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春風似剪十里飄香,四月芳菲美艷天。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們的形象記憶。我們在學完第六單元《唐詩三首》以后,決定</span>以課本劇的形式,結(jié)<span style="font-size:18px;">合第六單元寫作任務,把學生們分成三個組,分別以一首詩為表演內(nèi)容,呈現(xiàn)詩中的故事,體會詩人的情感,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想象力與個性特長。</span></p><p class="ql-block"> 課本劇表演作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更多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再加工,體現(xiàn)集體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首先由老師提議,師生商量,決定分三個組,指定了三個組長,分別是吳梓妍,秦佳音和張馨田。各個組長很快選定了自己的隊員。接著他們初步敲定角色,分工合作,群策群力。</p> <p class="ql-block"> 給你一個舞臺,展現(xiàn)自己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從劇本的編寫到角色的分工以及道具的準備,都是同學們自己設計操辦,意在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協(xié)調(diào)、創(chuàng)作的能力??矗@是組長同時也是導演的三位同學們的劇本。雖然簡陋,但還是能看出他們清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大課間時間,同學們在磨合。</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秦佳音組自告奮勇一馬當先。她們組表演的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當我聽說杜甫是由易然表演時,為內(nèi)向不善表達的他捏了一把汗,但是他們組的組員卻說“他就是本色出演”。你還別說,還真是的,秦佳音編寫的劇本,充分利用了旁白,減輕了易然肩頭的擔子,那無力感和無奈的語氣完全符合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 十分有組織能力但又是個急性子的王鐿儒,因為組員蘇同學不能及時補位,著急得她一會兒就出戲了??惹得同學們都忍不住笑出了聲。</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出場的是張馨田組,他們組的任務是再現(xiàn)杜甫的《石壕吏》場景。</p><p class="ql-block"> 組長負責協(xié)調(diào),李馨語負責旁白,楊澤徐飾演的差役趾高氣揚、不通人情,夸張的神情十分逼真。代佳鑫的老婦表演得讓人感覺聲淚俱下情真意切。一聲聲顫抖的敘述,都是杜甫無奈的嘆息。宋世昌反串的媳婦雖然戲份不多,但是舉手投足都是戲,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陳魯豫扮演的老翁最省力,開頭一個“逾墻”,結(jié)尾一聲“道別”。??</p> <p class="ql-block"> 壓軸出場的是吳梓妍組,他們表演的內(nèi)容是白居易的《賣炭翁》。劇本的編寫,道具的準備,人物的安排,他們都非常認真,準備充分。</p><p class="ql-block"> 王海洋飾演的賣炭翁,在王佳怡旁白的引導下,一點點入戲。時而砍柴時而燒炭,到“牛困人饑日已高”時,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做疲憊不堪狀。于譯淞“手把文書口稱敕”,宋世昌“回車叱牛牽向北”,只剩下王海洋這個賣炭翁手捧半匹紅紗和一丈白綾沮喪氣憤得立在原地。一系列情節(jié)演得非常順暢,這都是他們精心準備的結(jié)果。</p> <p class="ql-block"> 初次演課本劇,沒想到同學們興致如此高漲。如果道具包括服飾再豐富專業(yè)一點,如果同學們在人物情感的把握上再真切一些,那將會更精彩。</p><p class="ql-block"> 夢想的舞臺,愿同學們盡情揮舞屬于自己的畫筆,在青春的幕布上畫出七彩的畫卷,遇見一個純粹至臻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