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tài)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tài)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tài)。<div> 小學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于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小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優(yōu)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小學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br></div> <h1>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xiàn):</h1><div>1. 嫉妒:當別人比自己好時,表現(xiàn)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懷有敵意,更有甚者竟用打擊、中傷手段來發(fā)泄內心的嫉妒。<br>2. 狹隘:即斤斤計較,心胸太狹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別人,對小事也耿耿于懷,愛鉆牛角尖。<br>3. 敏感:即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中的話、不相干的動作當作對自己的輕視或嘲笑,為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br>4.失落: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yōu)楝F(xiàn)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xù)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失敗感。<br>5.自卑:對自己缺乏信心,以為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總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這種自卑嚴重影響自己的情緒。<br>6.叛逆: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大人的監(jiān)護。同時,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tài)度。<br></div> 1.保持和諧的夫妻關系<br> 良好的夫妻關系會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父母的優(yōu)點,感受到穩(wěn)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圍,提高他們面對問題的信心。父母之間和諧的關系也對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尤其是未來的親密關系具有積極的影響,有助于提高孩子未來生活的幸福指數。<br>2.傾聽孩子說話<br> 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里話的地方,家長常跟孩子聊天,把說話的機會多留給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盡情表達自己,不做過多評判。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長。當孩子說話時,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最溫馨的。<br>3.寬容與約束都重要<br> 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破壞親子關系。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寬容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br>4.鼓勵夸獎有方法<br>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強,如果父母只因為孩子獲得好成績而夸獎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取得好成績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績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來控制的,所以孩子會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獎他做事情的過程,往往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繼續(xù)去努力做事。<br>5.親近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br> 家庭教育要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放學后讓孩子在開放的空間里盡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讓孩子在藍天下、草地上曬太陽,親近大自然。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yǎng)孩子為他人服務的行為與愛心,體驗不同的學校角色、家庭角色、社會角色,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完善人格。 1.巧妙暗示,樹立自信<br> 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及閃光之處,以各種方式:真誠的微笑、關切的眼神、鼓勵的話語、看似不經意的表揚等向學生巧妙暗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樹立自信。<br>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br> 老師應引導學生科學地、一分為二地評價自己,讓學生明白我們有別人羨慕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學會悅納自己。<br>3.善于疏導,培養(yǎng)情感<br> 老師指導學生認識各種心理現(xiàn)象,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清積極與消極、樂觀與悲觀、自尊與虛榮、自豪與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質的界限,指導學生通過合理釋放、調節(jié)升華自己的情感,減少心理壓力和緊張感,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胸襟寬廣,能容人容事,情感豐富。<br>4.組織實踐,鍛煉意志<br> 教師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經受磨煉,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不斷出現(xiàn)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jié)、自我教育,鍛煉意志,形成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心理品質。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走向成熟。 <h1>●孩子可以怎么做? ●</h1><br>1.呼吸放松法<br> 吸氣,緩慢并深深地吸氣,約4秒鐘使空氣充滿胸部。呼吸應均勻、舒適而有節(jié)奏;抑制呼吸,把空氣吸入后稍加停頓;呼氣,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氣呼出來。注意放松的節(jié)拍和速度。<br>2.思維轉換法<br> 沒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變糟糕的看法,就能改變糟糕的應對方式,從而取得樂觀的結果。在面對壓力出現(xiàn)焦慮時,要學會時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從消極方面轉化到積極有意義的方面來。心情自然會豁然開朗。<br>3.能量發(fā)泄法<br> 不良情緒是一種負能量,不能適當地輸泄容易影響心身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緒困擾我們的時候,在適當的時機,該哭時應該大哭一場,心煩時可以找好朋友傾訴和吐槽;情緒低落時,可以唱唱歡快的歌。<br>4.音樂調節(jié)法<br> 醫(yī)學表明:多聽音樂能調整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解除肌肉緊張,消除疲勞,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消除抑郁、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家校合作,齊心協(xié)力,關注孩子的性格、情緒、意志、品格、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孩子們播種好習慣,收獲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長,讓我們攜起手來,借助彼此之力共同點亮孩子的心燈,照亮他們未來的漫漫長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