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乎上有個問題:你對美好生活是怎樣定義的?</p><p class="ql-block">有個高贊的回答:美好生活就藏在日常的瑣碎中,關鍵在于你自己。</p><p class="ql-block">有些人遇事亂了心緒,便失去了對生活的把控。然而有些人卻總能從容面對,始終讓生活充滿美好。</p><p class="ql-block">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都明白,責時不辯,難時不避,憂時不傾是開啟美好人生的三把鑰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責時不辯,不生閑氣</b></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生活智慧和處事方式,很多時候,因為種種不同,勢必會產生一些分歧,這時有一些人可能會被質疑、被指責,甚至是詆毀。</p><p class="ql-block">面對這種情況,有些人選擇馬上反擊,然后開始曠日持久的撕扯,而有些人則懂得沉默是金,雄辯是銀的道理,不與認知不同的人爭辯,既是清醒,更是智慧。</p><p class="ql-block">《莊子》一書里有個叫士成綺的人,得知老子遠近聞名,想見見這位傳說中的圣人,便去拜訪。</p><p class="ql-block">士成綺見到老子時,發(fā)現他與普通人沒什么兩樣,住的地方也很邋遢。</p><p class="ql-block">士成綺說:“別人說你是圣人,我卻沒看出來??茨愕脑鹤永?,老鼠洞邊的泥塊夾雜著多余的糧食和蔬果,這些都輕易被丟棄了,積累了這么多的糧食米粟,卻沒有好好儲存,這些都是為富不仁、不節(jié)儉的做法啊?!?lt;/p><p class="ql-block">面對突如其來的指責,老子并沒有生氣,也沒有急著反駁,而是繼續(xù)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士成綺見老子沒有反應,便轉身走了。</p><p class="ql-block">士成綺回到住處,思來想去,覺得自己說話有些過頭,轉天,又來向老子道歉。</p><p class="ql-block">老子看了看他,說:“別人說我是圣人,我自以為不是。昨天你說我為富不仁、不節(jié)儉,我也以為自己不是。別人怎么說,是別人的想法,我還是我,這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如果我因此跟別人爭吵,才得不償失。”</p><p class="ql-block">士成綺羞愧地低下了頭。</p><p class="ql-block">有大智慧的人,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別人嘴里</p><p class="ql-block">生活中,被人指責,不生氣,不爭辯,不僅彰顯了大度,更為自己省時省力,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p><p class="ql-block"><b>一心只想爭個高低,雖然贏了一時,卻輸了一整天的好心情,擾亂了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b></p><p class="ql-block">自信的人往往不在意別人的評價與看法。相反自卑的人才處處想著高人一等,占據上風。</p><p class="ql-block">美好的生活不應被別人的言語所左右。</p><p class="ql-block">《道德經》有云: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p><p class="ql-block"><b>與其浪費時間和他人辯論不休,不如精進自己,完善自我,才能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難時不避,不慌不忙</b></p><p class="ql-block">政治家丘吉爾說“一個人絕對不可在遇到危險的威脅時,背過身去試圖逃避。若是這樣做,只會使危險加倍。但是如果立即面對它毫不退縮,危險便會減半。”</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面對困難最好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勇敢面對。</p><p class="ql-block">聽過一個故事:</p><p class="ql-block">幾個學生在一艘船上實習,這時,忽然刮起了臺風。</p><p class="ql-block">驚濤駭浪不斷拍打著船板,發(fā)出咆哮聲,學生們嚇得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這時,船長十分冷靜地說:“出海后,遇到巨大臺風是很平常的事。我們首先要關緊門窗,然后再調整速度與方向直面臺風,這樣才有機會脫離危險?!?lt;/p><p class="ql-block">這時,有個學生好奇地問:“不是應該調頭,或者繞過它嗎?”</p><p class="ql-block">船長搖搖頭:“航船的速度是不可能快過臺風的,如果調頭或者繞行,船很容易受到風浪在尾部的推力影響,出現跑舵、左右偏航等問題。很可能將船推到危險的風浪之中。當船頂風浪行駛時,船舶操縱系統(tǒng)反而容易把持得端正而穩(wěn)健。風浪越大,航向越準確;推進力越大,向前行駛的就越發(fā)輕松。”</p><p class="ql-block">不害怕,不逃避,勇往直前,去直面困難,這樣才能保全自己。</p><p class="ql-block">遇到困難時,逃避是一種本能,但不慌不忙去解決它才是本事。</p><p class="ql-block">人生難免會遭遇挫折,這時,越逃避,越是消耗自己,不打敗困難,就會被困難打倒。</p><p class="ql-block">拿出勇氣,迎難而上,反而會逢山開路,遇水架橋。</p><p class="ql-block">作家三毛說:“當我們面對一個害怕的人,一樁恐懼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時,唯一克服這種感覺的態(tài)度,便是面對它?!?lt;/p><p class="ql-block"><b>遇到困難,不逃避,勇敢面對,是開啟自己美好生活的金鑰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3</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憂時不傾,自會強大</b></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一些瑣事而煩心不已,這時,選擇抱怨與傾訴,會讓壞情緒不斷擴大,讓自己越陷越深,但將注意力放在如何處理事情方面,隨著事情一件件解決,生活也會越變越好。</p><p class="ql-block">找到方法,為自己積攢能量,美好生活才會在不遠處招手。</p><p class="ql-block">之前,一個網友曾講述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以前,自己心情不好時,總想找個人來傾訴。說完后,自己的情緒并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越說越難過,最后甚至痛哭流涕,事情也沒有解決。</p><p class="ql-block">后來她遇到了現在最好的朋友,朋友是個情緒非常穩(wěn)定的人,在所有人面前總是樂呵呵的,好像從來沒有煩心事。</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她忍不住問朋友:你生活和工作里,就沒有不好的事情嗎,你可以跟我傾訴。</p><p class="ql-block">朋友想了想,搖搖頭說沒有。</p><p class="ql-block">她不相信,覺得朋友不信任自己。</p><p class="ql-block">朋友笑笑,解釋道:可能也有,但是我將注意力都放在怎么去處理這些煩心事上了,當我解決了它們后,再想跟別人說的時候,就都不是壞事,全是成功的喜悅了呀!</p><p class="ql-block">她聽后,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情緒不好時,一味地傾訴,反而會讓問題永遠成為問題。</p><p class="ql-block">當感覺自己有負面的情緒時,與其找人傾訴,不如先去曬曬太陽,去吹吹風,運動一下,吃些美食……轉換心情后,想想問題在哪里,如何解決,當問題解決后,你會發(fā)現生活也輕盈起來。</p><p class="ql-block"><b>憂時不傾,把關注點聚焦在解決問題上,壞情緒便會逐漸稀釋,自己因此變得強大,人生也會越來越好。</b></p> <p class="ql-block"><b>結語</b></p><p class="ql-block">教育家徐特立曾說過:“人人都希望過幸福的生活,戰(zhàn)勝困難也應當人人盡力?!?lt;/p><p class="ql-block"><b>責時不辯,面對無謂的指責,跟爭辯相比,沉默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紛爭。</b></p><p class="ql-block"><b>難時不避,面對種種的問題,跟逃避相比,直面能夠幫助我們戰(zhàn)勝困難。</b></p><p class="ql-block"><b>憂時不傾,面對失控的情緒,跟傾訴相比,解決才是讓自己強大的武器。</b></p><p class="ql-block">最后,愿你遇見最好的自己,過最美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祥清,一位全職寶媽,熱愛文字,喜歡閱讀,寫作可以使我的內心柔軟堅定、溫和而有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