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緬懷先烈業(yè)績 永續(xù)紅色基因</p><p class="ql-block">——寧陽查氏家族2023年清明節(jié)赴家鄉(xiāng)烈士陵園開展活動紀實</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日上午,春暖花開,風和日麗。莊嚴神圣肅穆的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烈士陵園,迎來了一個二十余人的家族群體,男女老少三代人,他們手捧鮮花,穿著樸素,神態(tài)莊重。一行人受到了寧陽縣退伍軍人事務局領導和烈士陵園負責人的熱情歡迎。大家懷著真誠緬懷而無比敬仰的心情,走向烈士墓群......</p><p class="ql-block">他們是來自山東淄博、聊城和安徽合肥的查氏家族后裔,他們的原籍是寧陽縣東莊鎮(zhèn)西韓家莊村,這次他們約好清明前夕一同前來緬懷先烈,并愛心捐贈抗日前輩戰(zhàn)爭期間獲得的紀念獎章及戰(zhàn)爭年代用品等。這其中有烈士查賢忠的次子查二才的長子父子倆和次子父子倆,有烈士查生才的侄子、侄女等一眾親屬。</p><p class="ql-block">“敬愛的前輩先烈,我們來看望你們了!”烈士們靜臥在蒼松翠柏間。親人們首先來到查賢忠烈士碑前,擦拭碑石,敬獻鮮花,向烈士鞠躬致意、傾吐心聲。查賢忠先生在查氏三杰兄弟中排行第二,當?shù)氐慕逃t達,1940年抗日風云變幻,為了保家衛(wèi)國,年近六十仍背井離鄉(xiāng)參加八路軍,櫛風沐雨奔波在抗日根據(jù)地,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大家又來到查生才烈士墓前,他的親侄女查安利恭恭敬敬地把模擬的烈士畫像端放在墓前,先烈英俊剛毅的面容栩栩如生,那堅定果敢的眼神似乎在注視著人間,渾身仍彌漫著戰(zhàn)火硝煙。這是安利女士懷著萬分緬懷與敬仰之情,克服困難幾經(jīng)周折,近年特邀全國著名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精心繪制的,為的是讓后人永遠銘記先烈的光輝形象。查生才1938年在其父查丹宸(查氏三杰兄弟中排第三)教育影響下,撇家舍業(yè)參加八路軍,奮不顧身轉戰(zhàn)前線,在一次戰(zhàn)役中光榮犧牲,年僅21歲。他的愛人馬永海次年也參加了八路軍,在解放戰(zhàn)爭中獻出了寶貴生命。</p><p class="ql-block">瞻仰烈士親人、回顧先輩業(yè)績并為之獻花、掃墓后,大家在毛澤東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隨后,家族親人們來到烈士陵園會議室,室內懸掛的紅色橫幅上寫著“查氏后代緬懷先烈曁紀念物品捐贈儀式”。捐贈是應烈士陵園征集而獻。座談會上,革命烈士查賢忠的孫子查曉東、查曉明首先發(fā)言,他們深情回憶了祖父偉大光輝的一生,引以為豪地簡單介紹了整個家族的光榮歷史。出來當兵的八位父兄不僅慷慨激昂地投入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而且傳承家風賡續(xù)紅色基因,后兩代中,共產(chǎn)黨員共青團員眾多、入伍者多(已是四代當兵),均奉公守法,努力奮斗和工作。他們熱情稱贊當天的活動很有意義。查曉東還簡敘了烈士長子查一才為不忘歷史教育后人,不顧八十高齡,帶病完成《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一書;查曉東還當場響應烈士陵園征集,代表查一才的三個兒子,簽名捐贈了查一才的遺作《習作匯集》,里面記錄了作者親歷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的斗爭情形,留作珍貴革命文物展陳。革命烈士查生才的侄子查魯兵發(fā)言,他也代表姐姐查寧利、妹妹查蔚說,我們的爺爺查丹宸,是寧陽抗日武裝力量的領導人之一,不僅自己積極抗日,還帶動和引導家族中七人包括他的二哥(查賢忠)和三個兒子(查生才、查育才、查立才),以及村里幾十名青年參加八路軍。查魯兵的父親查育才在解放濟南戰(zhàn)役中英勇作戰(zhàn)、負傷致殘。他動情地說,多年來我們一直珍藏著父親在戰(zhàn)爭年代用過的物件,以及祖國授予他的榮譽獎章,這是黨和人民對他獻身革命的崇高褒揚,也是父親戎馬生涯的生動寫照。寧陽烈士陵園征集革命文物,我們原來實在是不舍得拿出,因為這些文物是我們家人對已故父親的念想與實物寄托。但烈士陵園是紅色革命歷史教育基地,將文物放在這里,能更好地發(fā)揮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查生才的侄子、查立才的長子查安山也代表妹妹查安利、大弟查安東、小弟查安生講了話,他深切緬懷了祖父、父親和烈士前輩的英雄業(yè)績,激動地說,我的父親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父母也都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我們這個家族的優(yōu)良家風是值得弘揚和傳承的。今天我們之所以又帶著下兩代多人來到烈士陵園,是為了讓他們也切身了解和感受先烈的英雄事跡與可貴精神。習總書記說,革命傳統(tǒng)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表示,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xù)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查安山兄妹也帶來了捐贈文物。</p><p class="ql-block">隨后舉行了紀念物品捐贈儀式。查魯兵、查安山分別代表家人熱情捐贈了父輩戰(zhàn)爭年代獲得的紀念獎章與其他物品(捐贈名單附后)。寧陽縣退伍軍人事務局領導向他們頒發(fā)了捐贈證書,雙方簽訂了捐贈協(xié)議,捐贈的物品將在陵園陳列館展陳。隆重的捐贈儀式后,寧陽縣退伍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立揚同志,寧陽縣烈士陵園邵志剛科長先后講了話。蘇立揚同志回顧了寧陽縣的革命歷史,回顧了包括查丹宸在內的抗日先驅們的抗日英雄業(yè)績,然后說,今天,查魯兵、查安山等一行二十余人前來烈士陵園緬懷先烈、愛心捐贈,是不忘歷史、傳承光榮血脈的很有意義的行為,他們捐贈的不僅僅是紀念獎章和部分物品,更是一顆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tǒng)的愛國之心,是一份份心系家鄉(xiāng)發(fā)展、不忘家鄉(xiāng)建設的故鄉(xiāng)情懷!捐贈活動的義舉,將為烈士陵園的發(fā)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提供更加直觀的生動素材,必將成為歷史的見證,為后人景仰和銘記。蘇立揚同志還談了閱讀《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一書的幾點感受。最后他再次對查氏后代的捐贈義舉表示感謝。</p><p class="ql-block">查氏家族一行還到烈士陵園的陳列室參觀學習。</p><p class="ql-block">隨后,家人們又回到寧陽縣東莊鎮(zhèn)西韓家莊村為先祖祭奠。</p><p class="ql-block">此次活動由抗日先驅查丹宸同志的直系孫女、烈士查生才的侄女查安利牽頭組織,并協(xié)調山東齊魯電視臺現(xiàn)場采訪報道,于4月5日晚5點50分的小溪辦事節(jié)目播放后,引起強烈反響。</p><p class="ql-block">撰文:查曉東</p><p class="ql-block">圖片提供者:查安利 查考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查育才親屬捐獻物品清單</p><p class="ql-block">名 稱 數(shù) 量 備 注</p><p class="ql-block">槍套 1個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物品</p><p class="ql-block">皮質軍大衣 1件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物品</p><p class="ql-block">胸章 2枚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物品</p><p class="ql-block">勛章 1枚 三級解放勛章</p><p class="ql-block">獎章 1枚 獨立自由獎章</p><p class="ql-block">紀念章 1枚 淮海戰(zhàn)役紀念</p><p class="ql-block">捐獻人:查寧利、查魯兵、查蔚</p><p class="ql-block">查立才(查英)親屬捐獻物品清單</p><p class="ql-block">名 稱 數(shù) 量 備 注</p><p class="ql-block">茶缸 1個 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可愛的人</p><p class="ql-block">茶缸 1個 中國人民解放軍</p><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志愿軍胸章 2枚 1953年發(fā)</p><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紀念章 1枚 1948年11月5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原軍區(qū)發(fā)</p><p class="ql-block">華北解放紀念章 1枚 1950年發(fā)</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紀念章 1枚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1951年贈</p><p class="ql-block">解放華中南紀念章 1枚 中南軍政委員會贈</p><p class="ql-block">捐獻人:查安山、查安利、查安東、查安生</p><p class="ql-block">附 寧陽縣烈士陵園簡介</p><p class="ql-block">寧陽縣烈士陵園占地150畝,依山而建,由陵墓區(qū)、展覽區(qū)和塔林區(qū)三個功能區(qū)域組成。是自2012年以來,寧陽縣投資3600多萬元高標準建設的。寧陽革命歷史悠久。在戰(zhàn)爭年代,先后有羅榮桓、徐向前、陳毅三位元帥,包括粟裕大將在內的12位將軍曾在寧陽工作、戰(zhàn)斗過,有1197位熱血志士獻出了寶貴生命。為紀念、緬懷、褒揚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這里每年開展各類教育活動100多場次,接待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3萬多人次,是縣里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山東齊魯電視臺記者正在烈士陵園現(xiàn)場采訪。三天后在齊魯高清電視臺的小溪辦事節(jié)目中播放。</p> <p class="ql-block">查生才烈士墓碑</p><p class="ql-block">(由其后人在碑前奉獻上了模擬畫像)</p> <p class="ql-block">查生才烈士像</p><p class="ql-block">(全國著名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制作)</p><p class="ql-block">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烈士(上)</p><p class="ql-block"> 查生才、馬永海夫婦</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30日,沿津浦路南侵的日軍大舉侵入山東境內,從此抗日烽火燃遍齊魯大地。在民族存亡的歷史關頭,查賢舉、查賢忠和查賢廷(查丹宸)兄弟三人是村中較早覺醒并積極投身抗日的,查丹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1889年6月生,自幼聰穎好學,豪邁直爽。“七七事變”前,他曾在泰安、寧陽縣的樓德、東莊、滿莊等高等小學任校長,廣交賢達,在家鄉(xiāng)的教育界有不少社會聯(lián)系??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1937年秋他就參與了抗日活動,1938年初參加了著名的徂徠山起義,起義時他親自護送36名青年參軍,并與馮平、封振武等過從密切。他1938年2月入黨,以強烈的愛國熱情,全力以赴投入抗日救亡活動,后來又多次動員大批青年參軍。</p><p class="ql-block">在老一輩特別是查丹宸先生的影響帶動下,家中于1939年、1940年,先后有八人參加了抗日隊伍:查賢忠,查丹宸的三個兒子(查生才、查育才、查立才),查丹宸的大兒媳馬永海,查賢忠的兩個兒子查一才,父親查二才,還有查賢舉的長孫查重言(后改名查海山),都參軍了,帶動了全村幾十名青壯年從軍。全家不論男女老少,都為抗戰(zhàn)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查生才是查丹宸的長子,從小家教很嚴。1937年“七七事變”前,生才已屆婚齡,娶了樓德鎮(zhèn)馬仁德家的姑娘馬永海。因為生才在泰安城里學過織布,家里為他買了織布機,準備開個小作坊。誰知不久日本鬼子侵入,在這個村莊附近安了據(jù)點。時局動蕩,全家經(jīng)?!疤臃础?,原來的打算也落空了,織布機也設法賣了。</p><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后,查丹宸擔任泰安分會主任(實際是抗日游擊隊的區(qū)長)期間,查生才、查育才兄弟倆,還曾被父親查丹宸派遣,攜帶短槍于夜深人靜時潛回村內,將兩名漢奸誘出,一個被當場打死,另一個被活捉。村民聞訊后都拍手稱快</p><p class="ql-block">后來,查生才在父親的動員和家庭的支持下,離家當了八路軍。不久后的1939年2月,媳婦馬永海也在其三弟查立才(后改名查英)陪同下,走上抗日征程,當上了“女八路”。</p><p class="ql-block"> 據(jù)查生才的堂弟查二才回憶,大約是1941年一次行軍途中,他們路經(jīng)一所“臨時醫(yī)院”,聽說有位姓查的同志也在這里住院,就打聽,正是他的生才哥(后改名叫少斌)。他身著便衣,面容十分憔悴。兩人意外見面,彼此都十分激動,眼睛噙滿了淚水。查二才說,聽說有位姓查的,我猜一定是咱家的人,看到的是你!生才想喝水,二才忙著給他倒了碗水。他吃力地接過去,手顫抖得挺厲害。二才向他述說了自己參軍的經(jīng)過,他不住地點點頭。從他斷斷續(xù)續(xù)的談話中,二才得知他被組織分配做民運工作,負責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建立地方抗日政權,鞏固抗日根據(jù)地。部隊要出發(fā)了,二才向他告別,此時他的淚水簌簌落下,二才的心也酸楚楚的。二才勸他靜心養(yǎng)病,有機會還來看望。</p><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環(huán)境,加上通訊條件的限制,家中親人很難知道查生才與愛人馬永海在外的音信。后來據(jù)查丹宸的檔案記載,查生才犧牲于1941年滕縣官橋車站的作戰(zhàn),年僅21歲。他的愛人馬永海也在1946年蔣匪軍進攻山東,她們轉戰(zhàn)渤海地區(qū)時的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p><p class="ql-block"> 查曉東根據(jù)《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一書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查賢忠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查賢忠烈士遺像</p><p class="ql-block">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三位烈士(下) </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30日,沿津浦路南侵的日軍大舉侵入山東境內,從此抗日烽火燃遍齊魯大地。在民族存亡的歷史關頭,查賢舉、查賢忠和查賢廷(查丹宸)兄弟三人是村中較早覺醒并積極投身抗日的,查丹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1889年6月生,自幼聰穎好學,豪邁直爽。“七七事變”前,他曾在泰安、寧陽縣的樓德、東莊、滿莊等高等小學任校長,廣交賢達,在家鄉(xiāng)的教育界有不少社會聯(lián)系。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1937年秋他就參與了抗日活動,1938年初參加了著名的徂徠山起義,起義時他親自護送36名青年參軍,并與馮平、封振武等過從密切。他1938年2月入黨,以強烈的愛國熱情,全力以赴投入抗日救亡活動,后來又多次動員大批青年參軍。</p><p class="ql-block">在老一輩特別是查丹宸先生的影響帶動下,家中于1939年、1940年,先后有八人參加了抗日隊伍:查賢忠,查丹宸的三個兒子(查生才、查育才、查立才),查丹宸的大兒媳馬永海,查賢忠的兩個兒子查一才,父親查二才,還有查賢舉的長孫查重言(后改名查海山),都參軍了,帶動了全村幾十名青年參軍打仗。</p><p class="ql-block"> 查賢忠烈士</p><p class="ql-block">查賢忠,是位值得尊敬的革命先烈。他1883年7月生,從小勤奮好學,為人正直,他在中國古文、中國歷史等方面有深厚的基礎和造詣,且一生勤勞儉樸,銳意進取,曾多年執(zhí)教于泰安德貞女子中學。據(jù)其長子查一才回憶,父親秉公仗義、樂善好施。比如,在舊社會,苛捐雜稅頻仍,窮人們無力繳納。常常聽到因交不起糧稅(家鄉(xiāng)人叫“完糧”)遠走他鄉(xiāng)。如遇天災人禍、兵荒馬亂的歉收年景,窮人更是告貸無門,并逼得鬻兒賣女,淪為乞討。父親對村子里的幾戶較貧困的農(nóng)民,常常是利用在縣城教書的機會,在年終歲尾去縣府用自己微薄的教書薪金,代為“完上糧”。春節(jié)前夕返家時,再將單據(jù)捎回來送到農(nóng)戶手中。這些早年的事,查一才說他們都無從知曉。1987年舊歷十月初一,在為其烈士父親樹碑前,居住在村西頭的姓范的80歲老人向在家鄉(xiāng)的查重文(查賢舉的次孫)提出,要求參加拜碑。這位老人才將蘊藏在心底的感激之情,述說出來,以表達他對查賢忠的敬意與懷念。</p><p class="ql-block">在那抗日烽火歲月,查賢忠以司馬遷的“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這句話激勵自己、教育家人,積極參與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初,他親送自己年僅16歲的長子查一才(后改名涵微)參加八路軍,并諄諄叮囑他要好好干,爭取早日參加共產(chǎn)黨,還給他十元鈔票做路費。隨后,1940年春,他也不顧自己年近六旬、身體羸弱,毅然以泰(安)寧(陽)邊區(qū)抗日民主政府參議員的名義,親赴魯南抗日根據(jù)地。因身體不好,出來時把家中的毛驢牽了作為坐騎,后來因為不能解決喂養(yǎng)難題,又讓俊才(查賢舉之子)牽回家中。查賢忠在抗日根據(jù)地曾任魯南行署秘書、趙镈縣教育科長兼中心小學校長、魯南大眾書店經(jīng)理。</p><p class="ql-block">據(jù)后來在新華社山東分社電臺工作的查一才回憶,1943年冬天他曾約與其父同在魯南工作的弟弟查二才,一同去看望父親。其父正在學校工作,見到久別重逢的父親,兩個兒子自然喜出望外,看到老人雖然臉色清癯但精神充沛,便誠摯地問:參加革命后比在家吃苦了吧?他老人家以堅定樂觀的口吻說,我已習慣了。我覺得比過去年輕了,雖然吃的要艱苦些,各方面條件差些,但這是戰(zhàn)爭環(huán)境。把鬼子趕走,建設新中國、新社會的時候,我們的日子一定會好的。你們兄弟倆更要為最后的勝利做出自己的努力!據(jù)大祖父查賢舉的長孫查重言(又名查海山)回憶,1942年秋天他在魯南大眾書店見過我祖父。當時魯南地區(qū)鬧雹災,重言大哥隨部隊一一五師宣傳隊路過這里,祖父送給他一元錢,并鼓勵他說:困難已過,曙光在眼前。當時,重言隨部隊已好幾天沒吃飯了,就用祖父給他的一元錢,吃了一頓飽餐。</p><p class="ql-block">在日寇頻繁對抗日根據(jù)地“掃蕩”,日內行動數(shù)次而席不暇暖的動蕩環(huán)境下,祖父他老人家只好步行隨大隊轉移。當時已年近六十,顛簸流離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生活艱苦、營養(yǎng)又極度缺乏,風餐露宿、朝不保夕,經(jīng)歷了忍饑挨餓等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又加上勞累過度積勞成疾,祖父查賢忠日后身患重病倒下了。雖經(jīng)軍區(qū)后方醫(yī)院竭力治療、親人們細心的關懷照顧,還是于1947年2月24日,在家鄉(xiāng)與世長辭,終年65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87年11月21日(農(nóng)歷十月初一)值烈士離去四十周年之際,伯父等親人及家鄉(xiāng)父老為其在家鄉(xiāng)敬立碑石,永做紀念。</p><p class="ql-block"> 查曉東根據(jù)《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一書整理</p> <p class="ql-block">寧陽縣抗日先驅查丹宸同志遺像</p><p class="ql-block">查丹宸(查賢廷),1889年6月生,曾長年從事教育工作。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入黨,同年參加徂徠山抗日起義。</p><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初,任泰安泗水寧陽三區(qū)區(qū)長。1960年11月病逝。</p> <p class="ql-block">查丹宸同志的夫人查曹氏遺像</p><p class="ql-block">查曹氏,1895年生,是查氏家族有名的賢妻良母。曾堅定地長年支持丈夫投入抗日工作,毅然決然送出三個兒子參加八路軍。在家門兩次被封后,與未成年的女兒流離失所相依為命,歷盡艱辛,直至抗戰(zhàn)勝利才得回家。1956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查氏家族親人們在烈士陵園會議室,與寧陽縣退伍軍人事務局負責人一起,親切座談交流。大家紛紛暢談革命前輩們浴血奮戰(zhàn)的光榮傳統(tǒng),回顧寧陽縣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烽火歷程,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查魯兵、查安山也暢談了近年決心捐贈父輩的榮譽獎章及物品的感想。</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查賢忠的后人——其孫查曉東、查曉明,分別率他們的兒子查考和查聞,也同堂弟妹一起來到家鄉(xiāng)的烈士陵園,瞻仰與祭奠祖父和伯父兩位烈士,為其敬獻鮮花。他們激動地回顧了祖父和父輩們?yōu)楸<倚l(wèi)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奮不顧身勇赴戎機,和平年代依然發(fā)揚敬業(yè)奉獻、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以身作則帶出良好家風的事情,決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xù)紅色血脈,傳遞好接力棒,為實現(xiàn)強國夢勇毅前行。</p><p class="ql-block">查曉東還代表因故沒能前來的查一才的三個兒子查曉剛、查曉強和查曉勇,當場向寧陽縣烈士陵園捐贈了伯父查一才的遺作《習作匯集》。</p> <p class="ql-block">查育才之子查魯兵,也代表姐姐查寧利、妹妹查蔚,捐贈其父母戰(zhàn)爭期間獲得的榮譽獎章及物品,寧陽縣退伍軍人事務局負責人為其頒發(fā)捐贈證書,雙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查育才、高秉衡夫婦</p><p class="ql-block">查育才,1923年生,1940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6月入黨,是部隊偵察英雄,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機智勇敢地完成各項戰(zhàn)斗任務,在濟南戰(zhàn)役中光榮負傷,多次立功授獎,被授予獨立自由勛章等榮譽。1981年6月病逝。</p><p class="ql-block">高秉衡,1928年生,1949年3月參軍,2021年10月病逝。</p> <p class="ql-block">查魯兵、查安山兩家兄弟姐妹,捐贈父輩們戰(zhàn)爭年代獲得的榮譽獎章及物品一覽。</p> <p class="ql-block">查立才的長子查安山,也代表其妹妹查安利,弟弟查安東、查安生,向家鄉(xiāng)寧陽縣烈士陵園捐贈其父母戰(zhàn)爭期間獲得的榮譽獎章及作戰(zhàn)用品,寧陽縣退伍軍人事務局負責人為其頒發(fā)捐贈證書。雙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查立才(查英)、曹華英夫婦</p><p class="ql-block">查立才,又名查英,1926年生,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3年入黨。是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期間的偵察英雄,勇敢機智地與敵人周旋戰(zhàn)斗,多次巧妙地克服重重困難,取得戰(zhàn)斗勝利。并率隊赴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役,結識了同赴朝鮮抗美援朝的曹華英女士,后結為伉儷。</p><p class="ql-block">曹華英,1931年8月生,1949年9月參軍。離休干部。</p> <p class="ql-block">捐贈人代表查魯兵與查安山兄弟倆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為響應家鄉(xiāng)寧陽縣烈士陵園的征集公告,查氏家族抗日后代中的查魯兵、查安山等兄弟姐妹,毅然獻出了珍藏的父輩戰(zhàn)爭年代獲得的榮譽獎章及作戰(zhàn)用品,受到了寧陽縣退伍軍人事務局負責同志的熱情稱贊,為其頒發(fā)捐贈證書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向家鄉(xiāng)寧陽縣的烈士陵園捐贈父輩戰(zhàn)爭年代獲得的榮譽獎章及作戰(zhàn)用品后,兩家的兄弟姐妹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查賢忠烈士的長子、1940年初參加八路軍的查一才,離休前為空五軍師級干部。他為了讓家族親人永遠牢記家族抗日歷史,不忘前輩先烈為保家衛(wèi)國做出的可歌可泣的貢獻,早就著手搜集整理有關史料,終于在2004年下半年付梓,2005年4月完成《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一書,81歲了卻了一樁夙愿,也為家族后代留下了一份可貴的精神傳家寶。</p> <p class="ql-block">《查氏三杰抗日家史》一書的搜集整理者、抗日前輩查一才,去世前留下的又一本記載了從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他的親力親為故事的小冊子《習作匯集》,被他的后代捐贈給了家鄉(xiāng)寧陽縣烈士陵園(響應烈士陵園的征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