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3年4月14日至4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尼山鎮(zhèn)中心中學精心組織的赴河南沁陽永威學校的學習活動,全程感受了蔡林森教育思想研究會第八屆年會的盛況。一個只有44萬人的小縣城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近800位教育工作者。大家有的是慕名而來,更多的是蔡林森教育思想的崇敬者和忠實實踐者。一位校長竟然9次來到永威學校向蔡林森校長求取真經,踐行并取得累累碩果。</h3> <h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文章強調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br>作為沁陽永威學校的校長蔡林森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實現(xiàn)了一個教育的神話,從洋思到永威近2000里的跨越;洋思任校長24年,永威任校長17年相隔41年的跨度,蔡林森教育思想依然閃耀著耀眼的光芒!</h3> <h3>斯大林說:“有夢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2歲的蔡林森校長依然充滿激情,依然充滿活力。蔡校長用自己畢生精力所倡導的“以德貫穿,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在永威又一次開花結果。我想40年的實踐足以證明蔡林森教育思想的先進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的實效性。</h3> <h3>記得十幾年前,我們也掀起了學習洋思中學的熱潮,同樣的教育理念,同樣的教學方法,鮮有能有效落實,并堅持到現(xiàn)在的。更不用說能結出碩果的。所以當我們感慨羨慕別人的成績,還滿懷熱度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讓先進的教育思想、有效的教學方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h3> <h3>對此我想談談心中的幾點想法。<br>一、堅定教育信念。<br>1、立德樹人。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我們要堅持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規(guī)范德育工作,確保立德樹人。要注重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而不只是成績?lt;br>2、教好每一名學生。作為父母當我們的孩子成績不那么優(yōu)秀的時候,我們特別希望孩子老師能多關注孩子,讓孩子能有較好的發(fā)展,能有較好的習慣,而不是一定要考多少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好每一名學生。當然學生是有差異的,好學生不應只用分數(shù)來衡量,只要學生有發(fā)展有進步就是好學生。</h3> <h3>二、解放思想<br>從2001年新課程改革以來,全國掀起了課改浪潮,“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以講為主,以老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舊模式。當時我們熱烈學習洋思經驗、杜郎口模式,可是現(xiàn)在還有幾個學校還在堅持呢?經驗肯定是好經驗,模式也是好模式,為什么我們學不來,學不久?我想主要是思想的問題。<br>1、改變應試教育的固有觀念,不以升學率作為學??荚u的的唯一標準。義務教育階段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是奠定人生道路的重要開始,這時候不是精英教育不應對學生劃分三六九等。我們要教給和培養(yǎng)學生走入社會、適應社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br>2、破除形式主義的藩籬。蔡林森校長的報告中指出“落實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在于從學校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既要鞏固已有成果,又要實踐創(chuàng)新(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出實招,求實效,絕不能“一刀切”、搞形式主義,絕不能對過去的教育全面否定,另搞一套,絕不能只空談、不實干?!薄扒哧?、博愛永威學校各學科任課老師靈活運用“以德貫穿: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都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我們看到永威學校的老師精力主要放在了每個學生的身上,重點進行“四清”工作。執(zhí)行制度,堅持標準,上課規(guī)范,不上花兒呼哨的表演課。寒暑假教師培訓,教師一起集體備課,寫好新學期新授課教案,開展靈活賽課活動,探究進一步規(guī)范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br>3、敢于排除影響教學的干擾。學校是塊清凈之地,社會各方面的一些活動已經干擾到了學校的教學工作,要想促進學校高質量發(fā)展只能抓住主業(yè),摒棄無效活動,一心撲到學生的教育上。</h3> <h3>三、創(chuàng)新教法<br>我國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意在說明教與學有一定的規(guī) 矩,但在教的時候并沒有固定的方法,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努力找尋最好的方法。其中“教無定法”,重在強調靈活多變,不可機械、教條地教育學生。蔡校長報告中說道“課堂是立德樹人、提高質量的主陣地,課堂高效是課外減負的根本保證。為了規(guī)范、促進高質量發(fā)展,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我校繼續(xù)堅持靈活運用“以德貫穿:先學后教 當堂訓練”教學法,規(guī)范課堂教學,講究實效,不圖形式”??梢娬n堂教學既要規(guī)范又要靈活,這要求作為老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落實規(guī)范課堂,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達到高效的目的。</h3> <h3>四、勇于實踐<br>原來洋思只是一所農村聯(lián)辦初中,蔡林森1982年被任命為校長以后,他整天苦思冥想,他決心帶領大家一起改變洋思的面貌。他明確要求各科教師做到"當堂教、當堂學、當堂鞏固",這就是后來提升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改模式的雛形。這一著,受到為數(shù)不少的任課教師的抵制和領導的質疑,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認為是不正確的不必須做的事情,你怎么說我也不做;我認為是正確的必須做的事情,任何阻力也動搖不了我的決心!如果干錯了,可以處分我,撤我的職!蔡林森硬是把 "當堂完成作業(yè)"列為學校教改方案,并最終取得了成功。2006年10月,蔡林森校長退休后,加盟永威學校。他由江蘇到河南,由公辦到民辦,由初級中學到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寄宿制學校……情況變化了,該怎么辦?校長該怎么當?他認真選擇,從實際出發(fā),講究實效,下真功夫,推廣洋思經驗。他還是帶頭吃苦,摸清民辦學校的實際,制訂了《教書育人責任制》等各種制度,與教師簽訂了責任制,搞項項、層層承包,學校領導靠前指揮,走動式管理。同時,他堅持組織教師常年賽課、評課,每年聽課1000節(jié)以上,研究"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在高中、小學如何靈活運用的新問題,獲得了新的突破。我想正是蔡林森校長這種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才創(chuàng)造了洋思和永威的神話。這也告訴我們只有勇于實踐才能有所作為!<br>路雖遠,行則將至;<br>事雖難,做則必成。<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