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3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包李師傅的車來參觀龍江書院、黃洋界等景點。李師傅是當(dāng)?shù)氐目图胰?,也是紅軍的后代,他無比自豪的講述了毛主席參加他爺爺婚禮的故事,一路上還用通俗的語言,介紹各個景點,給我們講了許多井岡山的革命故事。使我們更深刻理解了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和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 龍江書院,位于江西省井岡山市龍市鎮(zhèn),始建于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是當(dāng)年三縣客籍人的最高學(xué)府。1927年,11月中旬,毛澤東同志指示,在龍江書院,創(chuàng)辦邊界第一所紅軍教導(dǎo)隊,也就是工農(nóng)革命軍軍官教導(dǎo)隊。</p> <p class="ql-block"> 井岡山會師廣場又稱紅四軍建軍廣場。在寧岡縣城龍江河畔。面積約0.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等率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隊伍和湘南農(nóng)軍,約萬余人,在龍江河畔與毛澤東率領(lǐng)的工農(nóng)革命軍勝利會師。5月4日,在廣場中央召開了慶祝兩軍會師和成立紅四軍的大會。</p> <p class="ql-block"> 八角樓是毛澤東同志舊居,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經(jīng)常在這里居住和辦公,領(lǐng)導(dǎo)湘贛邊界的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偉大斗爭。因為樓房里有一個八角形的天窗,所以當(dāng)?shù)厝罕姸剂?xí)慣把這棟房子叫做八角樓。</p><p class="ql-block"> 在八角樓,毛澤東當(dāng)年借著清油燈一根燈芯的微弱燈光,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quán)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p> <p class="ql-block">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至今保留著當(dāng)年的哨口工事、紅軍營房以及毛澤東、朱德和紅軍戰(zhàn)士從寧岡挑糧走過的小路及路邊的荷樹。黃洋界,十里橫排,高山迭影,雄偉險峻,一望無際,1965年5月,毛澤東在詩詞《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道:“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在這里還可以觀看到:日出、峰巒、云海、杜鵑等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 西江月·井岡山</p><p class="ql-block"> 1928年秋—毛澤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下旌旗在望,</p><p class="ql-block"> 山頭鼓角相聞。</p><p class="ql-block"> 敵軍圍困萬千重,</p><p class="ql-block"> 我自巋然不動。</p><p class="ql-block"> 早已森嚴壁壘,</p><p class="ql-block"> 更加眾志成城。</p><p class="ql-block"> 黃洋界上炮聲隆,</p><p class="ql-block"> 報道敵軍宵遁。</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站在毛澤東詩詞前面,感受著毛主席當(dāng)年得知黃洋界取得勝利的喜悅,聽李師傅講,1928年8月30日,湘贛敵軍共四個團的兵力,趁我紅軍主力還在湘南之際,大舉進攻井岡山。</p><p class="ql-block">這個時候,留守井岡山的只有朱云卿任團長的31團的兩個連和由王佐、袁文才的地方部隊新組建起來的32團,敵眾我寡,形勢異常嚴峻。所幸的是,31團團長朱云卿部署得當(dāng),不但在黃洋界、朱砂沖、桐木嶺、雙馬石、八面山等五大哨口都修筑了工事,埋設(shè)竹釘,多置滾木礌石,更把各鄉(xiāng)的赤衛(wèi)隊、暴動隊、婦女會、少先隊、兒童團都動員起來充當(dāng)了疑兵。</p><p class="ql-block"> 開戰(zhàn)當(dāng)日,朱云卿沉著應(yīng)戰(zhàn),指揮戰(zhàn)士們排槍齊響,滾木礌石齊放,又讓婦孺老人在鐵桶中放鞭炮以冒充機槍聲。</p><p class="ql-block">但終因彈藥缺乏,戰(zhàn)斗從一開始,紅軍處于劣勢。到了最后,子彈越來越少,陣地遭破壞,犧牲、掛彩人數(shù)急增。朱云卿長嘆說:“要是咱們有一門炮,一定會改寫戰(zhàn)局!”這話剛好被正在指揮人員運彈藥、抬擔(dān)架、送開水而經(jīng)過這里的楊至成聽到了。楊至成說:“團長,咱們有炮!”有炮?<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朱云卿喜出望外,叫人趕緊抬來。</span>下午,賀敏學(xué)等人從茨坪軍械處抬來了迫擊炮架在瞭望哨上,炮兵營出身的戰(zhàn)士譚甫仁架好炮位,共有三枚炮彈,一發(fā)和二發(fā)都是啞炮,第三發(fā)如果還是啞炮,那就會陣地失守。他擦拭了一下炮彈,小心的裝上炮彈,結(jié)果擊中敵人指揮所,敵人死傷10余人,敵團長陳紀良身受重傷。這一炮,對敵軍來說是致命的,他們以為紅軍主力回來了,心膽俱落,一時間宵遁得無影無蹤。</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們又來到紅軍造幣廠,此時雨下如注,但也沒有擋住我們參觀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紅軍軍部將軍民們打土豪和戰(zhàn)場上繳獲的大量的首飾和銀器具等,運用謝氏花邊廠的鑄造技術(shù),請謝火龍、謝官龍等謝氏兄弟為師傅,在井岡山上的上井村,借用農(nóng)民鄒甲貴的民房,創(chuàng)辦了井岡山紅軍造幣廠。王佐是紅軍造幣廠的主要負責(zé)人。</p> <p class="ql-block">4月5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們行程安排在南昌,要祭奠南昌八一起義的先烈們,首先來到了八一廣場,廣場莊嚴而神圣,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聳立在廣場中央,前來紀念的人們,不但有老人、孩子、更多的青年學(xué)生。我們結(jié)識了兩個大學(xué)生,他們是武漢大學(xué)的學(xué)生,他們說今天是清明,我們專來祭奠先烈的。看到了他們,仿佛看到了當(dāng)代大學(xué)生的愛國情懷,有這樣的青年,祖國未來一定更加強大。</p> <p class="ql-block"> 老伴以老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向革命先烈致敬!</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八一廣場,我們又來到了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此時排隊等候的人更是人山人海,從一兩歲的孩童到七八十歲的耄耋老人,我們雖然是等很長時間,但看到此情景,還是默默的感動,老伴在排隊的時候,即興做了一首詩: </p><p class="ql-block"> 時至清明,</p><p class="ql-block"> 南昌一行,</p><p class="ql-block"> 緬懷先烈,</p><p class="ql-block"> 祭奠英靈。</p><p class="ql-block"> 我們只要不忘共產(chǎn)黨的初心,砥礪前行,祖國一定更加繁榮昌盛!</p> <p class="ql-block"> 至此,我們在南昌即中國共產(chǎn)黨向國民黨反對派打響第一槍的地方,結(jié)束了紅色之旅。幾年來我和老伴沿著毛澤東領(lǐng)導(dǎo)的共產(chǎn)黨的紅色印記,參觀了井岡山、南昌、遵義、延安和西柏坡。更深刻的體會到: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西柏坡是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地方;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chǎn)黨!我們雖然已經(jīng)退休,但革命的精神不會褪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