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暇之余,重溫《三國演義》,卻對一個人癡迷不已,甚至這個人去世后,再無繼續(xù)看下去的心緒,這個人就是被稱為“亂世梟雄”的曹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時讀《三國》,只覺打打殺殺,并不解其中深意,再加上受了諸多文學作品價值導向的影響,甚至一度固執(zhí)地把曹操當“反派”,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崇拜諸葛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為何,如今再回顧這部經(jīng)典,我卻對被“神化”的諸葛亮絲毫提不起興趣,反而喜歡人物形象極為鮮明的曹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細思其中緣由,我想可能是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覺得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過于完美,對于我們來講他或許只是一顆“可望而不可即”的北辰星,虛無縹緲,而曹操卻截然不同,他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會犯錯誤,會有喜怒哀樂,也有七情六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回望遠逝的刀光劍影,曹操似乎是那個你我都能觸摸得到的歷史人物:真實立體,鮮活刻骨,還是個十足的性情中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動于他的求賢若渴。在《三國》里,雖然劉備和孫權對人才都表現(xiàn)出了極度的渴求,甚至劉備還因請諸葛亮出山留下了“三顧茅廬”的美談,但是如若將他們愛才的程度劃分等級,我認為最高等級的非曹操莫屬,他對于人才的珍惜賞識、任人唯賢程度甚至達到了令我感動的地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說曹操無情,殺人如麻。但是他也時常有脆弱的時候,尤其是他痛失愛將之時,甚至可以用悲痛欲絕來形容都不為過。比如他最愛的謀士郭嘉英年早逝,去世時只有38歲,他的離世猶如剜掉了曹操的心頭肉,每每憶起郭嘉,曹操便悲從中來不能自已,尤其是在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敗之時,他更是痛哭流涕,哽咽著自語道:“郭嘉如若活著,我何至于淪落到如此窘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他又遇到了與劉備失散的關羽,更是不惜花費一起代價想要留住他,明知道關羽留不住,但依然還是十里長亭走一步送兩步,淚眼婆娑著親自送別關羽,還不忘給他路費盤纏,以免他遭遇不測。我想愛惜人才的最高境界莫過于此吧,他怎會不知道“放虎歸山”的后果,但卻僅僅因為對方是難得的人才便無條件地“溺愛”,這也是我覺得曹操很可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歡他的胸懷氣魄。東漢末年,朝綱敗壞,宦官橫行,生靈涂炭,董卓篡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司徒王允借壽宴之名秘密召集群臣,意欲平董卓興漢室,群臣百官皆敢怒而不敢言,唯有曹操自告奮勇,初露頭角,胸懷膽識可見一斑。后在袁紹麾下,他過人的謀略和膽識在優(yōu)柔寡斷的袁紹面前根本無法得到施展,于是乎他借著酒意說出了那句霸氣側漏的話:庶子不足與謀!此后的他憑借自身出色的政治才能,決定迎天子以正名,為自己以后開創(chuàng)霸業(yè)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欣賞他的詩人氣質。《觀滄?!肥遣懿俚拿?,是他在初定北方霸業(yè)途中,躍馬揚鞭,東臨碣石登山觀海時觸景生情而作?!皷|臨碣石,以觀滄?!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每每讀起,眼前似乎總能浮現(xiàn)他當年的雄姿英發(fā)。此外,在赤壁之戰(zhàn)時他所寫的《短歌行》更是成為了千古名篇,其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更是膾炙人口,直擊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了這么多,只想說一句:之所以喜歡他,我覺得縱觀三國人物,曹操最真實,真實得可愛,真實得有趣!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