)耕文化濃縮的珍貴記憶,也是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數(shù)百年來,這些建筑奇跡見證著歲月流逝。</p><p class="ql-block">古墨村因古有文墨而得名,得益于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傳承,自古以來就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清光緒年間,古墨文人李子茂曾考中進士,其后人到現(xiàn)在還珍藏著進士牌匾。后因時代變遷及地處偏遠等緣故,古墨村漸漸沉寂,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p><p class="ql-block">近年來,古墨村對流浪河磨房群進行科學規(guī)劃和開發(fā)利用,讓這些“古董”重新煥發(fā)生機。“古墨村現(xiàn)有水磨房40間,其中12間仍在正常運轉。這些水磨房采用石條為基,壘石為墻,青石板當瓦覆頂,形成了‘石頭房’的鄉(xiāng)土建筑特色?!?lt;/p><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千年滄桑,儒家文化影響深遠,水磨房隨處可見,這一切讓古墨村顯得如此與眾不同……”深秋傍晚,夕陽的余暉映照,踏上石板步道,穿過茂密的核桃林,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徐徐展開。然而,作為旅行者對民族文化的忠愛,能做的就是紀錄傳播宣傳,讓它再創(chuàng)時代的輝煌。下面就以-組(走進古墨村)的照片分享給微友們!</p> <p class="ql-block">流浪河的水穿村而過,古墨村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