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踏上熟悉的旅途,一路與春風相伴,與星辰日月為伍。雖然出發(fā)如風急火燎,一路無瑕思索“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深意,最后一轉身“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境由心生。</b></p> <p class="ql-block"><b> 閱歷即沉淀。每行一步路,每跨一座山,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心里最后流淌著什么。孤傲的雪峰、冷寞的草原、深遂的湖泊,無聲的世界里只有心房的跳躍,天地間你匆匆來去,闡述了生命是一趟溫暖的旅行!</b></p> <p class="ql-block"><b> 無論是誰,人過百年身后依然是山河萬里,歲月依舊。人在旅途中,不是刻意要去找尋醉人的風景、難忘的偶遇,其實是在期盼和等待未知的美好——所有的路過只為與你遇見!</b></p> <p class="ql-block"><b> 在青藏高原上來來往往了六、七回,每一次都是風塵仆仆,無論當時是多么激情四射,最后還是回到了現實中,默默地梳理埋在歲月中的萬千心緒。</b></p> <p class="ql-block"><b> 車輪是一臺閱讀機,腳下的一條條道路就是一篇篇文字,我們一路走一路閱讀,直到累的時候,一座座山就是一個個標點,讓你暫時的停憩,看看遠處的風淡云輕,心情豁然開朗。</b></p> <p class="ql-block"><b> 紅色應該是人類留在高原上最亮最耀眼的色彩。紅色的石頭、紅色的廟宇、紅色的藏服,在317國道上隨處可見。四月初入色達五明佛學院時,又被漫山遍野紅色的海洋所驚嘆。</b></p> <p class="ql-block"><b> 網上都說此生必駕318,相比其它進藏路線,這條路確實更安全、更秀麗,眼里基本上充滿綠意。318也適合絕大多數人的出行。我此行317為第一次,阿壩、甘孜進藏,也是一條洋溢著藏教氣息的文化大道。</b></p> <p class="ql-block"><b> 原本沒有打算單人自駕317和216的,結果一如既往,仿佛冥冥之中注定的命運一樣。甘孜之后,人車合一跨過金沙江闖入了冰風雪雨的西藏昌都。</b></p> <p class="ql-block"><b> 出發(fā)前就在藏區(qū)旅行圖上標注了要去的地方和要走的路,每天都是滿滿的計劃,不敢耽誤時間,開車也是風風火火,哪怕面臨懸崖俏壁手腳發(fā)抖,面臨高反和恐高癥,也不敢多去停留一刻。從昌都到邊壩,因為上了天空之城孜珠寺又冒著風雪翻越瓦拉雪山,最后在夜色中行走了二個多小時深夜才到達邊壩。當我身心疲憊的躺在床上時,是又驚又累!在高山上漆黑的山路行走時,沒有一臺車和一盞燈火,山路轉彎時一輪皓月從山頂升起,撲面而來的寒光,讓我一瞬間魂驚魄散、六神無主。</b></p> <p class="ql-block"><b> 盡管如此,從瓦拉山到邊壩的S302省道卻讓人不虛此行。我多次走過丙察察和丙察左,一個壯麗一個險峻,曾吸引了無數驢友們奔赴山海。如果讓我評價,S302(瓦拉山至邊壩)一條路可以媲美它們倆毫不為過。所以,有付出必有所得,也必有所悟。</b></p> <p class="ql-block"><b> 在人類生活的地球上,一片隆起的土地叫青藏高原,而這片高原卻是由喜瑪拉雅山、橫斷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組成。除了山高路阻,一條條江河,一片片雪海,讓人在體驗完艱苦卓絕后看到了人間圣境,最終留在了浩瀚無垠的人生中。</b></p> <p class="ql-block"><b> 喜歡看山的人,心中也有水一樣的溫柔。轉山是虔誠的藏教徒心靈的洗禮??此莆鄯x的外表內心純潔的像雪在閃光。藏在山巔和遠離人群的寺廟,卻讓不遠千里的人們過來朝圣。說明人在經歷無數世俗之后,仍然追求內心的平靜。在青藏高原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里,沿著317處處可見紅色的廟宇和潔白的佛塔。</b></p> <p class="ql-block"><b> 色達的佛學院、丁青的孜珠寺、德格的印經院,應該是代表了藏教文化的高峰。包括那些刻在野外的經文和佛像的石頭,也是一種頑強的生命在表白。畢竟這里窮山惡水,生存來之不易。</b></p> <p class="ql-block"><b> 與山相比,湖泊總顯得十分逸致。湖泊的出現,似乎總會給人帶來寧靜和親切。色林措的無邊無際和薩普神山下潺潺的溪流,一個神圣一個平靜。山和水在一起,永遠是一對相愛到天荒地老的戀人。而我們只是他們的見證!</b></p> <p class="ql-block"><b> 在開闊的天地間,人和車變得很渺小,道路像一根紅繩牽著我每天跑向遠方。只有心中藏著詩意的人,才配擁有自然。風景如此,人生亦如此。每天我都要在路上行駛數百公里,有寂寞有疲勞有地獄有天堂。</b></p> <p class="ql-block"><b> 其實,旅行的意義在于自然而來自然而去,沒有帶走什么似乎也沒留下什么。按照工作與休息的時間安排,我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樣流連忘返,僅僅在路上。但是每天的路過卻有從未遇見的陌生和熟悉。比如拿起又放下的意念,相看兩不厭的情愛。</b></p> <p class="ql-block"><b> 豁然開悟后,在山水之間奔走時,學會了注重自已內心的感受。在身體條件和自然條件面前,216可能比317更加艱辛和無助。畢竟216改則至民豐段是羌塘核心無人區(qū)域。寒風凌冽,飛禽走獸,人類面臨的困難更多。</b></p> <p class="ql-block"><b> 216是孤獨的,也是孤芳自賞的。目前改則至民豐段公路剛剛開通,所知道所去過的人極少,路上幾乎見不到游人和車輛,倒是野生動物雖處可見。此路海拔超過五千米里程超過八百公里,給人車也帶來一定的困難。我在改則縣當天辦好三大通行手續(xù)后,路遇一車結伴而行一天抵達民豐。</b></p> <p class="ql-block"><b> 如果說你不辭艱辛,只是為了出來看個寂寞,那么你就不要來216。每一條路,每一座山,除了它們的名字,還有它們的性格和溫度。在一片荒蕪與寂寥的土地上,有一條路它跨過了時間和高度,把你帶到了人類偉大的成就面前,除了仰視真的不可言傳。</b></p> <p class="ql-block"><b> 回望這幾年的遠足之行,時至今日,終有一種能提起卻難以放下的心情。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我們奔波在路上,多少理想來又往,少年越過了千重浪,眼里還有萬丈光……</b></p> <p class="ql-block"><b> 翻山越嶺,人山人海后總有一條是歸途。人的一生中總會遇見許多人和事,努力爬上高山后眼中依然還是山巒。逝者如斯,人生的道路被歲月和星光交相輝映,一如你,一如我!</b></p> <p class="ql-block"><b> 回望來時的顛簸,拍去歲月落下的塵土。</b></p><p class="ql-block"><b> 別來無恙!</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2023年4月15,記于玉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