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緣起》</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蓋聞根之深者葉自茂,源之遠者流自長。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淵遠流長,一脈相承,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歷久彌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而每當弘揚中華文化階段,此時“孤勇者”們就會挺身而出,尤其是至海外弘揚中華文化者,他們?yōu)槔硐攵鴬^斗,為主義而犧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一、如是我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我的外甥張永恒(緬送)在密支那結婚,為了參加他的婚禮和順道去侍奉家中年邁母親,我特地向公司請假一個月,專程搭機前往二戰(zhàn)名城也是我的出生地—密支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母親住在密支那誒色底區(qū),我除了每天侍奉她老人家之外,閑暇之余我亦會去探望住在附近的老舅—育成學校甫退休不久的王根云老師,老舅曾在育成工作十七年(1992年-2009年)歷經第七任楊啟芳校長、第八任黃通鎰校長、第九任王應昌校長,可謂三朝元老,擅長書法、撰寫墓志銘、中緬翻譯?曾在育成學校肄業(yè)的我,每次返鄉(xiāng)省親都會跟他請教一些育成學校的人、事、物,他亦有問必答,從不保留,有一次老舅跟我分享一本書《緬華人物志》,我看其主編為張望,其描寫人物不勝枚舉:或華僑先賢或工商精英或玉界巨賈或升斗小民或遠征軍退役軍人,令人獲益匪淺!當時老舅并告知我張望在編寫《緬華人物志》續(xù)集時,不幸猝死于木姐租屋主,初聞張望老師死因時,我只是覺得生老病死乃大自然的規(guī)律,對張望老師的死僅僅惋惜而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二、張望老師何許人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于是我很好奇地問老舅張望其人其事,原來張望生于1947年,大我老舅三歲,是老舅育成學校的同事,張望很會寫文章,他原本是河南的一位知名的文藝作家,因為理想抱負1986年間輾轉來到緬甸,最初在密支那江那邊的小鎮(zhèn)卡丘教小學,1993年至密支那育成學校教初中,彼時張望老師是初一下甲班導師,老舅是初一乙班導師,王興室老師為初一丙班導師。翌年我老舅調至董事會辦公室,任常駐密書,1995年張望老師被和平(火奔)新村華文學校高薪聘請至該校當教務主任,遂離開育成學校。據悉張望老師在和平與當地有名望華人如寸待助、何成林等所創(chuàng)辦的華文學校,蓽路藍縷,堅苦卓絕,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學校辦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深得當地華人的認同。1997年張望老師還邀請老舅去和平華文學校演講,老舅記憶猶新,描述當時情景,他覺得張望老師態(tài)度是那么真誠,老舅便欣然同意,到校后只見全體師生熱烈歡迎,高規(guī)格接待老舅,老舅演講的題目是:《當今華文的重要》,演講到最后,老舅鼓勵同學們在學校初中畢業(yè)后,歡迎至密支那育成學校念高中,然后再到祖國各地繼續(xù)深造,知識就是力量,要相信學問能改變命運,充實自己才能改變生活環(huán)境,想不到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由此可見張望老師與老舅的交情匪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老舅回憶說,張望老師治學嚴謹,有自己的獨立風格,更難能可貴的是張望老師平易近人,生活樸素,不修邊幅,是故他的“女人緣”頗不佳,很多女老師對他可謂“敬而遠之”,因為張望老師很會寫文章,還在育成學校附近租房子開過作文補習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老舅還向我爆料張望老師軼事:張望老師除很會寫文章外,還會算命,有一次張望老師替我老舅的一位叔叔(我要稱外書公)算命,只見張望老師對那位外叔公說:“您要結三次婚才能到頭!”結果那位外叔公與第一任老婆離婚,第二任老婆死了,現在到第三任老婆,已有兩個小男孩,真的靈驗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去年底我又返鄉(xiāng)省親,并又去拜訪我的老舅王根云老師,老舅我倆又談到《緬華人物志》的主編張望老師,后來我進一步匯整資料,方知張望老師在準備籌編《緬華人物志》續(xù)集時不幸猝亡 ,是文友張新民先生排除萬難續(xù)書,《緬華人物志》第二集方得以問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三、新民教授 熱心續(xù)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文友張新民先生,廣東省新會縣人,1937年9月18日生于緬甸紅寶石圣地摩谷,新民兄現任廣東省緬甸歸僑聯誼會副會長,其父親張培道先生乃緬華革命老前輩,巜緬華人物志》中的華僑女烈士尹堅君,乃新民先生之父親1929年到抺谷辦華校的第一批學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其叔父張華熙是1929年在廣州紅花崗刑場壯烈就義的烈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其兄長鄭明,原名張世光,也是一位愛憎分明的熱血青年。新民兄乃緬華知名作家,與小弟在微信交流多年,見賢思齊,我向新民兄請教張望老師故事暨其編寫《緬華人物志》續(xù)集的歷程,新民向我描述有關張望老師的二三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1、張望老師很有寫作才能。在出版《緬華人物志》之前,出版了《遠征路上話今昔》一巨作,大部分文章是張望專門采訪中國遠征軍老兵后編寫的,但他是一個窮老師,出版經費有困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2、張望老師繼續(xù)為出版《緬華人物志》第二集籌集出版經費。2008年新民兄與張望老師第一次在曼德勒見面,一見如故,他們志同道合,商量繼續(xù)出版《緬華人物志》第二集。后來在密支那,新民兄和他一起住在圣通法師的觀音寺,并一起參觀育成學校,圣通法師很支持張望老師,當著新民的面送給他100萬緬幣作出版經費,連收據都不要寫。張望把100萬緬幣放在旅行袋里,跟新民兄一起到八莫住旅店,外出時他就把這旅行袋放在旅店的客房里,不擔心被人偷去。張望老師本來想帶新民兄去果敢會見彭家聲等人,但新民兄因為要趕回祖國,所以沒有去果敢,就在八莫跟張望老師分別,孰料卻成為永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3、張望老師原來在曼德勒一華校任教,日夜忙于編撰緬華人物志,但因曼德勒經常停電,工作很不方便,他就轉到木姐一僑校任教,繼續(xù)編撰緬華人物志。新民兄亦在廣州收集到很多緬華人物傳記資件轉給他,并幫忙聯系到到瑞麗僑聯主席,她請僑聯一打字員幫他打字。非常遺憾的是,2009年張望老師在木姐的出租屋里被謀財害命,所有餞財大約緬幣500萬不翼而飛。他的兒子打手機告訴新民先生,三天后才破窗而入,發(fā)現他倒在血泊之中,脖子上有血跡,手機被一緬甸人拿走。他兒子大約當時大約四十歲左右,住在瑞麗一帶不諳緬甸話,新民兄立即打這個手機,上午手機還響鈴聲,卻沒人接,但到下午手機就注銷了,再也打不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張新民先生所主編的《緬華人物志》第二集,收入《先賢篇》53篇,《時賢篇》65篇,合計122篇,所描寫的緬華人物,有當中僑聯和前輩長者,有名揚海內外工商精英,默默無聞普通人士。解放軍退休戰(zhàn)士,雖然也有不同政治傾向和信仰不同的教徒,大學教授,專家等。新民兄主編《緬華人物志》續(xù)集居功厥偉,內容更加豐富,所描寫的緬華人物分步世界各地、各個領域,而非像張望老師主編的第一集,所描寫人物,大都僅限于緬北人物。該書有賴保羅介紹張望的生平事跡的文章《懷念緬華人物志主編張望先生》,新民兄在前言中也公正地評價了張望的為人和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這讓我想到我國名著《紅樓夢》,當時曹雪芹在寫完前八十回后病逝,也是高鶚為其續(xù)書寫了后四十回,才使得紅樓夢以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流傳下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四、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張望老師客死他鄉(xiāng),然其精神永存,他的一生特立獨行,勇往直前,值得人們尊敬,更是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臧克家曾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睆埻蠋煘榱朔瞰I自己所學,燃燒自己的火紅青春,毅然來到緬甸教書謀職,并利用時間編寫 《緬華人物志》,孰料在異鄉(xiāng)死于非命,幸有新民兄不負眾“望”,花了二年時間為其完成續(xù)書遺愿,張望先生若地下有知,定含笑九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備忘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一、今年1月20日,在我從緬返臺前夕,新民兄在微信留言給我:“請代我問候圣通法師,說我懷念他,會永遠記得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圣通法師乃密埠觀音寺主持,現年七十七歲的法師可謂育成學校之靈魂人物、定海神針,育成學校能夠在緬北屹立不搖并順利弘揚中華文化,誠乃法師德高望重協調各方勢力所致。1月22日,我特地為新民兄去密支那觀音寺拜訪圣通法師辭別,大師亦以錄視頻的方式請我轉達對新民兄的深切問候,圣通大師并留聯絡電話:09668677688給新民兄,有空可以聯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二、在密支那老舅(王根云老師)與我分享的《緬華人物志》,我甚愛此書,但因此書是張望老師親筆簽名贈送給老舅的書,我不忍心割愛,我返臺后向住在廣州的新民兄請求贈送我一本《緬華人物》續(xù)集,想不到3月12日就收到新民兄從廣州寄來的包裹,內容物為五本書和兩張DVD光碟。我如獲至寶先一睹為快,對新民兄深表謝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滇緬老旺,原名何明旺,祖籍為云南省盈江縣昔馬僑鄉(xiāng),生于二戰(zhàn)名城、緬北重鎮(zhèn)—密支那,1995年負笈寶島臺灣,碩士畢業(yè)后定居于此;無不良嗜好,有遠大抱負,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鐘,嘗游學兩岸,擁有雙碩士學位,現為大陸《蕭鄉(xiāng)文學》簽約作家,2023年3月26日榮幸晉升為《文字飛》、《國學精粹經典誦讀》、《桃花源文軒》等平臺簽約詩人。</b></p>