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關于于愛自己,很多人都是說到,卻做不到。也不是非常清楚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愛自己。<br></br></h3></br><h3>世界靈性導師路易斯海給出了正確的答案。露易絲?海一生鉆研正向思考的影響力,可以說是以肯定句療愈生命這種方法的始祖,她分享過12個愛自己的方法:</h3></br> ?<h3>1.停止所有批評</h3></br><h3>批評從來改變不了任何事。拒絕再批評自己,如實地接受現在這樣的你。每個人都會改變。當你批評自己,你的變化會是負面的;當你認可自己,你的變化就會是正面的。</h3></br> ?<h3>2.原諒自己</h3></br><h3>放下過去吧,當時你已經根據自己的理解、覺知和知識盡力而為了。現在,你正在成長與改變,你的人生會有不同的面貌。</h3></br> ?<h3>3.不要嚇自己</h3></br><h3>別再用自己的想法嚇自己了,這種生活方式很糟糕。找一個能讓你感到愉悅的心理意象,馬上把可怕的想法轉換成愉快的想法。</h3></br> ?<h3>4.要溫柔、仁慈、有耐心</h3></br><h3>對自己溫柔、仁慈一點。學習新的思考方式時,對自己要有耐心。你如何對待自己真心喜愛的人,就如何對待自己。</h3></br> ?<h3>5.仁慈地對待自己的心智</h3></br><h3>自我憎惡就是在憎恨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你有這些想法而憎恨自己,溫和地將它們轉變成更加肯定生命的想法。</h3></br> ?<h3>6.贊美自己</h3></br><h3>批評會瓦解你內在的靈,贊美則能增強它。所以,盡可能稱贊自己,告訴自己做得很好,每件小事都處理得非常理想。</h3></br> ?<h3>7.支持自己</h3></br><h3>找各種方法支持自己。向朋友求助,讓他們幫你。有需要時尋求協助,是堅強的人才會做的事。</h3></br> ?<h3>8.對負面的自己懷抱著愛</h3></br><h3>承認自己創(chuàng)造出負面事物來滿足某項需求?,F在,你找到了新的、正面的方法來滿足那些需求。所以,帶著愛釋放種種陳舊的負面模式吧。</h3></br> ?<h3>9.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h3></br><h3>學習營養(yǎng)相關知識。你的身體需要哪種燃料才能擁有最多能量與活力?學習運動相關知識。你喜歡哪種運動?愛護并尊重你居住其中的這座圣殿。</h3></br> ?<h3>10.玩得開心</h3></br><h3>記起那些小時候讓你玩得很開心的事,然后把它們融入你現在的生活中。想辦法讓自己做任何事都覺得很有趣。讓自己表達出活著的喜悅,微笑,大笑。你開心,宇宙就會跟著你一起開心!</h3></br> ?<h3>11.現在就開始愛自己<br></br><br></br>不要等到身體變好,或是減肥成功,或是找到新工作,或是擁有一段新戀情之后才開始?,F在就開始愛自己,而且要盡你所能去愛。</h3></br> ?<h3>12.做鏡子練習</h3></br><h3>經常凝視自己的雙眼,表達你對自己與日俱增的愛。看著鏡子時,原諒自己。</h3></br><h3>看著鏡子時,跟父母說話,然后也原諒他們,至少一次。</h3></br><h3>我要好好愛自己,我值得擁有愛,我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h3></br><h3>我要用健康的食物來滋養(yǎng)身體,用知識來滋養(yǎng)靈魂,通過運動旅行來養(yǎng)護身心。余生,我只努力做一件事,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充實快樂的人。<br></br></h3></br><h3>只有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她才會綻放自己,她才會更好的給予別人真正的愛。</h3></br>偷偷的告訴你個好消息:為了幫助更多想改變的人,現在有25個特惠名額,將原價1800的個案療愈,你可以直接轉賬520,來解決你的一個問題(親子、親密、職場人際、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金錢關系)~同時你還可以觀摩我的3天299的故事療愈坊,收獲更多的成長與喜悅~ ?作者簡介:<p class="">我是一名研究情緒力10年的專業(yè)人士,擅長用情緒力咨詢療愈,也用情緒力成長體系帶你用情緒力變現的導師</h3></br><p class="">用專業(yè)和經驗,為你賦能,讓你成為:有智慧,有思想、有口才、有財富的情緒</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Mjc0NTkxMQ==&mid=2247484338&idx=1&sn=054b9063292acd66bfd000ae557e4291&chksm=ceebdd6af99c547c0571ba9c5c5e0910ccda40d077b3489ed17402ab4921286493714365b912#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