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適逢閏二月又是十五。種種說法,提前或者正當(dāng)時,只為一個心愿—追憶逝去的宗族親人,祈福安康。還有一個深藏不露的心愿,那就是默默地告訴親人好消息也偷偷地在流淚中發(fā)泄痛苦的情緒。也許,只要說了,親人就會保佑我們,從痛苦中釋放解脫。</p> <p class="ql-block"> 2009年父親在正月初四午后“燈枯油盡”撒手人寰,2019年八月三十日旭日東升之時母親于“昏睡”中悄然離去。父母離世,就如同摘掉我的心頭肉一般—撕心裂肺。雖然歲月流逝,而我的傷口卻如同“活火山”,稍微一觸動,那種鉆心的疼便會油然而生,眼淚不斷跌落。</p> <p class="ql-block"> 博學(xué)多才的父親,是我一生的“導(dǎo)師”“航標(biāo)”。記憶中的父親總是夜深了還在伏案讀書,天不亮就又在“沙沙”地奮筆疾書。有時候看到父親躺在床上枕著雙手發(fā)愣,那是他在思考。—連叫幾聲:爸爸,他也聽不見。退休后父親除了讀書,就是忙碌。晨曦中鍛煉,隔三差五地做個“講座”,更多的時間“研究”。有一天看到父親讀著一本小冊子,一問才知道我的父親竟然在學(xué)“韓語”。—執(zhí)著地為了“易經(jīng)”傳承與交流做準(zhǔn)備。姐姐說,爸爸是百科全書。是啊,看看那一柜子一柜子的書,還有一摞摞的筆記本,還有那一卷卷的畫,那一捆捆磨禿的筆,那一疊疊的草紙,那一把懸掛著的二胡……我就自愧弗如。侍奉父親的最后一周,他無論怎樣疼痛,都不呻吟,即使食物無法下咽,腿腫的無法動彈,還是堅持看聽央視新聞,山西新聞,長治、壺關(guān)新聞,輪番播放也不厭煩。—他說一次聽不清,記不住,多看聽幾遍就懂了。他說做人不能不關(guān)心政治,不能不留心生活。有時候看著父親操勞過度的白發(fā),一心執(zhí)著的書籍,我問他:“爸爸,那么多的書,都有用嗎?”爸爸笑著回答我:“哪怕查到了一句話,一個詞,這本書都是有用的?!敝两裎叶疾幻靼祝禾貏e愛整潔的父親,時常穿著極其陳舊衣服,特別是只有一套上得了排面的發(fā)白的舊西服—卻“大手大腳”買書,毫不吝嗇。這得有多愛讀書?。 安蛔x書無用??!你是一名教師,要多讀書,才能成為學(xué)生喜歡的老師。”這是父親最后的囑托,也是他對我最后的教導(dǎo)。多年后,我一直買書,看書,雖然還是膚淺,但終歸覺得看點書心里踏實。</p> <p class="ql-block"> 勤勞節(jié)儉的母親,滋養(yǎng)我的一生。懵懂無知的童年直到九歲才結(jié)束。原因是媽媽把我“騙到”了城里讀書。不想寫字,不愿看書,總之頑劣成性的我總是思謀多會可以回鄉(xiāng)下,回到姥姥身邊,那才是我渴望的日子。勞碌之余,無奈之下,媽媽總是手把手教我,不厭其煩,看到我皴裂的手,媽媽又心疼我,停下來趕緊幫我泡手。那時候,家里很困難,就靠著父親一個人的微薄收入勉強度日。一有空閑,媽媽就在河邊開小荒地,種植蔓菁,高粱,蘿卜,來貼補吃食。還有一到冬天,媽媽就開始制作笤帚,在趕會時賣幾個零錢,買幾尺布給我們做衣服。家里的雞蛋,還有糕點總是攢著,等姥姥來了就孝敬。雖然如此節(jié)儉,只要院子里的菜熟了,媽媽總是會摘取一些豆角,西紅柿,青菜之類的送給左鄰右舍。老年時,身染重疾,疼痛無比,吃止疼片也是一顆掰成幾片,忍不住才吃。看到病友家庭困難,媽媽總是忍不住落淚,慨嘆說,如果我有錢,我就資助他們一點……媽媽離去后,哥哥把剩下的藥都送給了病友。</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經(jīng)年屆五十。半生已過,渾然不知。唯一心底里的難過是我“丟”了我的最最親的人,再也無法享受父母之愛。那個年代,那種家境,我所受到的是嚴苛的家庭教育,多年以后能夠想起來的還是父母的教誨!</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淚眼朦朧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我的父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