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靈空山人(岳中僊)的美篇

靈空山人(岳中僊)

<p class="ql-block">父親僅有的一張遺像,攝于1961年。</p> 我的父親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岳光財,清光緒28年(公歷公元1902年)生,病逝于1961年11月,他在人世間只生活了短短的59個春秋。</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一生,經(jīng)歷了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大的歷史時期,父親雖然活的年歲不大,但他也是我國社會翻天覆地,重大變革時代的見證人,他的一生和國家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父親出生在我省沁源縣王和鎮(zhèn)紅蓮村,那是座落在太岳山巔北部的一個小山村,那里海撥2000多米,氣候嚴寒,山高林密,是一個十分貧苦的窮鄉(xiāng)辟壤。</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我的爺爺岳震恒年青時,因家中只有幾畝山坡薄地,家境貧寒。當時正值清朝未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天災(zāi)人禍不斷。幾畝山坡地,辛勞耕作一年下來,收成無幾,根夲無法養(yǎng)家糊口。因此爺爺常年在晉中介休一帶給有錢人家放羊來維持生計。</p><p class="ql-block"> 爺爺因一年四季,頂風冒雨,風餐露宿,所以落下了一身疾病,后來因病回到家中,無錢醫(yī)治,一命嗚呼,離家而去,家中留下了奶奶和三個年幼的孩子。當時伯父10幾歲,小姑不滿周歲,父親只有7歲,一家四口,家庭的重擔落在了奶奶肩上。當時幼兒寡婦,奶奶拚盡全力,堅持了一年,眼看著孩子們生活無著,無奈之下,在好心人的勸說下,只好又嫁了人。奶奶離家出走時,因小姑和父親年令尚小,準備帶孩子們一起謀條生路。但在走的當天,我本家的一個伯父認為父親是岳家的人,就用一個蘋果哄著父親藏了起來,奶奶臨走時,大呼小叫,就是找不到父親。無奈之下,奶奶懷抱小姑,心如刀絞,眼含涙水被人接走。就這樣,命苦且年幼的父親被夲家伯父哄著留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人常說,有媽的孩子是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父親離開奶奶后就成了深山中的一棵小草,歷經(jīng)風吹雨打,在風霜雪雨中艱難成長。 </p><p class="ql-block"> 說到夲家伯父,比父親年長20多歲,他家當時在村里也算是有地種,有錢花的富裕人家。由于家境尚好,他小時候上過私塾,有文化,腦子也特靈活,家中養(yǎng)著騾馬,農(nóng)忙時耕種,農(nóng)閑時跑運輸,所以家庭一天比一天興旺發(fā)達起來。到后來還利用家中的積蓄在外地投資,做起了買賣。但是隨著家業(yè)的發(fā)展,家中缺少勞力。夲家伯父把父親留下來,從長考慮,認為父親就是一個不用化錢的好勞力,不管怎么說,年幼的父親總算是有了落腳之地。</p><p class="ql-block"> 從此開始,父親在夲家伯父家一干就是十幾年。隨著年令的增長,父親在夲家伯父家,苦活累活都由他來干。白天下地,晚上半夜起來喂牲口都是他的事,為了節(jié)約支出,父親常年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經(jīng)常餓著肚子干活。有一次在地里干了一天活,晚上回家的路上,餓的實在走不動了,在路邊休息了一下,還挨了夲家伯父的一噸臭罵。父親17歲那年,因為白天干活吃不飽,半夜起來喂牲口,饑餓難耐,偷吃了兩把喂馬的黑豆,這件事被夲家伯父發(fā)現(xiàn)了,這下可闖下了大禍。第二天,夲家伯父不僅對父親大發(fā)脾氣,而且大動肝火,拿起鐵揪要打父親。這時的父親,已經(jīng)長大,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覺得自已還不如他家的性畜,便順手揀起一圤磚頭扔向了夲家伯父。他沒想到,磚頭正好砸在了夲家伯父的腳面上。當時他疼的直喊叫,并說,好,你等著,看來不給你點顏色看,就反了你啦。父親一看大事不好,覺得這里不能再呆下去了,于是一氣之下,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本家伯父家。</p><p class="ql-block"> 從夲家伯父家跑出來,該去那里?父親一時沒了主意。正在走投無路之時,聽村里有人說,鄰村坡底張財主家正在招人。父親想也沒想,就一口氣跑到坡底張財主家。</p><p class="ql-block"> 張財主姓張名三官,是當時沁源縣有名的大財主。他家不僅地多,而且賣買做的也很大,縣鎮(zhèn)上的字號10家就有8家是姓張。張三官財大氣粗,十里八鄉(xiāng),人人皆知。</p><p class="ql-block"> 民國時期,山西軍閥閻錫山擁兵自重,不斷參與軍閥混戰(zhàn)。為了擴軍,他經(jīng)常拉壯丁補充兵員,為了保障后勤,經(jīng)常給大戶人家攤錢征糧。這一年因有戰(zhàn)事,政府給張財主家下達了出五頭牲口五個人的任務(wù)。張財主家大業(yè)大,出五頭牲口不算什么事,但出五個人卻使他發(fā)了愁。因為參戰(zhàn)是要死人的,誰也不想輕易去為他去賣這條命。張財主思來想去,終于想出了一條辦法,這就是招人。條件是誰趕著牲口去,回來后牲口就歸誰所有,如果犧牲了責任自負 。那個年代,一頭騾馬的價值也十分誘人。父親因走投無路,聽到這個消息后,不問青紅皂白就跑到財主家去應(yīng)征。</p><p class="ql-block"> 事情辦的很順利,張財主一看,來應(yīng)征的是鄰村的毛頭小伙,聽說父死母嫁無牽掛,所以當下就和父親簽字劃押,訂下了生死合同。這件事在村里很快就傳到了我唯一的親伯父的耳朶中,伯父當年二十多歲,但頗明事理。聞聽此事,嚇了一跳。他覺得弟弟年令尚小,萬一去了出了問題怎么辦?但無奈父親已和張財主簽下生死合約,反悔是不可能了。于是伯父痛下決心,決定自已替弟弟去。主意拿定后,伯父讓父親留在村里,耕種家中的幾畝山地維持生活,并囑付父親,等他回來再想別的辦法。沒幾天,伯父告別父親,到坡底趕著張財主的騾子上路了,和他一起去的還有鄰村的其他4個人。</p><p class="ql-block"> 伯父走后,有去無回,杳無音信。半年后,聽回來的人說,死在了山東的亂石灘。剛滿二十多歲的伯父用他的金色年華保護了弟弟的安全,同時也為軍閥混戰(zhàn)獻出自已寶貴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伯父不幸犧牲的消息傳到村里,村里人對伯父的死都感到十分惋惜,同時也都怪父親年幼無知不懂事,冒冒失失和財主簽下了生死合同,結(jié)果白送了伯父的一條命。那些日子,父親也為伯父的死感到十分悲痛,同時也感到是由于自已的過失,害死了伯父。自悔之余,覺得自已巳舉目無親,窮困僚倒,前途無望,便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伯父犧牲和父親自責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奶奶那里,奶奶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頭如五雷轟頂,兩眼欲哭無涙。她想,千不該,萬不該,都怪自已臨走時沒有把父親帶在身邊。同時他對伯父的死,更加悲痛不已,風華正茂的兒子為了軍閥混戰(zhàn),為了保護自已的弟弟而死,真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情急之下,奶奶回到村里不顧一切地把父親接到了自已身邊。</p> <p class="ql-block">  奶奶再嫁的這個丈夫是王陶村人,在王陶街上開了一家旅店,店名叫"老玉成"。這個人品行端正,樂于助人。奶奶帶著小姑到他家后,他對奶奶的遭迂,十分同情,百般體貼,關(guān)愛有加。小姑7歲時,又把她送去上學,視如已出。聽到伯父出事的消息后,他也支持奶奶把父親接到家中,因為店里也需要用人,所以他認為父親過來是一件一舉雙利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就這樣父親被奶奶接到身邊,當起了店小二。</p><p class="ql-block"> 父親在奶奶身邊衣食無憂,一干就近20年。隨著歲月流逝,奶奶老了,看到年令已過30多歲的父親,想兒子也應(yīng)該有個家了,于是暗地里托人開始為父親提親說煤。父親36歲那年,終于在奶奶的支持和努力下,結(jié)婚成了家</p><p class="ql-block"> 父親結(jié)婚后,再住在繼父家里就不方便了,再加上那個時候正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夲鬼子對沁源抗日拫據(jù)地經(jīng)常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老玉成"旅店也頻臨關(guān)門息業(yè),所以奶奶決定把父親送回紅蓮村頂門立戶,傳宗接代,給爺爺續(xù)香火。但這時因父親離開紅蓮村已多年,房無一間,地無一垅,20年前的幾畝山地也已變成了荒山,難以耕種。</p><p class="ql-block"> 父母親回到紅蓮村,得有個安身之處,那時農(nóng)村的宗族觀念較強,加之紅蓮岳氏是岳飛后裔,有良好的家風和族規(guī),所以家族中的長輩看到父親歸來,十分高興,。經(jīng)家族開會同意,先把父母親按排在岳氏祠堂廂房中居住,以解燃眉之急。父母親在祠堂廂房安家后,早出晚歸,開荒種地,但遠水不解近渴。為了生活,經(jīng)人介紹,父親去了平遙水策凹小煤窯上了班,從此父親又成了"窰黑子"(煤礦工人)。父親早出晚歸,每天只掙一升米或幾斤玉米面,不發(fā)工錢,但生活總算有了希望。</p><p class="ql-block"> 不久,父母有了一個孩子,出生不久后就因病夭折。又過了一年,第二個孩子誕生了,因為是個男孩,父親也算是老來得子,喜在心頭。當時正是日本鬼子對沁源抗日根據(jù)地實行瘋狂掃蕩之時,老百姓聽說鬼子來了,就得趕快拖兒帶女,東躲西藏。有一次日本人進行大掃蕩,父親和母親帶著兩歲的孩子,躱進了西山密林中,由于孩子在逃難中受了風寒,再加上當時缺醫(yī)少藥,兩歲的孩子又被疾疾奪取了性命。孩子的不幸遭迂使父母親悲痛欲絕,但那個時候,人命如草芥,生死難自保。 </p><p class="ql-block"> 1943年,我的出生又給父母親帶來了希望和喜悅,所以父母把我視若掌上明珠。 </p><p class="ql-block"> 當時,抗日戰(zhàn)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鬼子派重兵向抗日根據(jù)地進行掃蕩,沁源抗日軍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奮起反抗,正在進行艱苦卓絕的對日寇進行圍困戰(zhàn)時期。王和鎮(zhèn)山上,鬼子修起了工事和炮樓,為了安撫百姓,日本人對炮樓周圍的村莊假裝友善,成立了維持會,發(fā)放了良民證。同時鬼子暗中卻加強了對炮樓附近村庒和老百姓嚴密控制。</p><p class="ql-block"> 父親為了去上班,必須經(jīng)過日寇炮樓前的山道。但鬼子規(guī)定,太陽落山后就不許路上有行人,因為鬼子最怕的就是八路軍和民兵乘夜暗對他們進行襲擊。有一天,父親下班晚了一些。路經(jīng)炮樓前時,已經(jīng)太陽下山了。結(jié)果鬼子把父親抓進了炮樓,懷疑他是八路的偵察員,父親再三解釋,鬼子不聽,并且嚇唬他說,你要不老實就把你喂了狼狗。父親面對日本鬼子威脅,不動聲色,一口咬定自已就是下班的礦工。父親被抓的信息很快報到村里,母親哭喊著找到擔任維持會長的岳錫令(此人是地下黨員,實際上是八路軍派住炮樓上的臥底),求他趕快上炮樓救人。岳錫令聞訊,隨即趕往炮樓,向日本軍官說,他以腦袋擔保,父親絕不是偵察員。鬼子看到維持會長擔保,這才把父親放出炮樓,并警告父親說,今后再不能有此事發(fā)生。事情過后,母親嚇的四肢癱軟,多少天都緩不過神來。時間不長,村里又有人因耕地收工晚了點,被日夲鬼子在炮樓上一搶打來,死于非命。 </p><p class="ql-block"> 當年在日夲鬼子鐵蹄下生活的人們,提心吊膽,朝不保夕,誰都盼著八路軍早日把鬼子趕跑,過上安寧的子。當年,炮樓附近的老百姓和鬼子斗智斗勇,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p><p class="ql-block"> 苦日子總算熬到了頭,1945年8月的一天,村里傳來了日夲鬼子逃跑的消息,民兵聞訊,緊急結(jié)合上了炮樓,當看到鬼子逃跑時丟下的滿地銀元和廚房里準備的雞、鴨,魚肉來不及帶走的狼狽像時,喜不自禁,大家都說,日本鬼子終于被我們趕跑了。當天有民兵從炮樓上拿回村里幾條魚,送給母親一條,母親用這條魚給我過了一個歡快的生日。后來工作隊進了村,說日本鬼子投降了。聞聽此訊,老百姓家家戶戶展燈結(jié)彩,敲鑼打鼓扭秧歌,喜慶氣氛胂似過年。從此,父親上班挺胸昂首,再也不用怕鬼子了。</p><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投降后,1946年,我黨就在老根據(jù)地開展了土改運動,給窮苦百姓分了房和地,使他們過上了開心的日子。運動中,父親也分了地和房,但因分的房是夲家伯父自已提出來要分給父親的,因為怕秋后算賬,父親所以不想搬家。但我記得,當時村里的武委會主任親自帶人幫我家搬到了新分的房子中。 </p><p class="ql-block"> 當時村里富農(nóng)以上的家庭都被工作隊集中起來辦學習班,集中管理,連夲家伯父家的鑰匙也要交由父親掌管,當時父親不願管,還受到了工作隊和村干部的嚴肅批評,說父親阰級覺悟不髙,分不清是非。</p><p class="ql-block"> 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了對解放區(qū)的全面內(nèi)戰(zhàn),因為沁源是抗日根據(jù)地,老解放區(qū),因此內(nèi)戰(zhàn)的烽火也燒到了我的家鄉(xiāng)。當時二戰(zhàn)區(qū)的勾子軍,經(jīng)常不斷地向沁源 出兵,企圖從人民手中奪回胂利果實。因我家處在沁源最北面和平遙介休的交界處,因此敵我雙方經(jīng)常在這里展開激戰(zhàn)。因戰(zhàn)事不斷,父親又不能上班了。勾子軍一來,燒殺搶掠,抓壯丁、搶牲口,什么壞事都干。甚至平遙一帶的地痞流氓,跟上勾子軍到了沁源,胡作非為,連老百姓的吃飯碗也要搶。我記得有一次,我家土改時分的一個葵花碗就被勾軍搶走了。 </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民兵在山上放了樹哨,一發(fā)現(xiàn)鬼勾子軍有行動,就把樹哨放倒,通風報信,一村傳一村,信息很靈通。老百姓得到勾子軍要來的信息,馬上就成群結(jié)隊,扶老攜幼地往山里跑,母親第一次躲勾子軍,因沒經(jīng)驗,帶的東西太多,剛出村不遠,在爬一道坡時,累的吐了血。后來因頻繁逃難,人們有了經(jīng)驗,逃難時盡量少帶東西,輕裝快跑。</p><p class="ql-block"> 當年我年紀還小,勾子軍一來,就得父親背上我跑,有時父親累的喘不氣來,但他從不把我放下息一息。后來父親準備了兩個筐子,逃難時一邊是我坐在筐子里,一邊放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聽說勾子軍來了,父親用一根扁擔挑起筐子就走,也給母親減輕了不少負擔,既省力又方便,母親有一次,開玩笑地對父親說,勾子軍把你練成精了。父親笑笑說,其實這也是從逃難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學會了逃難。什么精不精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躱勾子軍回來,經(jīng)過大柵村河灘的一條小河時,父親不慎,扁擔斷了,把我坐的筐子掉在了河中,等父親把我從筐子中抱起來時,我的衣服已經(jīng)渾身濕透,冷的渾身發(fā)抖,當時母親怪父親過河不小心,而父親一言未發(fā),只是脫下他的上衣裹在我身上,背起來就走。母親把另一筐里東西收拾一下,就跟在父親身后,緊追慢趕。大柵村離我們村十里路,回到家時,父親累的喘不過氣來,母親也累的滿身大汗,幸好事后我也沒出什么毛病,二口子十分高興。而這件事,在我的幼小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1948年的夏天,由我軍發(fā)動的晉中戰(zhàn)役,以少勝多,殲滅了勾子軍10萬大軍,最后把勾子軍包圍在了太原城內(nèi)。家鄉(xiāng)人們唱著,解放區(qū)的天是蘭蘭的天,解放區(qū)的人民好喜歡……的歌,開始了重建家園的勞動,同時為了支援早日解放太原,男人們組織運輸隊,擔架隊支援部隊,婦女們白天種地,晚上做軍鞋到深夜,部隊上需要啥,老百姓就支援啥。大家都盼著早日打下太原城,解放全中國。</p><p class="ql-block"> 這時,煤窯又復了工。父親有時下班回來,常給我和母親講一些解放軍打勝仗的消息。當時窯上組織捐錢捐物,支援我軍解放太原,父親說他每次都積極參加,不落人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初夏,太原解放的喜訊傳遍城鄉(xiāng),老百姓高興的手舞足蹈,因為從此后,再也不用怕勾子軍來了。</p><p class="ql-block"> 后來,解放軍在全國戰(zhàn)場上不斷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老百姓終于在一個又一個的喜訊中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國成立的特大喜訊。在那些日子里,父親每天喜氣洋洋,逢人便說,這下可終于盼來了人民當家作主,再也不用怕受剝削,受壓迫,受欺負了。</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了一個代表官僚資本主義社會的滅亡,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迎來了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隨著共和國的成立,工人階級的地位空前提高。記得有一天,父親下班回來眉開眼笑,說礦上給工人每人發(fā)了兩付手套和五個口罩,并說這是給工人的福利待迂。同時,礦上還免費給工人們增加了午歺,每天,都給每個工人發(fā)一個白面大燒餅。父親因為家里吃不上白面,忍饑挨餓也要每天給我?;匕雮€燒餅,那時我每天盼父親早點下班,因為父親回來我就有了半個白面燒餅吃。</p><p class="ql-block"> 隨著弟弟的出生,礦上又給增加了工資,家中雙喜臨門。那時父親好像喝了蜂蜜水,從嘴上甜到心里。人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父親在那個時候,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除了上班,還要抽空耕種土改時分的10幾畝地。他逢人便說,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我老岳的好日子,咱要好好干,用實際行動感謝共產(chǎn)黨。就在這一年,我已七歲,背起書包,父親把我送進了學校。</p><p class="ql-block"> 在我上學后的第二年,為了保家衛(wèi)國,志願軍開赴朝鮮,開始了和所謂的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進行殊死戰(zhàn)斗,當時全國人民為了支援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開展了的轟轟烈烈的捐獻飛機大炮的活動。父親聞聽消息,第一個報名,自愿捐出本人一個月的工資支援抗美援朝,在他的帶動下,礦工們紛紛報名,捐款捐物。當時私人礦上的工人們收入不穩(wěn)定,為了抗美援朝大家省吃儉用也甘心情愿。</p><p class="ql-block"> 1952年的一天,父親下班回來,臉色難看,母親看到父親不高興樣子,問他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當時父親告訴母親說,礦上把他解雇了,和他一起解雇的還有本村的武三兒,梁李丑,一共三人。因為他們?nèi)硕家殉^了五十歲,已不適應(yīng)艱苦和危險的工作,因此礦上要解雇他們,一個也不 留 。解放初期,工人還沒有退休制度,更何況他們是私人煤窯,能干就干,不能干就得回家。</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失業(yè)使家庭的收入和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但父親毫無怨言。他把使不完的勁用到了精耕細作自家士改時分的十幾畝耕地上,他企盼多收點糧食養(yǎng)活全家老小。 那時,農(nóng)民種地還是用的舊式農(nóng)具,犁、耬、鋤、耙,撅、揪、鋤、?等,落后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產(chǎn)方式嚴重地影響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特別是分得土地的大部農(nóng)民家中養(yǎng)活不起大牲畜,干活全靠人工,生產(chǎn)力十分低下。翻了身的農(nóng)民從實踐中認識到,種地靠單干確實困難重重。于是大部農(nóng)民,自發(fā)地組織變工隊,互幫互助。后來變工隊又開始向互助組,合作社過度。父親在村里是第一批組織參加變工隊,互助組的積報分子。 </p><p class="ql-block"> 50年代初的農(nóng)民,都企盼通過精耕細作,力爭多產(chǎn)糧食,除維持生活外,還爭取多交公糧,支援國家建設(shè)。父親因在組建互助組合作化的過程中表現(xiàn)積極,曾連續(xù)兩次被評為縣勞動模范。父親參加勞模會回來,把勞模獎狀掛在家中顯最顯眼的地方,他覺得,勞模稱號是對他一生辛勤勞動的肯定,對于這個榮譽他覺得和他的生命一樣珍貴。父親也常對人說,當勞模是大家對他的鼓勵,其實能當勞模的人很多,他要好好向別人學習,爭取更大進步。后來,高級社和人民公社成立后,父親從來不怕苦不怕累,在生產(chǎn)隊里,每年他掙的工分是最高的。</p><ul><li> 隨著年令的增長和家庭人口的增多,父親的體力大不如前,家庭負擔越來越重,身體越來越差。1956年,我從王陶高小畢業(yè)后,因家中經(jīng)濟困難綴學,在家里哭鬧了三天,事后,父親為不能供我上學十分痛心和內(nèi)疚。 </li><li> 為了減輕家中負擔,1958年10月,,15歲的我,報名考進了長治軸承廠當了一名學徒工,從此遠離父母開始了自已的人生旅途。臨行前,父親拉著我的手,千叮嚀,萬囑付,要求我參加工作后要聽領(lǐng)導的話,尊重師長,搞好團結(jié),多吃苦,勤學習,不要怕吃虧,工作不能投機取巧,要正派做人,千萬不能違法亂紀,自已照顧好自已。我對父親說,請爹放心,你的話兒永記不忘,一定不會為你丟臉的。</li><li> 我走后,家中還有五口人,除父母親外,還有一個8歲的弟弟,兩個妹妹,一個四歲,一個不滿一歲。因孩子們年令尚幼,需母親在家照料,生活的重擔都落在了年已56歲的父親身上。 </li><li> 1959年,社會主建設(shè),快馬加鞭,城鄉(xiāng)建設(shè)日新月異,年近六旬的父親人老不服老,積極報名參加了縣里的水利工程建設(shè),去到離家150多里外的水利建設(shè)工地。領(lǐng)導見他年老體弱,按排他干一些體力較輕的話,而老父親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硬是要求擔任開山炸石,拉車填土,既危險又繁重的艱巨任務(wù)。父親在一次拉車填土時,終因體力不支,在山道上翻了車,腿部和胸部都受了重傷。從此父親從工地上回家養(yǎng)傷,身體越來越差。當時正值困難時期,為了孩子們能有口飯吃,父親拖著殘病的身體,餓著肚子還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li><li> 困難時期,為了孩子們能有口飯吃,父親經(jīng)常忍饑挨餓不吃飯,瘦成了皮包骨頭,人都變了模樣。為了全家少挨餓,1960年,父親拖著殘病的身體,每天上山開荒種地,終于在秋收后,有了一點收成,家中的生活稍有了一點改善,到了1961年,父親的身體越來越糟,但他帶病堅持,在參加集體勞動之余,還要起草摸黑經(jīng)營自已的小圤地。秋后,父親病情加重,不能外出勞動了,家庭重擔落在了母親肩上,母親一方面照顧病重的父親,一方面還得養(yǎng)育三個孩子。11月間,父親終因咳漱吐血,醫(yī)治無效,帶著希望與遺憾閉上了眼睛,離我們而去。父親臨終前,交待母親,不管有多大困難,也要把孩子們養(yǎng)大成人。同時告訴母親説,他因抽煙,欠了夲村小賣部一盒煙錢,價值2角錢,讓兒子回來還了人家。</li></ul><p class="ql-block"> 父親病逝的那一年,我曾從長治回家探親,在臨離家返廠時,父親送我,徒步50里到介休張?zhí)m,又和我同乘火車到太谷,他一直把我送到去長治的汽車上,才向我招招手,然后轉(zhuǎn)身邁著沉重的步伐依依不舍地離開車站,汽車要開了,我眼含熱涙,目送父親微駝的身影在我的視線中慢慢消失。誰知太谷一別竟成了我們父子的永別。</p><p class="ql-block"> 父親送我回到家中,一個月后就臥床不起,直到病逝。當我從電報中得知父親病重,趕到家時,看到的是院子里搭起的簡單的靈棚和父親那口漆成血紅色的棺木。當時我傻了,頓時覺的天昏地轉(zhuǎn),腦子里一片空白,一滴眼淚也沒有,我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在鄉(xiāng)親門的幫助下,我借債按排了父親的后事,在父親出殯的第二天,我跑到離村里不遠的深山溝里,大聲嚎啕,痛哭不已。直到嗓子哭啞,眼淚流干,眼睛紅腫。太陽下山了,才回到家中。母親看到我傷心的樣子,也含著眼涙對我說,你爹已經(jīng)走了,傷心歸傷心,但這日子還得過。你也是十八九的人了,今后你就要挑起家庭這付擔子,和我一起把弟弟妹妹們養(yǎng)活大。母親的一席話,使我開始覺得,父親在就是這個家的頂梁柱,父親走了,我必須挑起這付擔子來,這時我明白了作為男子漢和老大的的責任擔當。我對母親說,媽,你就放心吧,兒子現(xiàn)已長大成人,今后一定會用辛勤的勞動來養(yǎng)活你們。那時弟弟妹妹年紀還小,不懂事,只知道看見母親流眼涙,他們也就跟著哭。</p><p class="ql-block"> 辦完喪事,陪了母親兩天,我就趕回工廠上班。當時我已參加工作三年,每月工資38元8角3。我下決心省吃儉用,再加上加班加點掙一點超額獎,每月也能償還幾十元的債務(wù),半年后,因辦父親喪事的全部欠債基本還清。 </p><p class="ql-block"> 1962年春天,老蔣乘我國三年困難,叫囂反攻大陸,國家擴軍備戰(zhàn),時刻準備打仗。我響應(yīng)祖國召喚,在工廠參軍入伍,母親和三個弟妹,為了支持我安心服役,吃盡苦頭,艱苦度日。不管迂到多大困難,想起父親的臨終囑付,他們都咬牙堅持,挺了過來。</p><p class="ql-block"> 母親對父親有兩件耿耿于懷的事,念念不忘。 </p><p class="ql-block"> 一件是1960年困難時期,有一天晚上,父親去大隊有事,偶然在大隊糧庫碰上了干部們私分糧食,干部們怕父親將此事說出去影響不好,就和父親商量,給他也分一些。父親當時就拒絕了干部們的好意,他說,糧,我絕不能要,但此事我保證也不會對任何人說。事后干部私分糧食的事被群眾知道了,干部們就認為此事一定是父親傳出去的。父親有口難辯,后來還受到干部們的暗中報復。這件事被母親知道后,認為父親是"一根筋",腦子里灌了水。而父親卻自以為是,不把此事放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是,60年代困難時期,農(nóng)村百姓吃不飽肚子是普遍現(xiàn)象,甚至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餓死人的現(xiàn)象。當時母親看到弟弟妹妹們餓的面黃饑瘦,實在擔心。當時,有的農(nóng)村老百姓利用有利條件,晚上經(jīng)常到集體地里搞點吃的,母親看到住在同院的大哥大嫂們經(jīng)常夜間出去,所以她也就動了心思,一開始她讓父親去,父親說,寧肯餓死,我也不干此事。母親見父親不肯去,就對父親說,為了孩子們能活下來,你不去,我去。但我黑夜出去害怕,能不能你在院邊看著我。聞聽此言,父親說,那也不行。母親見父親態(tài)度堅決,十分生氣,只好乘夜色自已出去給孩子們弄點吃的回來。這件事情過后,母親對父親十分有意見。后來母親把給孩子們做的飯分給父親一點,父親堅決不吃,而且還說,我寧可餓死,也不吃。因這件事母親和父親意見分岐,但也亳無辦法。所以母親經(jīng)常罵父親是"一根筋"。</p><p class="ql-block"> 這兩件事母親記了一輩子,直到父親去世后多年。</p><p class="ql-block"> 母親有母親的想法,但聽說這兩個有關(guān)父親的故事后,我對父親更加崇拜了,。他的所作所為絕對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認為,他的這種精神就是人們常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很難做到。</p><p class="ql-block"> 父親去世已經(jīng)61年了,但父親的音容笑貌卻伴隨了我一生。 </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也是幸福的一生。他這一生雖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難,但是共產(chǎn)黨來了,他翻了身。他懷著感恩的思想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的改造和建設(shè)中,用自已的最大的努力回報社會,不管有多大困難和艱辛,他從來毫無怨言,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 </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奮斗的一生,他是一個山村百姓,用自已的辛勤勞動,養(yǎng)活了我們?nèi)?,他不畏苦,不怕累,一輩子辛勤勞動,艱苦生活,他小車不倒只光推的奮斗精神,給社會,給后輩留下了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p><p class="ql-block"> \父親生在窮人家,沒有上過一天學,也不認識一個字,甚至連自已的名字也不認識,但他明是非,識大體,知道怎么做事,懂得怎樣做人。他善良,正直,能用自已的身體力行影響和教育子女,身教重于言教。 </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一生,沒有干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沒有什么創(chuàng)造發(fā)明,沒有重大貢獻,也沒有什么遠大理想,他只知道用自已的辛勤勞動,換得有飯吃,有衣穿,養(yǎng)家糊口就十分滿足了。 </p><p class="ql-block"> 父親在世時,常對子女們說的一句話,就是,說的好不如干的好,看一個人決不能看他說什么,主要是看他干什么?后來這句話也成了我做人和識人的座在銘。</p><p class="ql-block"> 我的好父親,你的后輩決不會辜負你對他們的希望,他們會永記住你的教侮,把你留給他們精神永遠發(fā)揚光大!</p><p class="ql-block"> 岳中先草于2023年寒食節(jié)</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61年的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7年全家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