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8日下午,“人工智能賦能課堂教學評價”高峰學術研討會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為期一天的活動既有AI評價實踐課堂教學的現(xiàn)場觀摩,也有關于“評價”理論的多元解讀,還有瑤海教體局的圓桌論壇展示,更有專家高屋建瓴的指導講座。會議結束后,瑤海區(qū)AI評價驅動教育課題組成員們意猶未盡,齊聚北京市潤豐學校一樓會議室,就培訓心得、今后的打算進行了研討交流。</p> <p class="ql-block"> 中國教科院課題專家楊老師首先交流了后下一階段課題研究的計劃和實施方案:每周每個學校上報一節(jié)錄課案例,每個案例有分析報告,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培訓,要把研究扎實推進。局信息中心光善慧老師就隨后的研究提出具體要求:每周一次的課例提交要集體備課,認真打磨;把每次提交課例作為公開課,每次都要有切實的改變和進步;定期開展質量檢測,要把提質增效放在核心位置;在穩(wěn)步推進中真正體會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學生的進步。隨后,大家就今天的培訓體會和后期如何落實計劃暢所欲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臨泉路第一小學原藝感慨:人工智能賦能的課堂教學評價,讓教與學變得更加可視化和規(guī)范化。此次活動為她今后的課堂帶來許多啟發(fā):要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讓孩子們體驗到更多成功的快樂。今后要帶著本學科全體成員,以點帶面,整體落實研究計劃。</p> <p class="ql-block"> 大通路小學束忠高格外關注海淀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王院長關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品質評價”的講座,他認為老師們首先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要過分追求成績的好壞,而是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他作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正帶著大通路四個校區(qū)一起開展AI智能評價研究。</p> <p class="ql-block"> 東風小學吳桐老師聯(lián)系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認為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地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課堂教學的調整。人工智能技術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人工智能帶來的“利”,理解、善用技術,從知識的傳遞者變?yōu)橹腔鄣囊I者。</p> <p class="ql-block"> 蚌埠路第二小學劉亞蘭老師很認同講座中提出的“學為中心”理念,它引領我們關注學生的潛質,關注高質量學習的發(fā)生,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同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重視學生整體素養(yǎng)的發(fā)展。蚌二小準備在人工智能評價研究中,重點推動精準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個性化學習,充分實現(xiàn)因材施教,實現(xiàn)知識遷移的深度學習。</p> <p class="ql-block"> 十一中劉立江主任認為,他們學校很多老師研究興趣高,除數(shù)學外,還有化學老師參與,希望課題組以他們學校為基礎,能開展高中化學學科的人工智能評價訓練,并爭取在實驗研究中推進十一中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賦能課堂教學評價,為研究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供了又一個有效途徑,它全面監(jiān)測課堂,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教學效果,最終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達成,實現(xiàn)思維由低階到高階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 瑤海教育人將堅持“智慧教育賦能行動”,積極開展基于未來學校的AI驅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課題研究,堅定不移地走在“學在瑤海 活力教育”的康莊大道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