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題記:人的一生有很多對過去往事的記憶,猶如一本泛黃的相冊,或模糊或清晰,無聲地述說著那老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春季萵筍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早上去菜市場買了幾根,中午做萵筍炒肉片。削了外皮,切成薄片,看著清翠欲滴,有點(diǎn)誘人。</p> <p class="ql-block"> 鐵鍋放油,放入肉片翻炒,加入萵筍翻炒幾分鐘,一盤香噴噴的萵筍炒肉片出鍋了。</p> <p class="ql-block"> 唉,怎么就吃不出那個味道?</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七十年代初,四月的一個傍晚,落日的余暉靜靜地照在破舊的小山村,那個小灣子叫竹林灣,灣子中間有家3間茅屋的門檻上坐著兩個小姑娘,姐姐10歲,妹妹7歲,她們正在有滋有味地吃著媽媽給她們準(zhǔn)備的晚飯——素炒萵筍?!皨寢專@萵筍怎么有紅顏色啊”?“媽媽今天用鍋煮染棉線,染成紅色給你們姐妹織漂亮衣服穿,洋紅洗了幾次洗不掉,萵筍綠色染點(diǎn)紅色是不是好看又好吃啊”?母親笑著應(yīng)答?!昂贸浴保∥覀円贿叧灾n筍,一邊憧憬著穿上漂亮衣服,那萵筍又香又甜,定格成了我們永遠(yuǎn)抹不去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母親生育了我們兄妹5個,父親身體不好,在那個靠掙工分吃飯的時代,我們家是標(biāo)準(zhǔn)的“缺糧戶”,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母親在參加集體勞動之余,還要種菜養(yǎng)雞,雞蛋換油鹽,蔬菜很多時候就是代餐主食。小時候最不理解母親的兩件事:一是不愛吃肉,二是不愛睡覺。過年家里能吃頓肉,母親總是這個一塊,那個一塊,自己不吃,我曾天真地問過母親,母親告訴我她不愛吃肉。寒冷的冬天,多少次半夜醒來,母親都在昏暗的油燈下縫逢補(bǔ)補(bǔ),“被窩多暖和,媽媽怎么不愛睡覺”......</p> <p class="ql-block"> 真不知父母是怎么熬過那種艱難歲月的。聯(lián)產(chǎn)責(zé)任制以后,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放棄上學(xué),幫著父母種責(zé)任田,他們的日子也比我們過得好,但是我的父母就是不讓我們退學(xué)。</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眼就是半個世紀(jì),我們兄妹5個都走出了那個小山村,還沒有好好孝順,父母都已相繼去世。如今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如火如荼,多年沒有回老家了,聽堂弟講,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那3間茅屋早已翻修,唯一可尋的,就是屋后竹林還在。我和妹妹常常說:現(xiàn)在天天有肉吃,吃素那叫養(yǎng)生,日子這么好,為什么我們的父母就沒有享福命呢?</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年紀(jì)大了,最近總是想起往事,時不時翻起腦海里這本發(fā)黃的像冊,但無論怎么翻,父母就是像冊的封皮,羨慕那些老了的老人還有父母可孝順,也提醒那些和我當(dāng)年一樣無知的年輕人:珍惜當(dāng)下,他日的他日不留遺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